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杨爱英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杨爱英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266700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已成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而言,问题意识不足一直是存在于教学中的难题,笔者结合教学中的经历,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为例,谈谈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任何事物的从无到有,都是经历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提问便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目标,更不会去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解决问题时便锻炼了创新思维。因阅历较少,在教学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学生需要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2.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社会对历史课的概念往往停留在教材中,认为只要记住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重要人物便可以学好,但是历史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简单的内容,而是在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事件的关联,对事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对历史人物给予全面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3.满足历史学科的要求。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参考,使学生可以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加努力,追赶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有了问题意识,可以及早地发现自身不足,向历史要经验,对历史活学活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中的问题

1.学校缺乏问题意识的培养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负责备好课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背诵教材的机器。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有考试成绩,这就导致学生只会应付考试,不能真正地考察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更不用说利用提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师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会关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很少关注学生能否独立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树立多思多想的观点,只是机械地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地接收。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可以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是也变得懒于动脑,不会积极地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即使掌握了历史知识,如何将其真正地运用,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除了做完课后习题,教师很少会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不知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历史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养成没必要去思考的观点。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提问的念头,但是不敢问、不知该怎样问的现象却比较普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体验,已经习惯于被动的学习,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往往得过且过,不做深入的推敲。由于课堂气氛比较严肃,而且教师很少留出时间给学生,学生也不敢主动找教师提问。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1.学校要创设问题意识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引导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场景,给学生更多发言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建立》中,学生都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形成历史,但是究竟科举制度的考试是怎样进行,具体的科目有哪些,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许多学生对此都非常好奇,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古代科举试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学校要丰富历史的评价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更加灵活的实体,并加入学生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如果学生不知该如何去思考,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教学内容展开反思,并不断地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索。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近代史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一事件看似都是单独发生的,但其实是有联系的,如何将这些耻辱的历史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近代屈辱史,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总结能力。教师在学完这些基础知识后,提供更多的课外材料,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近代史的看法,并尝试着将这些事件进行串联,分析为何所谓的“天朝上国”签订了这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落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恶果。

3.学生要勤于思考,主动提问。学生要想取得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如果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教师的知识,显然无法锻炼自己的思维。因此,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动脑筋思考,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可以主动找同学探讨,找教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对过去学过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推翻,对未知新领域的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历史知识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要学习的历史课程,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很多,如何扎实地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勤于思考,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红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5),89-90+94。

[2]蒋新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70-71。

论文作者:杨爱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杨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