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寄宿制儿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论文_刘平艳

让寄宿制儿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论文_刘平艳

刘平艳 黑龙江省通河县岔林河农场学校 150923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155-01

21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人的一生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关注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习成绩,在考试指挥棒下,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总觉得他们非常笨,忽略了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讲他们与家长见面的机会较少,缺少应有的沟通,家长没有心理健康的意识,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久而久之寄宿制儿童常常表现出孤立无助、自卑、抗挫能力差等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我越来越感觉到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该让寄宿制儿童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班主任用阳光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应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做到言传身教,用严谨的教风、务实的作风和自己的人格感召力去带动、感染、教育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有的班主任直接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甚至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直接发泄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心理怎么能健康。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始终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否则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二、洞悉寄宿制儿童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

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工作中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为此,班主任必须经常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我经常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了解学生,去关心爱护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今年,我带的班级住宿生很多,班中的双宝、旭宝是一对双胞胎,在大家眼中这些十来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他俩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父母离异,他们跟着父亲还有年迈的奶奶过,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比较困难。这使他们在同学面前感到抬不起头,在学校里,他们总觉得周围没有朋友,谁都无法信赖,平时沉默寡言,胆小怯懦,从不发言,作业更是一塌糊涂,看得出他们心里也很自卑。于是我关切地问:是否最近身体不太好?天冷了应多穿些衣服…… 可是他们仍不开口。我就对他们说:“我愿意做你们的知心朋友,如果你们有困难,我很乐意帮助你们。”他们慢慢地抬起头,“我们的大衣忘带了”,我突然自责起来。为什么不早一些问一问。带着愧疚,带着自责我赶快回家,把儿子的衣服给他俩拿来,让他们穿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后我特意照顾他俩,还指派班干部去接近他俩,消除他们的自卑和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让他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看到他俩的点滴进步就立即给予鼓励。我真诚的感情打动了他们的心,他俩终于肯开口对我说心理话了。

三、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寄宿制儿童创设宽松的班级氛围。

教室是师生工作的第一环境,在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学生身心愉悦的生活、学习。为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制定了班级特色的班训、班风、班主任寄语。教室墙面张贴了学生在各种劳动、活动中留下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生命的精彩无限。班中的寄宿生小铭同学成绩中等偏下,每次考完试,他都不愿意回家,害怕遭到父母的责备,可是这个学生平时爱好打篮球,在劳动中也表现出积极肯干的劳动热情。我利用劳动课、体育课为他拍下了精彩瞬间作为美好的回忆,并把它粘贴在后面的墙壁上,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在以后的劳动中,他表现的更为积极,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在侧面的墙壁上,我们开辟了一块“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的园地。让学生尽情地在这里挥洒,它们可以是“美文欣赏”、可以是“漫画大全”,可以是“手抄精品”,让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快乐,为学生创造了温馨的环境。

四、让课堂充满阳光,让寄宿制儿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我们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过激励、赏识等方法,对学生实施自觉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例如:在学习到“名人的故事”一单元时,我这样向学生介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们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2、利用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开展“介绍我自己”为主题的活动,这项活动既让学生对自子的长处和短处进行一下分析,又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你,便于彼此间的接触沟通。每周的语文兴趣课中以同题演讲的形式讲述自己真实的心里想法,如《我被同学误解时》、《老师你错怪我了》、《我也说说上网》等等,让学生先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发表各自意见。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彼此相通。通过交流,学生可以释放内心的情感。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寄宿制儿童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总之,对寄宿制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开展素质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应该始于关爱。关爱应该从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始。愿我们能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辛勤耕耘,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展者。让寄宿制儿童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心里充满阳光,让幸福溢满每个人的心田。

论文作者:刘平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让寄宿制儿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论文_刘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