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地区阳明后学弟子考论文

湖州地区阳明后学弟子考论文

湖州地区阳明后学弟子考 *

邹建锋1,王 迪2

(1.宁波大学 哲学和国学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湖州地区,目前考探到的阳明夫子亲传弟子总计有3位,除陆澄\顾应祥2人外,尚有高冕1位被梨洲遗漏的阳明的亲炙弟子。湖州地区,目前考探到的阳明夫子再传弟子总计有11人,有唐枢、钱镇、沈应登、姚翼、许孚远、陆时中、钱士完、韦商臣、丁元荐、唐在明、陆稳等多位著名再传与私淑弟子,他们创新学术,融合发展,泽被乡里,传学后世,其传承与发展阳明学的功绩巨大。尤其是湖学东传的绍兴门人刘宗周,更是光大了湖州之学,而湖学西传的陕西门人冯少墟更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晚明湖州之学在当时中国的学术影响力巨大。湖州地区阳明后学门人有14位之多,且名家辈出,值得我们研究。

关键词: 阳明后学;湖州;考探

一、湖州地区王门亲传弟子

湖州地区,目前考探到的阳明夫子亲传弟子总计有3位。湖州地区除陆澄、顾应祥2人外,尚有高冕1位被梨洲遗漏阳明的亲炙弟子。

陆原静,即陆澄(1485—1563),字原(元)静、清伯,湖州府归安县人。阳明夫子早期著名弟子。

正德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议大礼不合,罢归。后悔前议之非。诏复原官。《明伦大典》成,上见先生前疏,恶其反覆,遂斥不用。澄多病,喜养生之术,阳明夫子语之以养德。有议阳明夫子之学者,澄条为六辨,欲上奏,文成闻而止之。朋友见之,因此多有省悟。绪山赞其吐露亦莫能如此曲折详尽也。故阳明夫子谓:“曰仁殁,吾道益孤,致望原静者不浅。”执父丧,哀毁失明。注 《同治湖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第24册,卷72,第509页,上海书店,1993;(清)黄宗羲:《明儒学案》,上册,卷14《浙中王门学案四》,《主事陆原静先生澄》,第295页,中华书局,2018.。 从子时中,嘉靖元年举人。

《传习录》自曰仁发端,其次即为先生所记,总计80则,分别见于上卷和下卷,保存了他与同门孟源、马明衡、王嘉秀、冀元亨、唐诩、徐爱、薛侃等7人曾拜学于阳明夫子门下的生动与具体的情形。注 钱明、孙佳立(注),(明)王守仁:《传习录》,哈尔滨出版社,2016,第25-61页。 其所记语录,深入浅出,容易令读者着迷,足见其对夫子语录曾下过修饰之苦功。

顾箬溪,即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湖州府长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授饶州府推官。桃源洞寇乱,掠乐平令以去,先生单身叩贼垒,出令,贼亦解去。入为锦衣卫经历,出佥广东岭东道事,讨平汀、漳寇、海寇、郴、桂寇,半岁间三捷。宸濠乱定,移江西副使,分巡南昌,抚循疮痍,招集流亡,皆善后事宜。历苑马寺卿。奔母丧,不候代,家居者十五年。再起原任。时方议征元江,箬溪以那鑑孤豚,困兽不可急。会迁南兵部侍郎以去。后,至者出师,同门、布政徐波石死焉。嘉靖庚戌,升刑部尚书。箬溪以例繁,引之者得意为出入,命郎官吴维岳、陆稳定为永例,在曹中奖拔于鳞、元美,由是知名天下。分宜在政府,同年生不敢鴈行,而箬溪以耆旧自处,分宜不悦,以原官出南京。癸丑致仕。晚年归家,捐资建养正书院于长兴,聘请老师教育乡里童弱。卒,年八十三。[注] 《雍正浙江通志》,中华书局校点本,第827页。

教师的“健康”,不仅限于没有疼痛、没有疾病或少病,还包括身体的舒适、心理的安宁,即完全的身心舒适与幸福感。健康安全工作诉求包括多方面。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人身安全。学校不得在危及教师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其次,额定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关乎教师投入多少时间、完成了哪些教学及其相关工作任务,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师资科学配置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第三,形成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构建支持教师工作的人际工作环境。

钱镇(1509—1596),字守中,号南离、淡庵,浙江湖州府乌程县阳泰里人。唐一庵亲传弟子,阳明夫子后学门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幼贫,曾与弟钱锡寄居僧舍,躬执釜爨,旦暮一粥,遍读经子史文章,日有名。[注] 《乌程县志》,卷十四,《人物》,第723页。 闻唐一庵先生讲学鲍山之阳,往师之。从阳泰里徒思溪,躬督家僮树艺,而手携一编咏读不辍。夜则篝灯独坐,殚精凝神,自经史外,旁及五行物理,博考精究,学益邃,远近士及门者日益众。未几(嘉靖已未三十八年),登第,授武库主事,迁兵部郎中。其洞悉天下边关险害机宜,遇事慷慨,论列不少依阿,然竟以直道见摈坐免,天下士大夫莫不惜之。免归,筑思溪精舍,讲学偕陈绣山方伯、孙屏石宪副诸老复岘山社约,春秋燕集,称胜事焉。为人简而定,厚而敦,犯而不校,年逾七旬,专意著述,有《淡席集》、《樗全堂集》十卷,另有《国计边防风俗书》《古今通史》《经正录》《学术书内外篇》《唐一庵先生墓志铭》等,诗文多散逸。其中,《通史经正录》学术书藏于家。卒年88。子唐士完。湖州名儒许敬庵为其撰墓志。[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第657页。 。

高冕,字服周,湖州府孝丰县(今属安吉县)人,地处浙西山区,渡江从阳明学。由贡入太学。嘉靖二十年辛丑科进士。后从甘泉、东廓游。母丧服除,授南京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嘉靖三十三年,升广东省南雄知府,卒于官,时年56岁。乡贤年家弟吴维岳(1514—1569)为其作传。[注] 《同治湖州府志》,卷72,第450页。本文所引县志,如未作特殊说明,皆源于《中国地方志集成》大型方志丛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出版。

明代湖学兴盛于一庵,刻苦传学,实地用功,多以甘泉学为宗,故湖州阳明学难得其盛也。而一庵、敬庵,传至念台,俨然大宗。

地面调温冷暖两联供系统对传统两联供系统做了改进,使得地暖不但可以冬季用来采暖,夏季也可以与风机盘管协同工作,并承担以地暖制冷为主、风机盘管制冷为辅。由于制冷工况是以风机盘管为辅助,这样风机盘管配置可以很小而且只需要低速运行即可。这样改进后,不但解决了冬季采暖的舒适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夏季空调噪音、吹风感、温差波动大的问题,让使用者彻底告别空调病。

二、 湖州地区王门再传与私淑弟子

湖州地区,目前考探到的阳明夫子再传弟子总计有11人,有唐枢、钱镇、沈应登、姚翼、许孚远、陆时中、钱士完、韦商臣、丁元荐、唐在明、陆稳等多位著名再传与私淑弟子弟子,创新学术,融合发展,泽被乡里,传学后世,其传承与发展阳明学的功绩巨大。尤其是湖学东传的绍兴门人刘宗周,更是光大了湖州之学,而湖学西传的陕西门人冯少墟更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晚明湖州之学在当时中国的学术影响力巨大,不得不论。

唐枢(1497—1574),字惟中,号一庵,浙江湖州府归安县(现吴兴区)人。湛甘泉亲传弟子,阳明夫子重要的私淑弟子。[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第655—656页。一庵先生年谱,可参阅《唐一庵先生年谱》(《儒藏》史部《儒林年谱》,第1—101页)一卷,明李乐编撰,清王表正重编,许正绶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一庵先生生于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农历六月六日外家前溪坊。父唐诰,号南园,湖州府归安县东门人,地方著名儒学家。一庵少时颇顽皮,爱嬉戏,无有圣学之志。可是,在其父亲南园先生的严格管教下,开始对儒学产生兴趣,也就慢慢的产生对圣学的敬慕了。1515年(正德十年壬午),一庵19岁以诗经补湖州(原归安)博士弟子员,次年读《文献通考》有得,随后对《律吕新书》《律吕图解》《九章算法》等书颇为精通。1525年(嘉靖四年乙酉),一庵29岁往南京从学理学名儒湛甘泉先生,入监受教月余,作多篇论文,得随事体认天理之说,心有得,深得甘泉先生赞许。次年,一庵先生30岁,成进士,观政礼部,撰《同官会约》《复大礼谏官》《罢浙江太监镇守》,深得当时士人器重。嘉靖六年丁亥,一庵先生31岁,任刑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审理案件,活强盗十五名;呈孝宗《廷审仪注》,利案件审理,大司寇喜。随后,两上疏求从快审理李福达案 ,触逆权势,罢为民,不得不南归。自二月二十七日授职至四月十四日去官四十六日,实居司署二十五日,这也是一庵先生一生从宦屈指可数的日子。

门诊、急诊就医病人人流量较大、病情复杂多变[3-6]、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差异较大[7],加之疾病谱变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导致异地就医病人流动性增加,造成综合性医院志愿服务队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难度增加。

归家后,31岁的一庵先生,闭户潜修,当时湖州郡守万云鹏聘其为安定书院讲师,潜心讲学,再无意功名利禄,慢慢成为全国很有名望的理学名师了。嘉靖七年,32岁的一庵撰《真谈》,首次在学术界提出“讨真心”说。嘉靖八年,先生33岁,筑室鲍山,有二十余生从游,阳明夫子亲传弟子、归安令戚贤时常来商学,共究良知学。嘉靖九年,湖州郡守陈讃来访商谈地方政府治理之道,先生为之建言“开修荒田、税粮、停民兵、修护水利、稽考里长、均派运粮”等十策,惠泽民力,有力促进当时湖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嘉靖十二年,参与归安县令刘塾主修归安县志事宜,同年《嘉禾问录》出版,先生合宗湛王,提出“心外无道、道外无事”说。嘉靖十三年,先生38岁,提学林云同聘先生请主教安定书院,并获赞“学本真心”、“名邦之豪杰、群英之领袖”,同年丁父忧。嘉靖十七年,先生42岁,浙江巡按周汝元(号冷塘)移建景行馆,聘请先生主讲,同年讲学语录《景行馆论》出版。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冀越通》出版。嘉靖二十二年,先生与阳明夫子著名亲传弟子、同乡顾应祥等举春、秋二社于岘山,《社启》曰:“取观摩之益,温和知旧之情,申乡曲之款,寄登临之兴”,劝德业,规过失,以圣贤相自期。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先生51岁,思“不以一隅自限”,携仆游杭州、宁波四明、绍兴、台州天台、温州诸处;同年年秋仲,自序《国琛集》,总结明儒事迹人物,名儒王畿作序以“明兴以来,学术渐著,肇于薛敬轩,沿于吴康斋、胡敬斋,而阐于陈白沙。敬轩以修行,康斋以悟入,敬斋祖薛而得证于吴,白沙宗吴而尤主于自得,学术的归矣”,高度赞扬一庵“讨真心为刺贽”,“学术有赖也”;同年,与名臣杨博(1509—1574,字惟约,号虞坡,山西永济人,官至山西总督)作深度谈话,与其论学语录《偶客谈》出版。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一庵52岁,再携二仆人南游,历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凡山川、疆域、风俗、人才、钱粮、甲兵,一一考记,无不备揽。至江西安福县,则参与阳明夫子著名弟子邹东廓等人举办的青原会,并发挥自己的易学思想,著《青原易著》。同年夏六月,《酬物难》刻印于楚中。嘉靖二十八年,继续西北游,出南京,过河南、山西、陕西,至潼关而回,著《游录》。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先生56岁,湖州府安吉县江天祥因报梅溪赵氏仇反,佥宪梅尧臣谋于先生,合议以招抚策略,委派先生前往。先生一人葛巾野服独往,反复祸福,“动其良心”,江天祥后卒论死,先生哀之,有《焚枕文》。同年,倭寇初发沿海诸地,巡按林某谋于先生,条具十五事,凡有关海防对策论文收入《海议》。次年,倭寇再犯湖州,郡事伍伟图、巡按赵炳然均谋于先生,各陈防御六事、三十六事,以守险要之地、备军需、练水陆之兵等法为抗敌之方。嘉靖三十三年,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就剿倭事谋于先生,巡按赵炳然疏荐先生;同年,与友人毛中岳商学。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续犯湖州,烧掠各乡镇,郡守徐洛就剿倭事谋于先生,先生荐林植素(善弓马)、李北人(能冒矢)督水军迎敌,徐洛与先生共往督师,倭寇终不敢进城,而有乌程邀功者,用平民当倭寇,按律当斩,先生全活之。同年秋九月,应同门吕巾石使王崇庆之求,作湛若水与吕怀合著《古乐经传》序。

嘉靖三十五年,先生60岁,倭寇逼近菱湖镇,大参汪柏就守御策谋于先生,号召富绅捐资慰劳守卫军民,轮流作息,倭寇终不得近城。嘉靖三十六年,《酬物难》出版,同乡同门学友蔡汝楠序,赞先生“理一分殊”之旨。嘉靖三十七年,总督军门胡宗宪遣官礼恳先生谋划军事,上《论处王直奏情》和开市建议;而族人贫困者多,甚至有一二卖身,先生赎之,育于家,待其婚配而还之;同年仲春,《景行馆论》出版,性习二分;同年秋闰月,男唐炳言整理完《太极枝辞》。嘉靖三十八年己未,马道邪教兴,有“白包巾”之变,急请郡守李敏德招抚,祸乱得以平息;同年中秋,《太极枝辞》出版,批判了流行思想“言性滞于形色、言体滞于故居”的缺陷,提出“性学”为“性为生生之易”。嘉靖四十年,湖州水灾,先生与府县领导共同商谈对付之计,缓征税收、挪用资金等,有效地避免大规模饥荒。嘉靖四十一年,一庵先生66岁,四方来学者渐多,先生前在城东门外隙地“大树扶疏”筑台其下,题曰“木钟台”,逢塑望日讲学,友人诗赞曰:“钟声送晓开寰宇,木气宣时壮物华”。为了表彰先生的德业和学业,时浙江巡按张科(达泉)、湖州府知府张邦彦(云屏)于城北飞英界废寺原址(今湖州市中心飞英塔公园所在地)征“广阔”、“秀丽幽静”之地23亩,总计银320两,“中为堂,后为寝室,傍为号舍,外衢有坊,“重门翠树”,表曰“吴兴唐一庵书院”,故而陆稳说“御史每省俭,此独侈者”,“湖州之贤者大率出于先生门下”,谱写湖州与浙江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一庵先生68岁,此年立春初集《木钟台集》(十种)公开出版,内容包括元(《礼元剩语》《三一测》《太极枝辞》)、亨(《宋学商求》《景行馆论》《真谈》)、利(《辖园窝杂著》《感学编》)、贞(《一庵语录》《酬物难》)四卷。另,门婿陆稃(汝和)笔录的《一庵先生语录》刻印。由于声名日誉,此年秋阳明夫子著名高徒王龙溪邀先生往杭州天真书院会讲良知学,当时参会者400多人,先生得经师、人师之赞誉,一时学术之盛事也。次年,《木钟台再集》(十种)公开出版,内容包括元(《积承录》《因领录》《六咨言》《疑谊偶述》)、亨(《易修墨守》《春秋读易》《嘉禾问录》)、利(《国琛集》)、贞(《正道编》《周礼因论》)四卷。

嘉靖四十五年,一庵先生70岁,钱镇与进士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浙江湖州德清乌牛山麓人,有《敬和堂集》)来游学。时浙江提学屠英好学问,幕先生名久,嘱湖州郡守张邦彦躬迎书院讲学,并率嘉、湖诸生来湖州听讲,约数百人。郡守张邦彦撰《躬迎简稿》,赞一庵先生“致知一本真心,近于阳明而有补,定性须融物理”。此年(1566年)秋八月,应王龙溪友人之邀,再聚学友于杭州金波园,争鸣良知学,参会者有管南屏、孙蒙泉、王宗沐(1524—1592,号敬所,临海人)、胡石川等百人,先生著有《金波园聚友咨言》,收入《六咨言集》。隆庆二年戊辰,《湖州府学实录》赞先生“讨真心为宗旨,敦尚践履”,《归安县学实录》则赞先生“学究天人……自阳明而后,其践履真实,默契宗旨。若唐枢者,不多得也”。隆庆三年己巳,一庵先生73岁,此年精近堪舆学,秋八月《正道编摘略》出版,记载秦朝至元朝千百年间执政得失、治国之道;同时《木钟台杂集》(十种)元(《政问录》《法缀》《病榻答言》)、亨(《冀越通》《未学学》)、利(《海议》《列流测》)、贞(《偶客谈》《游录》《激衷小拟》)四卷公开出版。隆庆四年庚午,浙江巡抚谷中虚疏请加衔致仕,并赞先生外不忘用世之仁,内不失守身之义,“学以一为宗,以讨真心为旨”,凡性理之原、造化之奥,通方之才、进修之谊,儒宗之辩、道术之订,析道之精、应物之智,发明良知之训,揭示英才之教,讲求经史之蕴,“卓然皆可师法”;同年四月,弟子许孚远承师命序《积承录》。隆庆五年,《因领录》出版。隆庆六年,《未学学》出版,论兵法之要;同年四月,先生病肺,居木钟台,不再接门下士。而此年曾游先生门下十余年的平湖学生陆宅来访,先生出示《周礼因论》,命其归读并跋。万历元年(1573年),痰疾,卧床数月,并推举优秀学者辅修地方志。

Irritation of pseudo-preservatives and the methods for reducing irritation 3 30

万历二年甲戌,一庵先生78岁。此年(1574年)四月,《素史氏感学编》《易修墨守》出版。此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1575年)捐馆,无一语及身后事,家徒图书数千卷而已。墓在今妙西镇妙喜寺旁的陈村。后巡按萧某、提学藤某分别撰文纪念,吴兴门人钱镇撰《唐一庵先生墓志铭》,推官张应雷撰文(万历乙亥夏四月)祀先生于书院。后,学生许孚远撰《唐一庵先生祠堂记》。

万历十一年癸未,敬庵先生49岁,在江西南城,秋与魏敬吾、万思默访罗汝芳与从姑山房有竟日之谈。暇时,请名儒罗汝芳序训诸生“克己复礼”章。孟冬,胡庐山“不远千里,缄书遗孚远,属之”序曾凤仪刻《胡子衡齐》。敬庵说,朱紫阳议论训释,稍有矛盾于孔氏。王文成厥旨弘畅矣,但末流侈虚谈而尠实行,君子惑焉。提出自己的“止至善”说,可以安心、顺性、诚。同年,序赵德仲刻李见罗《观我堂摘稿十二卷》,指出见罗之止于修身与自己的“止至善”说相契,再次批评朱王二派后学“争衡聚讼”,导致“身心割裂”、“知行离畔”,世儒“空谈、无补世用”。万历十二年甲申,先生廉谨无庸谈,尤以敦教化为务。新城举人邓元锡,笃行著书,公甚重之。亲造其庐,谒焉。将离南城,邓潜谷追随送别,扁舟相对,周旋四十余日而别。

一庵夫子一生精彩,终身投入乡野私塾教育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不迂腐,肯做事,博学群览,凡历史、经济、地理、政治、制度、典籍、法律、军事、海防、天文、音律与易数,无所不究,亦无所不讲,堪称16世纪中期最博学的理学家、教育家与思想家。但由于他久居乡野,故后世学者知之者少,而深入阅读他的著作的人,就更少了。[注] 《木钟台集》,亨卷,《景行馆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62、16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影印明嘉靖万历间刻本。本文所引著作,如未做特殊说明,均来自唐枢《木钟台集》,下文出处不复。《木钟台集》分初集十种十卷、再集十种十一卷、杂集十种十卷,综容百家,无所不包,学术体系尤其庞大。其中,初集分元、亨、利、贞四大卷,再集、杂集两种不分卷。第162册,页码范围为第402页到751页;第163册,页码范围为第1到183页。页码小于183的,本节所引内容来源于存目子部第163册,页码大于402页的,本节所引内容源于子部第162册,不专标册数。 但他受学名儒湛甘泉夫子门下,接受老师融气入心的理本论,在此基础上吸收阳明心学,提出“一念机灵”心法来“追见心之真元”[注] (明)唐枢:《木钟台集》,亨卷,《真谈》,第486页。 ,发展出以心学方法把握客观之理的新型理学形态,开出崭新的学术形态,居功至伟。

箬溪好读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而尤精于算学。梨洲说其视知行终判两样,皆非师门之旨也。[注] 明·顾应祥:《崇雅堂全集十五卷》,万历三十八年刻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明·顾应祥:《惜阴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4册;清·黄宗羲:《明儒学案》,上册,卷14《浙中王门学案四》,《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第296—297页。 梨洲所说宜然。盖箬溪回归程朱理学,多以甘泉学为归宗,以一庵先生相默契。时一庵学风行于湖州,受一庵学风影响,箬溪之学转向程朱理学,主张心体本善,对阳明夫子心学多有批评。其著《崇雅堂全集十五卷》《惜阴录》诸书稿,虽然《崇雅堂全集》在日本,吾辈不得观,然《惜阴录》篇篇在目,俨然非阳明夫子“致良知”学系统也。其学术发展变迁过程颇类黄石龙,二人均为阳明夫子早期弟子,晚年位高权重,多反对阳明夫子心学,回归程朱理学。此二人出入于朱王,可谓阳明夫子良知学派的“逃遁”者、“叛逃”者。

她决定原谅何小勇了,这个男人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懦弱无能的少年,隔着六年的光阴,六年的爱与恨,她和他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青瓷想,这或许就是命数。

本文选取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获取这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的重心变化6个指标模型,从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变化4个方面研究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和特点,为今后该区域的土地管理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姚翼,字翔卿,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唐一庵、唐荆川亲传弟子,阳明夫子后学门人。姚旭子,少从一庵、荆川两唐先生游,许为入室弟子。年四十九,以贡授新淦训导。徒黄州府教授。迁广济知县。闻布衣吴自守能服行古礼,单车造庐,风励百姓,吏无遗牍,庭无留狱。去官,归苕上南城。屋数楹,图书数卷,萧然四壁。时脱故袍,带贵酒。事父母以孝,闻亲没营葬,不以贫故俭其亲。其他冠婚烝,尝并绵蕞古礼。著有《师友渊源录》。晚尤好易,题其读书处曰“玩画斋”,学者称“海屋先生”。[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第657页。

沈应登,字叔良,号筠溪,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唐一庵亲传弟子,阳明夫子后学门人。少敏而文,通经籍,谒唐一庵,将北面受业,语未毕,一庵惊曰:“君吾师也,敢辱弟子列乎?”遂引与定交,共学一本,躬修敦名,检戒浮妄,忠信孝友,通于神明。与人交,洞洞坦坦,披心见腹,无贤不肖,皆爱而亲之。嘉靖中,以选贡,通判宁国,即著廉平声,署广德州,威惠并行,州人戴之。补凤阳。改青州。岁祲,佐其守,发廪劝分,民赖以济。忤上官,坐调径归。课耕养母。环诸子膝前,教以身心之旨、圣狂之界。诸侄沈子木、沈子来自为诸生,以至显官,未尝一日忘训诫。论说道义,闻者皆为感动,时亦雅澹有致。卒年八十六。祀乡贤,历赠工部尚书。时名臣叶向高为其作《沈筠溪传》[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第657页。 。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敬庵先生61岁,擢南大理卿。万历二十五丁酉,尝代大司马署事,精选勇敢将领,精心于造舰东征事务。此年八月十八日,与杨启元举会讲于神乐道院。万历二十六年戊戌,敬庵先生64岁,遣侦者某浮海得丰臣秀吉病亡消息,与先生前策合,众颇服先生也;而此年八月,顾泾阳与管东溟就无善无恶进行辩论,即“太极”对“无极”之辩。后,朝堂征入为左司马,先生行至清源,得知朝廷部分权臣反对,遂疾作乞归。向时倭未平,公既佐留枢,仍募闽人往探,又佐尚书料理诸兵事。当事者以公熟倭情,改北兵左。然公在南都,以闲曹,又盛讲学,与礼部杨公起元俱以部堂为领袖,持论不同。傍观者颇起口语。又昔按闽者,适宦南都二十三年外,计巳谋以冒滥中公。至是,复借讲学造端,遂不可解。抵清源,甫半道,被论。前,敬庵先生孚远抚福建,与巡按御史陈子贞颇不相得,而子贞督学南畿,遂密讽同列拾遗劾之。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敬庵先生28岁,中进士第,与申时行、李见罗、万思默切磋;此年十月授工部南虞衡主事,督南京龙江关(今南京北郊)瓜仪河道,有廉明声。前,商舟过瓜仪,旧令宜载瓶入都胥,人每倍困之,公改令计舟大小为额,商人悦焉。原,运舟入闸,例输米舟五石,名曰缆价。公欲革之不可,则止收一石,得米四千石,以千石筑堰,千石赈贫,余二千石建仓贮之备,不虞远近颂者藉藉。嘉靖四十四年乙丑,敬庵南虞衡主事满两年,改吏部南考功。嘉靖四十五年丙寅,调吏部北稽勋。隆庆改元,时尚书杨博恶敬庵先生讲学,会大计京朝官,黜浙人几半,博乡山西无一焉,敬庵遂移疾去。自司封谢病归,走四方,广从有道者游,秋学友张子荩来访论学,“讨论切磋”;复拜学于一庵先生门下,再次进修涵养德性。隆庆二年戊辰,学友张子荩下第归来,携《北归语录》一卷再来访订学。隆庆三年己巳,敬庵先生三十五岁,夏五月,于德清乌山自构山馆成,有尊乐楼、逍遥园、独照池、函虚台,作读书静思、收敛性情之所,并作《德清山馆记》。

隆庆四年庚午,敬庵先生36岁,时首辅高拱荐先生为考功主事,出为广东海北兵部佥事。隆庆六年,复闰察,王篆(1519—1581,湖北宜昌人)为考功,诬敬庵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判官。敬庵官场失意,意将遂终隐,往见一庵先生请焉,一庵先生曰:“我二十九建言归,今七十四矣。此四十六年中,未尝一日忘起也,惟枉巳则不可耳。今汝虽暂挫,然前途自平坦,但踏实地行,何害?异日,追悔晚矣”,公遂之官。万历二年甲戌,敬庵先生40岁,擢南太仆寺丞,并拜谒阳明南京祠堂,有“江山无语证良知”诗句。万历三年乙亥,敬庵迁吏部南文选郎中。万历四年丙子,与祝冠乡会讲良知学于天真书院,后于其山庐讨论良知学月余。万历十年壬午,敬庵先生:48岁,前首辅江陵问马政,不得其心,而王篆自以为功,使亲己,敬庵先生终不应,出知江西建昌知府。此年,先生曾过金华兰溪,访名儒徐鲁源,纵论薛敬轩、陈白沙、王阳明、王塘南、邓定宇诸儒学问得失,鲁源以“志学为的”,敬庵立志清欲根、去习气,以达真性之学。

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类似行驶距离,不同驾驶工况下其油耗及排放存在较大差异,且传统测试工况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结果见表4:

万历十三年乙酉,敬庵先生51岁,任陕西提学副使,正月西度函关,督学秦中。盖先生经给事中邹南皋推荐,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任上,以身作则,考核肃然。敬礼地方名士、贡士王之士。资建长武县儒学堂。万历十六年戊子,敬庵先生54岁,擢应天府丞。上《为李见罗上当涂诸老书》,为李材讼冤,贬二秩。万历十七年己丑,敬庵先生55岁,二月渡江拜张子荩墓。过数月,获送考封公终,德清山斋居忧;此年五月,陕西王之士二月,携仆人彭道、子王从陕西出发,“扶病冲寒,出武关”,顺江汉,过江西黎川,与邓元锡子邓仪到德清龟溪看望敬庵,敬庵留之月余;此年腊,学者魏显国来访学,帮助其订正《史书大全》。万历十九年辛卯正月,敬庵序南昌学者魏显国《史书大全》。

日本丰臣秀吉率三十万大军假道朝鲜进攻来犯,平湖陆光祖(1531—1597,字与绳)急荐先生,起广东佥事,上欲以敬庵廉、寡欲为天下第一,旋移广西副使、粤西通政。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万历二十一年癸巳,敬庵先生59岁,正月当局与丰臣秀吉在平壤展开决战,取得大胜,迫使日军渡过大同江,退保龙山。此年二月二十八日,敬庵入福建正式领命。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敬庵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福州饥,民掠官府,孚远擒倡首者,乱稍定,而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劾孚远宜斥,帝不问。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又募民垦海坛地八万三千有奇,筑城建营舍,聚兵以守,因请推行于南日、彭湖及浙中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此年四月,老友李见罗发闽镇海卫,而先生与见罗最善,见罗下狱,拯之无所不至。及见罗戍闽,道上仍用督抚威仪。先生时为闽抚,出城迓之,相见劳苦涕泣,已而正色曰:“公蒙恩得出,犹是罪人,当贬损思过,而鼓吹喧耀,此岂待罪之体?”见罗艴然曰:“迂阔!”先生颜色愈和,其交友真至如此。此年,刻印《大学古本一卷大学述一卷大学述答问一卷》,书成,广寄师友门人,以求订正。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倭陷朝鲜,议封贡,敬庵先生60岁,正月上《请计处倭酋疏》,敬庵说:“平秀吉此酋起于厮役,由丙戌到今,不七八年,而篡夺国柄,诈降诸岛,絷其子弟,臣其父兄,不可谓无奸雄之智。兴兵朝鲜,席卷数道,非我皇上赫焉震怒,命将东征,则朝鲜君臣几于尽为俘虏,不可谓无攻伐之谋。整造战舰以数千计,征兵诸州以数十万计,皆囊时所未有,日夜图度,思得一逞,不可谓无窥中国之心……议者多谓封贡不成,倭必大举入寇,不知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不封贡亦来,特迟速之间耳”, 请敕谕擒斩平秀吉,不从。樊树志先生说:“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许孚远的论断是正确的,封贡只是丰臣秀吉的一个幌子,一部分明朝大臣以为只要答应‘封贡’就可以使日军不再进犯朝鲜,显然是过分幼稚的妄想”。此年与丁元荐交游,同时《敬和堂集》(八卷本,现存四卷,简称四卷本)出版。

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乌牛山麓人。唐一庵著名的亲传弟子,阳明夫子后学门人。敬庵少时亲受学于唐一庵先生。 敬庵先生1535年即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十一月初二日于德清。父名松,为诸生,以文行著,有五子,敬庵为伯也,母沈氏。嘉靖二十六年,敬庵补邑诸生,窃慕古圣贤之为人,羞与乡党之士相争逐。嘉靖三十年,欧阳德门人、浙江提学副使薛方山督学湖州时,敬庵得试第一。嘉靖三十七戊午,敬庵与名儒张元忭(子荩)同听鹿鸣。嘉靖三十八年己未,敬庵下第,先馆于吴兴茅鹿门先生家,学文也。再拜吴兴唐一庵门下进学,时一庵先生已63岁,颇得其“讨真心”学大要。

可见,敬庵先生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的公共事务事业,恪尽职守,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吏部主事、广东佥事、两淮盐运司判官、兵部郎中、建昌知府、陕西提学副使、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南京大理卿、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而其一生命运坎坷,起起伏伏。谥恭简,赠南京工部尚书。此后,敬庵先生一意讲学,再无心于政治也。万历三十一年,敬庵先生69岁,时年26岁的刘念台经陈植槐介绍见许敬庵,念台遂执北面礼师事敬庵先生也。敬庵告诫念台道:“为学不在虚知,要归实践;因追溯平生酒色财气,分数消长,以自考功力之进退。蕺山得之猛省”。念台回忆道:“余尝亲受业许师,见师端凝敦大,言动兢兢,俨然儒矩。其密缮身心,纡恶不肯放过,于天理、人欲之辩三致意焉。尝深夜与门人弟辈阒然静坐,辄追数平生酒色财气、分数消长以自证,其所学笃实如此。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敬庵先生70岁,是年顾叔时、高景逸始讲学东林书院,先生扁舟过锡山,与东林诸公商学;复举湖州岘山逸老堂,论文讲德,地方士大夫多从之游。是年(1604)七月二日,敬庵先生因脾病捐馆。墓在德清县乌程官泽山。有一子名许大受,著有《圣朝佐辟》。 1776年春,吴江震泽人杨复吉跋王炜撰的《九谛疏解》。1974年,日本学者冈田武彦撰《刘念台と许敬庵》,“湛门派的大儒,那就是许敬庵与冯少墟吧!”,并专列一节讨论敬庵思想。1981年,柴田笃撰《许敬庵の思想:朱子学と阳明学の间をめぐって》论文。1983年,台湾学者蔡仁厚对敬庵《九谛》与周汝登《九解》深度比较。2008年,湖北大学姚才刚先生撰《许孚远哲学思想初探》。敬庵先生心学思想广泛吸收阳明学、龙溪学,凝练糅合,紧密深邃。晚年又举家讲学,潜心学术,涵养有年,流连山水,兴起后学。敬庵子,许大受,官任刑部员外郎,著有《圣朝佐辟》。孙许元钊,字尔张,许大受子,天启七年(1627)丁卯举人,录有《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敬庵著名弟子有刘念台、冯从吾、丁元荐等。其子为晚明著名的天文地理学家与西学东渐代表人物。[注] 比较全的文本,参阅(明)许孚远:《敬和堂集》,日本内阁浅草文库版(十三卷本),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此文本为国内著名阳明学研究专家钱明先生所赠阅。敬庵先生的文本节本,可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敬和堂粲》(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3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另参阅(明)许孚远:《大学述一卷答问一卷附大学古本一卷》,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善本(万历二十一年刊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时龙研究员将编校整理其全集《许孚远集》,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陆时中,字幼贞,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阳明夫子再传弟子。陆澄子。嘉靖元年举人。幼聪敏。时十岁余,邑令奇其貌,属对云:“茶烟惊鹤梦”,即应曰:“花露湿蜂须”,令大惊。自登科后,苦志力学,每以未闻道为恨。扁其居曰:“心性元非二物,天人总是一家”,洒然有遗世独立之志。所著有《建文逸史》《午峰集》。[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六,《文苑》,第670页。

本次实验的方案是根据项目要求和项目区地形特点,设计4种像控点布设方案。根据像控点的布设方案,进行像控点的测量并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图。测量像控点的同时,测量一定数量、分布均匀的检查点,用于平面精度检查。方案二为本次像控点布设方案的基础方案,是像控点最密集的布设方案。其余布设方案均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做修改,而且各个方案与基础方案相比,像控点的数量均在减少,因此将数据处理时,把各个方案相比方案二减少的像控点转为检查点,增加检查点数量,提高精度统计的可靠性。对每种布设方案下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精度检查和统计,通过对比各个方案的成果精度,总结出该类项目区像控点布设的特点,选出最优布设方案。

钱士完,字惟凝,号继修,浙江湖州府乌程县阳泰里人。阳明夫子后学门人。钱镇子。父子同师从唐一庵先生。万历八年(1580)庚辰进士,历任南兵部主事、光禄寺丞、南太仆寺卿,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卒,赠副都御史。钱元悫,字孺愿,号青渠。钱士完子。天启五年(1625)乙丑进士,为武学授,迁兵部主事。崇祯登极,疏参魏忠贤罪恶,望重朝野,改吏部主事,升文选司郎中,晋太仆寺少卿,归家卒。

方程中,x为外生观测变量向量;ξ为外生潜变量向量;y为内生观测变量向量;η为内生潜变量向量;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δ为外生变量的误差项变量;ε为内生变量之间的误差项变量;B为内生潜变量向量之间的路径系数矩阵;Г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向量的路径系数矩阵。

韦商臣,字希尹,号南苕,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韦厚子。韦厚,字元载,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进士,知贵溪,调麻城,仕至黄州府同知,著有《翠屏集》4卷。阳明夫子私淑弟子。南苕少学湛甘泉之门,王阳明尝贻书:“陆澄静称其用功笃实”。嘉靖二年进士。迁河南佥事。讨平永宁巨寇,以功受赏。伊王虐杀其妃,商臣论如律。尝治里居给事中杜桐杀人罪,桐构之吏部尚书汪鋐。迁四川参议,遂以考察落职。归,言官薛宗铠、戚贤、戴铣辈交章救,不纳。家居数十年,卒。[注] 《长兴县志》,卷二十三上,《人物》,第486页。

丁元荐(1560—1625),字长孺,号慎所,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许敬庵亲传弟子,阳明夫子后学门人。父丁应诏,曾任江西佥事。初学于许敬庵先生,后从顾宪成游。为人颇慷慨负气,无少挫。中万历十四年进士。告归,家居八年,谒选为中书舍人。罢归。后,历任广东按察使、礼部主事,复以不谨削籍。再先后任刑部检校、尚宝少卿。明年,复削其籍。曾因受学顾宪成,为晚明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为浙党所恶。与同门刘念台关系甚好,其生日,念台为其撰《丁长孺先生六秩寿序》以示祝贺;没,念台再撰《长孺丁公墓表》。著有《西山日记》二卷、《尊拙堂文集》十二卷、《程朱道命录》《名山言海印谱》二卷等。[注] 《长兴县志》,卷二十三,《人物》。

唐在明,淹贯经史。阳明夫子后学门人。唐一庵先生之孙。常从父执许敬庵、李临川、钱南离诸子讲学,身体力行,以孝友闻。馆谷所入,悉以周贫乏。中国著名教育家之一。[注] 《归安县志》,卷三十五,《儒林》,第655—656页。

陆稳(1517—1581),字汝成,号北川,湖州吴兴人。阳明夫子私淑弟子。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1名。历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四川副使、江西参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北川先生曾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芝城刊印铜活字蓝印本《墨子》,该版本前有韩愈《读墨子》,卷首目录之末有“明刑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吴兴北川陆稳校行”。该本经清黄丕烈校并跋后记。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北川先生撰《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记湖州吴兴区城隍庙祠前。陆稳任南赣巡抚的时间是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二年。他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九月二日担任赣州地方长官南赣巡抚时推进罗念庵版《阳明先生年谱》的刊刻与出版,总字数近十余万字,与今通行本《阳明先生年谱》有一半的内容不一致。他对阳明先生文献的传播起过重要的作用。

总之,湖州地区阳明心学的发展在浙北地区开拓了新境界,那就是朱王合流,尤其是一庵和敬庵两位著名大儒,成为明儒学脉传承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整个明代思想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Examination of Post -Yangming Disciples in Huzhou Area

ZOU Jianfeng1,WANG Di2

(1.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Chinese Studie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ies,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 : In Huzhou area, there are currently 3 disciples handed down by Yangming Confucius. Apart from Lu Cheng and Gu Yingxiang, there is still one disciple who was missed by Yangming in Gaomian. In Huzhou area, 11 disciples of Yangming Master have been found, including Tang Shu, Qianzhen, Shen Yingdeng, Yao Yi, Xu Fuyuan, Lu Shizhong, Qian Shiwan, Wei Shangchen, Ding Yuanjian, Tang Zaoming, Lu Wen, and many other well-known disciples of Yangming Master. They innovated academic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passed Yangming Studies on to their later generations. They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Yangming Studies. Especially Liu Zongzhou, a Shaoxing scholar who spread Huxue to the east, is a great scholar and educator of Huzhou, while Feng Shaoxi, a Shaanxi scholar who spread Huxue to the west, is a famous scholar and educator. The study of Huzhou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had great academic influence in China at that time. There are 14 post-Yangming scholars in Huzhou area, and many of them are famous scholars who are worth studying.

Key words : Yangming Houxue; Huzhou; textual research

*收稿日期: 2019-01-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09);贵州省201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17GZGX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邹建锋,博士,副教授,从事阳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B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34(2019)05-0015-08

[责任编辑 陈义报]

标签:;  ;  ;  ;  ;  

湖州地区阳明后学弟子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