彭德怀“以人为本”思想初探_彭德怀论文

彭德怀“以人为本”思想初探_彭德怀论文

彭德怀“民本”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本论文,彭德怀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彭德怀同志是位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党我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倾注着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坚定地实践着护苍生、拯藜庶的“民本”思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当我们揆诸史实,在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史背景下去探究、考察彭德怀的心态和行为时,无不为其“民本”思想的闪烁光辉所感染而加以礼赞。

彭德怀的“民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人民群众,胜利之本”是其“民本”思想的核心。正如他指出的:“我们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着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一切功劳应当归于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归于伟大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1)这也是彭德怀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中得到的至真体会,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

1.为民除暴,嫉恶如仇。

在彭德怀的情感世界中,旧中国百姓的悲惨遭遇和自己的寒冷人生,熔铸了他倔强不驯、嫉恶如仇、好打不平、为民除暴的豪侠性格。这在近代中国弱肉强食、是非颠倒的年代里,不啻为饱经苦难的百姓的一颗“救星”,反帝反封建的一员虎将。

彭德怀一入湘军当兵,便与激进的知识分子和贫苦出身的士兵做朋友,组织“救贫会”活动。1921年冬,彭德怀率部驻防南县注滋口一带,当地大恶霸欧盛钦倚仗权势,横行乡里,鱼肉人民,分期百姓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彭德怀气愤至极,召集“救贫会”兄弟开会,讨论怎样为老百姓报仇除害,声称“欧老虎仗势杀人,我们背刀持枪,不为民除害。刀枪有屁用。”决定“把大恶霸除掉。”(2)当晚, 彭德怀派了一班长王绍南等三个救贫会员,将欧盛钦秘密处决了。事发后机智逃脱,离开湘军。彭德怀怒杀恶霸的英名有口皆碑,成为彭大将军个人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页。

在长期革命斗争生活中,他深信人民的力量是无究无尽的,从而对部队中的恶劣行为和社会上的霸道行径深恶痛绝。北伐期间,身为营长的彭德怀一天上午看见团部谢副官手提一只大母鸡、哼着小调、醉薰薰地走进营房。他问明情况,得知鸡是从群众家中捉来的时,噔眼怒视,严加训斥:这里的群众被黔军害得很苦,你还要趁火打劫。这是破坏我部军纪,是不容许的。责令他立即把鸡退了回去。事后,彭德怀将此事报告了团长,要求给谢撤职处分。(3) 向全营官兵训话:不准惊扰百姓,不准乱拿东西,谁敢违犯,决不宽容。一天,彭德怀的部队正在一个山头上休息,突然,发现两个散兵在抢劫老百姓。他当时怒不可遏,厉声喝道:“谁叫你们出来糟蹋老百姓的!”当即下令把这两个家伙枪毙了。(4)

爱憎分明,为民除暴,嫉恶如仇,是彭德怀思想品格的鲜明外露,体现了彭德怀“民本”思想的显著特征。

2.爱护士兵,榜样垂范。

作为将才,彭德怀深知爱护士兵、榜样垂范将在残酷拼杀的战场上显出威力;作为革命家,他的“民本”思想同样在其治军作战岁月里闪烁着熠熠光辉。概而言之,“身先士卒,爱护士兵,这是彭大将军常胜的原因。”(5)无论是早年在旧军队中任尉官、校官, 还是以后在人民军队中荣升将军、元帅,他都秉承着“爱兵如子”的古训,与士兵同甘共苦。

1920年至1927年彭德怀在湘军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时,对旧军官中官兵不平等,士兵在人格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长官有打骂士兵的特权,动辄恶语相加,滥施体罚等种种陋习表示愤懑。他经常保持与士兵接触,给士兵念报纸,讲故事,引导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人民的疾苦,祖国的前途。在房前屋后,训练小憩,总能看到彭德怀与士兵相拥而座,拉家常,谈生活,亲切相处,平等相待。他特别注意团结、教育那些出身贫苦的士兵,传播平等思想,发展“救贫会”会员,深得士兵的拥戴。难能可贵的是,身为旧军官的彭德怀没有感染上旧军队中的腐败习气。他严格带兵,刻苦训练,要求从严。率兵驻扎南县,负责厘金局守卡的彭德怀要求士兵忠于职守,不许敲诈勒索百姓,守卡期间不许上街、不许赌博、不许嫖女人。对自己,他首先在生活上以身作则,不吃小灶,不吸烟、喝酒。旧军队的军官普遍有五皮(即皮带、皮靴、皮手套、皮包、皮鞭)三金(即金戒指、金牙齿、金丝眼镜),而彭德怀却没有这些。在工作中,他不治逃兵,不吃空缺,不随意打骂士兵,取消体罚,实为旧军队中新思想、新伦理、新作风的楷模。

在人民军队的革命熔炉里,作为统帅千军万马的高级指挥将才,彭德怀的“爱护士兵、榜样垂范”的治军原则,可谓如鱼得水,其乐融融。他要求军队必须牢记“我军的建军宗旨,就是要把我军建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军队。……要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永远保持军队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融洽团结,永远保持自觉的坚强的纪律。(6)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彭德怀关心爱护体贴战士,不摆架子,不搞特殊,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军。部队所到之处,彭德怀总是走访群众,问寒问暖,取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他常说“首先要想到群众嘛,我们革命也是为了群众。”他要求士兵不扰民,不侵民,缴获的战利品分发一部分给人民群众。甚至把自己仅有的一件旧棉袄也送给了一位孤寒的老人,凡此种种,盈溢着彭德怀对百姓的真挚情感。总之,“他的严于律己的风范,在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增强了全军上下的凝聚力,激励着大家奋发前进的斗志和勇气。”(7)

3.为民请命,竭尽全力。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彭德怀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坚决捍卫者和实践者,表现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总能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坚持原则,仗义直言。为了国家的前途和荣誉,其忠于信仰、为民请命的品德和豪爽直言、敢说敢为的性格相得益彰,构成了彭德怀“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彭德怀不顾博古、李德显赫权势,毅然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军委写信,直接而严厉地批评李德、博古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广昌失守后,忍无可忍的彭德怀当面怒斥李德,“你怎么不从苏联带几架飞机、坦克、大炮到中国来打正规战?!你作孽太多了,中国革命快被你们送光了。”(8)他历数由于李德指挥上的错误所造成的一系列战斗失利的事实,斥责李德“是图上作业的战术家”,“不是红军高度自觉,一、三军团早就被你送掉了”。(9)彭德怀鄙视洋顾问之前,早已做好了开除党籍、坐牢、甚至杀头的准备。为了党的利益,革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真是铁骨铮铮,刚正凛然。

难以忘却的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一幕,不啻是彭总为民请命的思想品德,坦荡直言的豪爽性格的理性再现,是彭德怀“民本”思想的大表露。他秉笔直抒,递上了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信中提醒毛泽东并告示国人:“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路线置于脑后了。”(10)字里行间映衬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坚持真理,为民请命,坦荡进言的至高情怀,为其“民本”思想增添了何等凝重的一页。对1958年“左”倾错误的滋长和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窘境,彭德怀没有愈越和违背党的组织原则,更没有不实之言辞,光明磊落地向党的主席陈述经济生活中显露的问题和弊端,诉说人民群众的心愿和想法。这恰恰验证了谙熟军事的彭总对经济工作的关切,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而一旦发现问题,其毫无顾忌,勇敢执着,直言坦率的性格必然力促他坦露己见,昭示国人,说出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体现了彭德怀对人民、对历史、对真理负责的统一性,不愧为党内“第一声”,亿万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4.体察民情,实事求是

彭德怀同志的“民本”思想,还鲜明地表现在他的工作作风上,这就是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对国情的灼见。对民情的真识,使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堪称党内典范。

“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是我们过去的根本学习方法。”(11)战争年代,彭德怀身先士卒,亲临前线,考察战事,精心布阵,功勋卓著。和平建设时期,他力主经济建设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深恶痛绝。当1958年盛行“人有多大的胆,地就有多高的产”、“‘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等说法时,他怒斥这是“纯主观主义口号”。(12)

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是彭德怀工作的惯常风格。他讲:“我们应该了解,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实际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条令、制度、命令、指示的正确程度,才能找到修改它们的根据。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和亲自体会群众所创造的新事物和它的意义”。(13)在国防建设上,他走遍万里海疆,按照党中央的方针,紧密结合我国、我军的实际,对军队体制改革和现代武器装备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今天规划军队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彭德怀情系人民群众的疾苦,勤于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1958年“大跃进”前后,他到过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甘肃、陕西、湖北等地考察,对“大炼钢铁”,“放卫星”存有疑虑。12月在武昌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当讨论公布1958年粮食产量时,许多同志赞成公布一万亿斤, 彭德怀坚持调查结果, 只同意公布7500亿斤,并得到大家的赞成和毛泽东的首肯。但彭德怀对这一数字仍存怀疑,会后又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湘潭县调查研究。结果看到的是家乡变化不大,人们依然住着草房,过去树木参天,油茶遍山的乌石峰,如今因大炼钢铁和大办公共食堂,而被砍伐得几乎成了秃山。他听到的,不少是群众对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的抱怨。彭总心在滴血,手在颤抖。他以更加详实的材料抱定要为民说话、为民请命,因此,庐山会议出现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所难免。

不仅如此,在他受到错误批判,免去行政职务后,同样注意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时刻不忘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依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大胆进言。1961年11月3日至2月23日,彭德怀回到家乡湘潭县调查,他虽年岁已高,处境与1958年冬回乡视察时大有不同。但是,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高风亮节的姿态置身于群众之中,细心倾听着乡亲们的意见,先后调查了湘潭县三个区的七个公社十多个大队,收集了关于农业、林业、副业、手工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并写了四个调查报告。特别是对农民实际生活状况,一一记载,义无返顾地向党中央、毛泽东进言,谏诉人民群众的疾苦,提出国家经济建设的设想,提醒毛泽东要警惕一批野心家、阴谋家的破坏。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添新的光彩。

1965年12月,复出后的彭德怀任西南三线副总指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都在三线工矿企业搞调查研究。他曾三次作长途视察,足迹遍布四川中部、南部以及贵州六枝、盘县、水城等地的20 个县市, 参观了15个工矿企业区。他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生产情况和职工的思想、生活状况,并认真做了笔记,在保存至今的彭德怀文稿中,这段时间有四份笔记和记要。字字句句,记下了彭总不辞辛苦体察民情的无限深情,体现了一位革命家认真负责的崇高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艰苦朴素,为国为民

彭德怀同志出身很苦,一生饱经磨难。对劳动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正因为这样,他一生中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时刻按照劳动人民的生活标准规范自己,他廉洁奉公,克勤克俭,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一直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这正是彭德怀“民本”思想在生活上的具体体现。在长期革命战斗生涯中,他既能以一个高级指挥员运筹帷幄,果敢指挥,出生入死的良好风范,感染千千万万的将士;又能在生活中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在荣誉面前止步,反对宣传个人和自己。他常说:“我军官兵都是来自劳动人民,是接受人民的委托,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因此,不应该向国家要求特殊的荣誉与待遇。”(14)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解放后彭德怀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部长,“当上了一个大官”。但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秉性矢志不移。50年代后期平江县工交部长等人去北京向彭总汇报工作,并捎去一点家乡土特产, 竟挨了彭总一顿批评, 硬是照价付了款。 1959年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东欧八国,对东道国赠送的零用生活费,彭总把大部分拿出来交了党费。大使馆同志设宴接风,他坚决反对,甚至在布加勒斯特中国大使馆内只肯吃一碗素面条。外出调查考察,他也是轻车从简。1958年12月彭德怀回到平江视察,他深入田头山间,调查研究,乐此不疲。一次到景山访问调查,步行来回走三十多里山路,很有精神。每到一处,他总是走村串户,问候群众。敦敦话语,朴实范示,蕴含着一种伟大的力量。

彭德怀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1961年他回乡调查,正值他侄儿彭康志结婚,弟嫂龙国英想用伯父的小车接新娘热闹一下,彭德怀当即劝阻说:“三嫂子,不要搞这种排场啊,不要铺张浪费。小车是公家的,怎么动用它干私活呢?不能去占公家的便宜,再有,这么搞,很不必要,会脱离群众。”(15)生活中的彭德怀想到的是祖国、人民、工作,而自己过着简朴、勤俭的生活,伴随着他大半辈子的呢大衣早已褪色,补丁叠加,换洗的几件衣服补了又补。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解救他人的困难,他又能解囊相助。1954年1月, 当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资金发行公债券时,他将平时的积蓄和当月的薪金共一千多元,全部买了公债,并交待工作人员,不要利息。他的薪金除极少一部分用于个人生活费外,全部用于接济别人。除经常救济烈士的遗属、战友、同事和其他亲戚,还供养几个烈士子女和侄子、侄女上学。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反映了人的思想情操。彭总的伟大,在于细微平凡中辉映着艰苦朴素,为国为民的崇高思想,其朴素的生活与他坚定的政治信仰交相辉映,凑响了一曲重民、爱民、为民的美妙乐章。

古人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亿万人民群众辛勤耕耘的结果,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彭德怀一生站在人民一边,信任人民,为了人民,表现了崇高的“民本”思想。尽管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彭德怀那刚正秉千秋,丹心昭日月的优秀品格,就如一座高峻挺拔的丰碑,永驻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注释:

(1)、(6)彭德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保卫祖国和平建设》1957年8月1日

(2)中共湘潭县委宣传部:《彭德怀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

(3)徐平中等:《彭德怀参加北伐的岁月》, 载《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二期

(4)李寿轩:《革命风雷起平江》,载《解放军报》1978年12月25日

(5)杜平:《在志愿军总部》

(7)江泽民:《在纪念彭德怀诞辰九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5月5日

(8)肖锋:《十年百战亲历记》

(9)、(12)《彭德怀自述》

(10)《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信》1959年7月14日

(11)、(13)《彭德怀同志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56年9月18日

(14)彭德怀:《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部队》1958 年1月22日

(15)刘景春:《彭德怀同志一九六一年回乡调查综述》,载《湘潭师专学报》1984年第四期。

标签:;  ;  ;  ;  

彭德怀“以人为本”思想初探_彭德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