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_性学论文

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_性学论文

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性论文,教研组论文,学科论文,评估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学科教研组评估是教研主管部门评价学科建设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学科教研组评比,从实际效果看,并未对学校的教研组建设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参评的教研组并未因为参加评比而把握新的发展契机、形成新的发展状态。因而,从教研主管部门角度看,构建一个发展导向的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从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看,教研主管部门必须从制定评估体系的原则改变着手,更多地关注学科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对评估项目及评估际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才能建立起贴合学情、贴合教情、贴合教师的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1.发展导向

建立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要更多地关注教研组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更多地关注教研组成长中的薄弱环节的改进,更多地关注教研组教师发展的客观需求。教研主管部门要通过评估体系的功能转变,引导被评估的教研组在评估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评估组的发展建议、教研组的发展资源、教研组的互助潜力。

2.引领示范

只有把准政治学科教研组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才能在政治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评估对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被评估的政治教研组在不断的自我建设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发展性政治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应当注重引领政治教研组发展的发展方向,注重示范政治教研组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3.经验共享

任何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学科教学的领军人物。在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通过制度设计,让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在学科教研组评估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科教研组教师之间经验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动,从而不断缩小地区间的校际差距,实现地区、学校学科教研组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4.整改跟进

在评估过程中,评是手段,建是目的。教研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发挥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的以评促建作用。在体系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科教研组已达成的指标,已形成的状态;另一方面还应当更多地关注被评估的学科教研组针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改进的建议而采取的举措,关注被评估教研组的发展动态、建设进展和发展水平。

二、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构建的步骤

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充分尊重区域内学科教研组的发展水平,准确预估区域内学科教研组的发展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调研教研组工作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现状、基于问题、基于要求。在教研组工作调研过程中,我们可选取不同层次的教研组、不同学校的教师、不同区域的学生进行调查和座谈。对于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能让教研组所有成员准确理解?全市的名师资源如何为薄弱学校服务?不同学校之间的教研组建设经验如何进行交流等?可以通过全方位的调研,从学生、教师、教研组等角度,多视角、全方位寻找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弱项。通过调研寻找真经验、查找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研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对教研组建设发挥引导作用。

2.确定教研组评估项目

从教研组的调研工作看,各校教研组都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谓不多。因此,作为教研主管部门,必须对学科教研组的调研情况进行细致梳理,要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准教研组发展的关键点、薄弱点。在梳理过程中,注意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出发,对教研组调研的情况深入思考和分析,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优选和组合,从而确定教研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的内容,即教师梯队培养、教研组校本培训、教研组成员听课节次、学生调查满意度等10个评估项目,22个方面的内容。从教研组的实际运作看,这些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既是学科教研组建设过程中所关注的,有的同时也是教研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3.制定教研组评估标准

我们根据教研组的综合基础,将全市教研组划分为一类教研组和二类教研组,针对不同的教研组发展基础,制定了高位标准和最低标准。一类教研组以高位标准评估,二类教研组以最低标准评估,让不同的教研组都有通过努力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例如:对一类教研组,我们要求市级以上名师所占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比例必须达到70%以上;而对于二类教研组,我们对市级以上名师的要求只有30%,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比例要达到45%。这样做,旨在通过为不同层次的教研组制定不同的标准,推动所有的教研组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促进区域内所有学科教研组水平的整体提升。

4.形成教研组评估细表

在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标准后,我们根据不同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论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了量化分析,给不同的项目赋予了相应的分值。如:教师的梯队培养是教研组成长的关键环节,对教研组的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部评估项目的100分中,该项目占的比重达到了20分。在对所有项目进行量化分析后,形成了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细表。利用评估细表对不同学科组建设项目进行量化评估,一方面保证区域内所有的教研组的评估都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不同的教研组的综合实力、薄弱项目可以一目了然。

三、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构建的误区

1.标准单一

在地域教研组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科教研组的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师资力量上,有的教研组名师云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一应俱全,已经形成发展梯队;有的教研组师资薄弱,引领型骨干教师缺乏。如何在千差万别的教研组中制定合适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防止简单化的“一刀切”的做法,即用一个标准来对区域内所有教研组进行发展性评估。由于教研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评估标准差距较大的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种评估就失去了发展性意义,即推动学校教研组继续前行的动力。

2.选而不拔

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的构建,要克服选拔和甄别的倾向。在构建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评”,即对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要进行评审、评价,对不同水平的教研组进行筛选;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估”,即更多地估量教研组的工作水平、运转水平,更多地估计教研组发展的潜力、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畅想。只有在评估体系的构建上重视教研组发展弱项的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科教研组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薄弱项目,发展性学科教研组的评估才能激发更多教研组的参评热情,最大限度发挥评估体系的发展功能。

3.不重均衡

在教研组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教研组的实力很强,但在这种整体看似很强的背后蕴涵着教研组内个体发展的巨大差异。例如,有的教研组无论是组内公开课、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其他教研组。但通过细致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公开课展示还是论文发表,都较多地集中在少数教研组的少数教师身上。组内有的教师是该学科教学领域的知名人物,但同时组内大多数教师却默默无闻,有的教师甚至徘徊在仅仅合格的边缘,彼此有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所以,在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估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教研组内教师均衡发展的状况。只有学科教研组内的教师均衡发展,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才能有较大的提升。

总之,学科教研组的科学发展,是提升学科教研组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作为教研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科学评估来推动学科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有效发展。

标签:;  ;  ;  

发展性学科教研组评价体系的构建_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