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分析论文_姜蓓蓓

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分析论文_姜蓓蓓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软土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一种特殊地质情况,地基的稳固性对于房屋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也是保证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介绍软土地基工程的特点,然后介绍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常见方法,之后介绍现在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水泥搅拌桩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房屋工程;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

前言

大家经常提到的软基,实际指的是软土地基,这种软土地基具有非常高的含水量,容易压缩,低于其他土质的承载能力。软土的组成主要包含沉积的淤泥和一些腐殖类物体。而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支撑基础,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保证地基的处理恰当合格,整个建筑的工程质量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在地基各种问题里,软土地基问题是比较常见又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

所谓软土,是指以灰色外观为主,天然孔隙比较大,土壤含水量大于液体限度的细粒土,软土又称淤泥质土。由于软土的这些特点造成软土地基存在着团结系数较小、压缩性较高的问题,相比其他土质的地基,对其进行处理时程序更加复杂,有难度。因此设计施工人员必须重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其目的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软土地基的自然特性,提高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和使用。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对于我国的建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地基的承载力比较低、地基的可压缩性比较高、地基的天然含水量比较大的一种饱和粘土,这种粘土的状态是从软塑到流塑的一个变化范围。软土地基一般分布在靠近海边、山区的湖泊周围以及平原地区,通常是有水源的地带。在我国,软土地基的分布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北方沿海地区和南方水资源充沛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软土地基较多,而这些地区又恰恰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建设都在加快进行,有大量的民用工业建筑开工建设。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都会碰到软土地基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解决好相关问题,才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2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常见方法

2.1换填法

换填法适用于软土层比较浅的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通常就是通过挖掘的方式,将地面以下比较浅的软土层挖除,然后换填性能比较稳定、强度比较高、压缩性比较低、承载力比较高的碎石、卵石等材料,在换填的过程中每层都通过碾压等方式,使得地基的压实度、含水量等指标达到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要求。换填法一般应用于杂填土、暗沟、低洼的水源地换填技术施工过程为:首先挖掉软基表层适当深度的软土,之后将具有一定的强度、价格相对低廉、压缩性小、资源比较丰富、没有腐蚀性并且其他各项性能比较稳定的材料,像碎石块、石渣、砂、灰土等,分层回填、夯实,使得换填的土层能够当做持力层。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地基层的载荷能力、降低地面下沉量,防止地面热胀冷缩。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淤泥性质土地、暗塘等浅层地基。

2.2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法指的是在软土地基上,通过掺加水泥,使水泥自身的化学反应和水泥与黏土产生的化学反应等作用,使得水泥与黏土形成桩体,从而与周围的软土一起形成强度比较高的复合地基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及含水量比较大、有足够厚度可以使水泥与黏土反应,并且软土地基的渗透性比较差的软土范围内。水泥搅拌桩法施工简便、处理的效率高,经过处理掉软土地基的利用率高,质量可靠。但是当软土地基中含有碎石等颗粒时,不宜选用水泥搅拌桩法,因为含有的碎石颗粒给水泥搅拌的施工过程增加了困难,不经济实用。

水泥搅拌桩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湿法,也称喷浆法,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水泥剂量容易控制,形成的桩体质量比较有保障;另一种是干法,也称喷粉法,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泥剂量很难控制,形成的桩体质量难以把握,而且干法的水泥不容易搅拌均匀。但是干法因为采用的是固体粉状颗粒,在搅拌的过程中可以吸收软土地基中的很多自由水分,在施工过程中有利于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

2.3表层处理法

(1)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是在房屋建筑的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地面适当的挖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水沟,为的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填筑地基,通过挖的水沟使得软土地基的地表水可以迅速的排掉,地表水的迅速排除,可以有效的降低软土地基表层的含水量,这样有利用于施工机械在表层的作业,同时当水沟将水排除完成后可以将水沟回填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可以为以后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充当盲沟,便于排水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是通过选用不含有机杂质的级配良好的中砂、粗砂这样的质地坚硬的砂石材料,在地基软土层不是很厚的地方,并且软土地基的表面不存在透水性很低的表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软土地基的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这样就使得软土地基有了很好的上部固结排水层,从而加快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使得软土地基的固结时间也大大减小。这样的通过铺设砂垫层的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大型的特殊的设备,只需要注意铺设的砂垫层的砂石材料一定要拌合均匀。

(3)稳固剂表层处治法

稳固剂表层处治法就是通过在软弱地基的表层地基土中掺入稳定材料,比如水泥、石灰等稳定剂,使得掺加后的软土地基的表层地基土得到很好的改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压缩性以及稳定性,使得软土地基达到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压实度的要求。

2.4强夯法

强夯法又叫做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顾名思义强夯就是利用起吊能力大于重锤3倍的起吊机将重锤掉到高处,然后让重锤从高处自由下落,通过这种反复对地基的夯击,可以有效的降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压实度。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等含水量比较小的地基,当遇到含水量比较大的软土地基的时候,应该先通过导排进行处理。强夯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是先对软土地基的周边进行夯实,然后在对中间进行夯实,在夯击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做好施工记录,以便于以后的查阅和利用。

3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法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a.水泥搅拌桩法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软土地基的场地平整,将软土地基范围内的杂草树根等进行清除,然后将软土地基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导排,并且在软土地基范围内的低洼地带回填黏土。b.当水泥搅拌桩法的施工清除工作做好之后,就需要为施工技术做准备,这个过程需要做的是按照设计、规范等对于水泥的要求在室内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将做好配合比试验的混合料在现场进行实际试验,检验水泥搅拌桩的成桩稳定性。c.水泥搅拌桩在现场进行试验的时候,根据规范要求,水泥搅拌桩法试验阶段成桩的数量不能少于2根,为的是可以有效的检验水泥搅拌桩的配合比、施工工艺、现场的协调、机械设备以及人员的能力是不是以及达到了实际要求,这对于后期实际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法的施工工艺流程是按照二喷四搅的方式进行的进行。水泥搅拌桩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将水泥搅拌桩的桩位放样,在桩位放样的地方进行钻机就位,然后开始检验钻机的性能、对钻机进行调整,保证钻机运转正常。采用正循环方式使钻机钻进软土地基至设计深度,然后打开高压注浆泵。之后开始反循环提钻同时要喷水泥浆,一直到水泥浆搅拌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通过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然后不断的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最后形成水泥稳定桩,到此一根水泥搅拌桩结束。

3.2质量检验

水泥搅拌桩法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随时检查和记录,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全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全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水泥搅拌桩的每一步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对最后形成的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最终使得水泥搅拌桩形成的桩体满足桩体设计的要求。

(1)桩身强度和搅拌的均匀性

桩身的强度和搅拌的均匀性是通过成桩3天内和成桩7天后的检验,成桩后3天内,抽检总桩数的1%,最少不得少于三根,通过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的方法检查桩身每米的均匀性。成桩7天后,抽检总桩数的5%,通过目测的方式观察搅拌桩的均匀性,通过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面下0.5m)检查桩身的强度。

(2)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经过28天龄期后,水泥与周围的黏土形成的搅拌桩已经与软土形成了坚固的复合地基,此时需要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抽检总桩数的0.5%-1%,并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少于3个点,通过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是不是达到房屋建筑地基的设计要求。

4结语

目前,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房屋建筑工程的范围越来也越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软土地基处理情况也明显增多,虽然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措施日趋成熟,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不断的改进技术手段,并在项目的全过程做好督管,最终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谢菊元.浅谈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J].科学之友,2013(06)

[3]郭壮壮.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4(28)

论文作者:姜蓓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分析论文_姜蓓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