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少年体质测量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比较_体适能论文

中外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之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青少年论文,中外论文,评价指标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71-04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目的

多数国家(洲)常采用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本国及地区的青少年体质加以评定,有关部门针对测定结果再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青少年体质。统计各项标准的评价指标不难发现,力量素质均为主要内容,例如,力量素质可作为预测各种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1]。

鉴于国内外针对力量素质测定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又多侧重从宏观角度对各国标准进行介绍,而测定力量素质,指标设置最为重要;故本文以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为研究重点,将中外多个国家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学生力量素质测定乃至整个体质测定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全文期刊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阅读该领域多种专著与会议论文集,浏览相关网页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整理并分析各国青少年体质(力量素质)测定的研究成果,得出启示。

2.2 比较法

本文将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及欧洲、非洲等大洲的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情况同我国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力量素质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到启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国青少年力量素质测定注重上肢与腰腹背部肌肉力量

虽然社会发展的推动及人们对体适能概念的再认识促使美国青少年体适能测试(鉴于前人多将“physical fitness”译为“体适能”,近于我国“体质”,故本文亦采用此译法)的评价指标不断更新,但力量素质始终为美国青少年体质测定的主要内容。

限于篇幅,本文选取美国现行部分体适能测试标准,着重对其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进行阐述与分析。

3.1.1 总统体适能挑战奖

1954年,Kraus等的一份以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为主要测定内容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美国青少年的体适能水平不仅低于下限,且明显低于欧洲的同龄青少年[2]。这引起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并推动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创建青年体质总统委员会(即现在的体质与运动总统委员会,PCPFS),采取运动干预措施,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总统体适能挑战奖正是由该委员会负责实施的一项针对6~17岁学生的体适能测试,测试成绩优秀者可获委员会奖励。表1为总统体适能挑战奖1987年与2008年所设置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

比较1987年与2008年版的总统挑战奖,相同之处在于都只设置上肢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评价指标,而无下肢力量的评价指标。不同之处在于,2008年版专设“健康体适能”,更关注通过测定力量素质,达到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目的。

3.1.2 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

1996年起,加州教育委员会统一实施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要求各区学校每年为五、七、九年级学生进行一次体适能测试,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习惯[4]。这项由库珀研究所(Cooper Institute)研制的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设置多项评价指标以供学生选测,致力于让更多的学生(包括特殊学生)参与体质测定。不同年限的FITNESSGRAM健康体适能测试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见表2。

2012年,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被调整,见表3。

2012版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虽然同往年一样没有设置下肢力量评价指标,但却增添俯卧背起作为腰背部肌肉力量评价指标。测试指标总体上由之前多项必测调整为少数选测,操作趋于简便易行。

3.1.3 美国其他青少年体适能测试

美国现今有多个体适能测试标准并行使用,本文选取其中3项作简单介绍。

1)康涅狄格体适能测试。康涅狄格州每年对4、6、8、10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体适能测试。目前,康涅狄格体适能测试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有修正的仰卧起坐与90°曲臂俯卧撑2项[7]。

2)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自1954年成立以来,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大和最权威的运动医学和体育科学组织,其开发的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仅有1项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即俯卧撑[8]。

3)基督青年教会体适能测试。由基督青年教会(YMCA)推行的体适能测试,其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包括卧推测试、1分半钟仰卧起坐测试2项评价指标[9]。

综合美国上述3项青少年体适能测试不难发现,相对于下肢力量,力量素质测定重心偏向于上肢和腰腹背部肌肉力量,其中仰卧起坐为腰腹部力量测试通用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推行多种体适能测试标准,其适用对象除健康的在校学生,还包括失学儿童及特殊儿童等,测试对象不同,指标设置亦有所不同。

3.2 日本较为注重对青少年力量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在日语语境中,“‘体力’就是人类活动基础的身体能力。体力测量是对身体能力进行的测量”[10]。体力近同于我国的体质,本文以此代之。日本体质测定历时较长,期间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变化较大,见表4。

从表4不难发现,屈臂悬垂、背肌力、斜身引体向上、纵跳,以及俯卧仰体等不便统计,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评价指标逐渐被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取代,测定结果更便于准确量化与解释分析。

3.3 新加坡青少年体质测试注重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加坡青少年体质测定当前主要采用国民体质奖,评价指标有6项:1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min30s引体向上、4×10m往返跑、走跑测试[12]。其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有3项,分别被用以评定上肢、腰腹部及下肢肌肉力量,注重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3.4 新西兰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仅关注腰腹部力量评价

20世纪中叶,新西兰已经尝试应用Kraus Weber 6项测试对青少年的体质加以评定。1989年新西兰出台比较完善的体质测定标准,即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其指标体系见表5。

该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仅Otago仰卧起坐1项,侧重对青少年腰腹部肌肉力量进行考核。

3.5 非洲青少年体适能测试标准仅设置上肢力量素质评价指标

由美国运动技术学院和美国青年与体育理事会针对阿拉伯国家青少年体适能特点设计的国际体适能测试,测试对象包括9~19岁青少年。

这项体适能测试始于1977年,最初共设置9项评价指标:50m冲刺跑、立定跳远、握力、1000m跑、30s仰卧起坐、引体向上、10m往返跑、躯干前屈[14]。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为4项,测试部位涵盖青少年上肢、腰腹部以及下肢肌肉力量。

当前该国际体适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涉及身体成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除身高和体重外,还需测试:50m跑、屈臂悬垂、10m往返跑、后掷实心球、定距跑(13岁及13岁以下男、女孩均为600m,14~19岁男孩为1000m,女孩800m)[15]。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精简为屈臂悬垂与后掷实心球2项,更关注青少年上肢力量的测定。

3.6 欧洲青少年力量素质测定关注全身肌肉力量均衡发展

由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研发统一的青少年体适能测定标准适用于6~18岁的学生,评价指标有: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体脂百分比;平衡性,Flamingo平衡测试(单脚踏板站立);肢体移动速度,双手敲打圆盘;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立定跳远;上肢静止力量,握力;腹部肌肉力量,30s仰卧起坐;肌肉耐力,屈臂悬垂;速度与灵敏,10×5m往返跑;20m耐力折返跑(心肺耐力)。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有立定跳远、握力、30s仰卧起坐、屈臂悬垂[16],共计4项,其中上肢力量、腰腹部、下肢力量分别为2项、1项、1项,较为关注青少年全身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

3.7 我国学生力量素质测定以上肢力量为重点,同时关注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若从1912年清华学校首推“5项体力测试”(包括掷铁球和跳高在内的5个类别共10个指标)算起,我国学生体质测定已有1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先后制定《劳动卫国体育制度》《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及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4月出台)等系列学生体质测定标准。

现行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共6项,包括投沙包、握力、引体向上(男)、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相对于1990年1月出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跳高、跳远、立定跳远、掷垒球、掷沙包、1min仰卧起坐(女)、20s立卧撑、斜身引体(女)、推铅球、引体向上(男)、双杆臂屈伸(男)、屈臂悬垂等12项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呈现受技术因素影响降低、测试安全性提高以及测试结果便于统计分析等特征。此外,现行标准还设置选择指标,如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从掷实心球或仰卧起坐中选测1项即可。

3.8 各国(洲)现行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比较分析

将文中所涉及的各国(洲)现行共11项体质测定标准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进行归纳统计(见表6)。

3.8.1 相对于下肢力量,上肢与腰腹部肌肉力量更被重视

观察各国(洲)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不难看出,相对于下肢力量,上肢与腰腹部肌肉力量更被重视。例如,美国5项体适能测试标准均无下肢力量评价指标,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仅设置腰腹部力量评价指标,我国力量素质测定尤其注重上肢力量,指标数为4项,为各国(洲)之最。各国(洲)测定青少年腰腹部肌肉力量时,仰卧起坐最为常用。此外,背部肌肉也是某些国家测定的内容,如美国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设置俯卧背起,非洲国际体适能测试设置后掷实心球,日本体力测定也曾于1964年设置背肌力与俯卧引体以测定青少年腰背部肌肉力量。

3.8.2 力量素质测定趋于便捷易行,评价指标数较为精简

各国(洲)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总体呈现简捷化特征。诸如纵跳、斜身引体向上、垒球掷远、跳远等受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指标相继被摒弃,转而由技术难度较小、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能有效评定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所取代。表6的中外各国(洲)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均数约为2.5,其中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与新西兰体质测定标准指标数最少,仅设置1项,而我国最多,共6项,可通过选测上肢力量评价指标加以简化。

3.8.3 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差异性较大

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差异性较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其一,各国(州)上肢力量总数为18项,其中有9项各不相同。例如,我国现行标准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体适能测试力量素质指标设置完全不同,再如,我国与非洲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虽有掷实心球1项相同,但测试方法前者为前掷实心球,后者为后掷实心球,也不尽相同。其二,即使同一评价指标,其测试方法各不相同。如仰卧起坐几乎为各国(洲)腰腹部肌肉力量测定通用指标,但所涉及的测试方法共有1min 30s仰卧起坐、1min仰卧起坐、30s仰卧起坐、仰卧起坐、修正的仰卧起坐、Otago仰卧起坐等7种之多。综上所述,筛选力量素质评价指标,必须以我国学生力量素质生长特点为依据。

4 结论与建议

在对中外各国(洲)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后,本文得出如下完善我国学生力量素质测定的结论与建议。

4.1 注重发展上肢与腰腹背部力量

青少年上肢与腰腹部肌肉力量早已是各国(洲)体质测定关注的焦点,而腰背部肌肉力量却常常被忽视。事实上,加强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稳定,延缓腰椎劳损退变,可有效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发生,因而在完善我国力量素质评价指标设置时,可添加腰背部肌肉力量的评价指标,如俯卧背起等。归根结底,增进青少年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才是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最终目的。

4.2 简化指标数,合理设置选测指标

鉴于各国(洲)力量素质指标数较为精简,建议我国将仰卧起坐与立定跳远这2项通用指标分别作为腰部与下肢肌肉力量的必测指标,同时增添俯卧背起作为腰背部力量的必测指标。此外,由于掷实心球、垒球掷远、手球掷远、掷沙包等指标受技术因素影响较大,且各国(洲)采用率较低,建议上肢力量可由引体向上、俯卧撑、屈臂悬垂、卧推测试及握力中某项或某几项指标选测。当然,若有指标可测定全身力量素质,则可进一步精简指标数。

4.3 关注指标设置的差异性

指标的设置,除考虑被试的年龄、性别差异外,还应考虑区域、民族等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城乡间青少年体质各不相同,因而若能在全国统一的体质测定标准基础上,再根据不同人群特征设置多种评价标准,则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最后,为特殊儿童、失学儿童等设置不同评价指标,也受到相当重视。

标签:;  ;  ;  ;  ;  

中外青少年体质测量标准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比较_体适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