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论文

福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论文

福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

马松影 Ma Songying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18)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文化自信。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乡土文化的认同感。研究以福建闽东地区的乡村为例,朱熹晚年到福建闽东避难讲学,促进了当地乡村书院的发展,为当地后世的文化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乡村书院的当下处境不容乐观。为传承和保护乡村书院,研究以尊重书院精神和乡土文化为核心,再造乡村书院。通过研究提出再造乡村书院的措施和乡村书院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再造后乡村书院能重现自由的文化空间,启发自动的研究精神,推广当地文化,树立乡村人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乡村书院 ;书院精神 ;乡土文化 ;文化自信 ;再造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福建闽东地区许多乡村都保留着乡村书院,这些乡村书院都曾盛极一时。乡村书院是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场所精神是指当人处在某一具体的场所时,建筑、环境、氛围等相互作用并通过视觉、知觉传达给人内心的一种冲击。调研中发现当地村民对乡村书院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亲切、尊重且敬畏。对乡村书院的情感认同是发展乡村书院的有利因素。依托乡村书院的发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便能水到渠成。

5-羟甲基糠醛最大吸收波长在284 nm[9];苍术素最大吸收波长在340 nm。本文采用DAD检测器,在190~400 nm的范围用全波长扫描,采用最大吸收波长来测算供试品的含量。由含量测定结果可知,12批和血胶囊中均测出苍术素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差异主要与不同生产企业使用的苍术的品种、炮制方法,投料量有关。

1 闽东地区乡村书院的发展及现状

福建闽东地区广义指福建东部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依山傍海、山峦叠嶂、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唐代已建有多处书院[1-2]。特别是宋代朱熹在避庆元党禁之难,到闽东地区乡村书院的讲学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了。1994年汤鸣统在《朱熹避地闽东路线管见》中,论证了朱熹晚年到闽东避难讲学路线:从古田入闽东,经蕉城石堂村至闽坑岭龟山寺,入福安甘棠考亭和上东庵,然后乘船到霞浦盐田等地,再到福鼎秦屿潋村等地,后又率领学生由闽入浙,在平阳与当地名人陈彦才相会,不久,朱熹肺病发作,返道回霞浦,从罗浮乘舟经福州回建阳,此间在闽东留迹之处至少26个[3]。朱熹还培养了许多有名的闽东门人,最为突出的有:林用中、余偶、程若中、林允中、林大春等,他们回到闽东后,仍然传播师说、创办书院、授徒讲学[4]。对闽东的发展影响深远。

两宋之后,书院受到政府的重视,逐渐官学化,书院的发展逐渐由乡村引向城市。然为了让乡村子弟上学方便,也为了纪念朱熹,乡村集资创建了书院。但是,虽仍唤其为书院,然名士游学讲学活动却渐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急剧减少,教育中心也越来越向城市靠拢,闽东地区盛极一时的乡村书院逐渐荒废。目前乡村书院留存下来的大体呈现以下几种形式:改建成庙宇、改建成住宅、改建成学校、改建成旅游景点。改建成学校的乡村书院延续了教育的本质,但书院的藏书、游学、讲学的精神文化内涵已缺失。乡村书院的形成初衷是为承担乡村教育的任务,改建成庙宇、住宅和旅游景点后的乡村书院已失去其本质意义。

2 书院再造的核心精神

乡村书院要重视弘扬书院精神,坚守乡土特质文化,还要创新时代文化。不断创新才能让乡村书院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2.1 书院精神

近年来社会上也开始关注书院的传统文化精神,出现了一些书院学校。然乡村的情况与城市中的状况并不相同。在乡村中公共空间极少,乡村中的留守人员多为老人与儿童,乡村中急缺教育引导机构和引导人员。乡村书院的荒废实际上是自由文化空间的荒废和自动研究精神的荒废。书院之废不在于建筑被废,在于书院精神的消失。恢复书院精神是恢复自动研究之精神,即“自修与研究”的精神[5]。对于今日之乡村而言,恢复书院即恢复乡村自由文化之空间。

2.2 乡土文化

乡村书院不似城市中的书院,它朴实无华,没有繁重的雕梁画柱,但是乡村书院的环境优美。建造中应发挥乡村书院的环境优势,就地取材,与青三绿水融合在一起。闽东地区石材、木材、竹材丰富,既能体现乡土的厚重感,又能体现简单朴实的乡土气息。朱熹讲学沿线上的各乡村书院的建造风格可求同存异,突出各村地域特色,将各村串联在一起,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村村相连、各有特色。

PFP是因炎性症状引起面神经出现炎性反应,面神经会充血、肿胀,然后受骨性面神经管挤压,会出现嵌压性伤害,进而造成神经支配肌功能丧失。通常神经损伤度越大,面瘫就越重,治愈难度也越大,预后效果越不佳。当前关于PFP的发病原因和病机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在寒冷、炎症、病毒感染等影响到,导致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局部神经缺血、缺氧,最后变性致病[4]。难治性PFP就是经历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常规治疗,未见恢复或者显著恢复的面瘫,该类患者的神经损害层面较深,再加上身体素质较差,所以临床恢复困难。

古代书院都有配套的学田,外租或者自己耕种以提供书院的日常供给。可以尝试收回学田并重新利用。将学田设计成耕读文化的实践田、生态农业的实验田、高科技农业的实验田等。可操作、可展示,作为科技入乡、环保建乡的交流平台。传承书院文化的耕读精神,让乡村的青少年能戒骄戒躁,用体验耕种的过程来感受完成一份事业的艰辛和收获。脚下渗着自己汗水的土地也是自我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生活节奏加快,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乡村书院就是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窗口,是引导农民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枢纽[8]。交流与借鉴可以不断探讨、不断尝试、不断进步。借鉴古代书院的游学、讲学活动。书院中轴的厅堂空间布置成交流中心,可讲学、可办展、可活动体验、可办村民文化活动……形成城市与乡村的文化交流平台,也为回乡青年提供与村民交流、展开回乡创业的平台。各村还可以到之间互相游学,并和其他地区的书院联合举办游学活动。

农耕文化的自给自足形成了社会的闭塞性,却呈现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社会风貌。不同的乡村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至今依然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在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中,可以看到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和美学追求。同时传统文化在城市中由于政权变更、发展拆迁已消耗殆尽,而乡村由于闭塞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人们谋生的方式非常单一,除了直接取资于地外,缺乏其他的生产方式,于是传统乡村社会中,人几乎将身子“插入了土里”,这种“乡土性”关系决定了乡村人适应土地、面对土地的特殊文化形态[6]。在这种乡土文化中,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乡村人对土地的情怀,越积越厚、越积越浓。

朴素、独特和厚重凝结了乡土文化的特点。在现代文明中,乡村记忆常常能唤起我们最为久远的诗意,乡村则是这些记忆最为鲜活的承载者[7]

3 乡村书院再造的措施

以书院精神和乡土文化为核心,再造乡村书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措施上:

目前乡村缺少年轻人,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乡村书院的经营缺少教育引导者,特别是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因此,在乡村书院的再造中可多注重交互设计的应用。通过人与物的交互,引导儿童和老人参与实践,启发儿童自动研究的精神。例如黑板、拼图墙的设计。也可以运用高科技开发互动游戏带领儿童边玩边学,智能化的设计还可以各村共享。

3.1 保护乡村书院的乡土性,突出地域文化

乡村书院与乡村中其他的公共空间不同,不似祠堂和庙宇,村民认为它亲切。乡村书院的再造要保持乡土文化的特点。

陆游的哀怨与不满,一部分源于南宋中期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客观差异。作为一个出自繁华富庶、靠近京畿之地的越中山阴人④,陆游向西部“位移”⑤时,已经46岁,其生活态度、习惯方式、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等等,都已经在当时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吴越文化中浸淫滋养而成,已经成熟稳定的“先认识结构”左右着他的位移,注定着他带着“越人之眼”而面对西部的蜀汉巴僰文化。

3.2 恢复乡村书院自由文化空间的形式

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有祠堂、庙宇、礼堂和书院等。相对其他空间,书院是一个比较自由放松的场所。在调研中看到有些乡村书院恢复了使用,但是除非有活动,平时大都房门紧闭,只能看不能用。再造后的乡村书院应恢复其自由文化空间的形式,平面格局上适当打破原有的小隔间形式。乡村书院的使用人群可扩展为儿童、老人、青年等。多营造自由的交流空间,让儿童交流带动老人交流,青年交流带动儿童交流。

3.3 营造自动研究的场所和气氛。

对患者合理展开音节训练干预,确保从简到难以及循序渐进,此外通过听音乐、听广播以及看电视等诸多方法完成相关训练。

3.4 运用当地建造人才和技术,树立文化自信

乡村书院培养地方人才、推广地方文化、宣传地方人物。鼓励地方学者研究地方文化,乡村书院的再造细节处应充分运用当地的建造智慧。培养当地工匠运用当地建造技术,并鼓励工匠积极探索,改进技术。

3.5 重现乡村传统美学

在乡村中看到许多建筑都在复制城市,失去了乡村美学的特色。传统吉祥图案便是乡村中的传统美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再造乡村书院的装饰元素上可以借鉴传统吉祥图案,培养乡村儿童正确审美。

4 乡村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书院的再造应遵循两大核心:首先是书院精神,其次是乡土文化。

4.1 书院内可灵活围合出聚会活动场所,开展讨论活动

乡村人除了需要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还需要保护她、发展她、延续她,需要乡村人拓宽眼界,看天下。在乡村书院中多开展讨论活动。结合本村的特点,对比乡村以外地方特点,帮助村民寻找传与承的发展道路。

4.2 扩展书院外围环境,开展体验实践活动

中国广袤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文化。乡土文化的特点归纳来说是简单却朴素、闭塞却独特、低调却厚重。

4.3 开展讲学游学活动

乡村的人际关系是以“地缘”“亲缘”关系为基础,农耕文化决定了乡村人以地为生,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哪里有地哪里就成了他们的家,生息繁衍。乡间社会,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以道义和情感义务形成社会凝聚,并持久地延续着。简单的生活方式、简单的人际关系,却呈现着生命的本性,朴素而幸福。

试件制备、焊接材料及焊接设备:对于板厚32m m、50m m 的钢板,保留钢板的一个轧制面,加工成尺寸为20mm×75mm×200mm的标准试件。试验焊缝采用焊条电弧焊,采用J607Q(φ4mm)焊条焊接,焊条使用前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烘干后使用。焊条电弧焊焊接设备为ZX7-500型直流电源,反极性接法。

不同的文化碰撞可以产生思想交流的火花。在乡村书院中为回乡大学生和外出工作者提供回乡聚会和休闲读书的场所,让乡村人以阅人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这个聚会场所可以相对私密、热闹,让交流的人能畅所欲言。

4.4 互联网技术建立乡村书院品牌

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以虚拟现实代替了传统空间的物理属性,冲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带有共生性、继承性的遗产,利用网络技术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产品和思想 产品,有益于人文资源成为社会文化资本[9]。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乡村书院的品牌,以朱熹闽东讲学之路将各村串在一起。网上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通过互联网的宣传与推广,与城市合作,为城市儿童举办体验乡村森林文化的活动,为城市儿童提供自然教育的体验。

5 结语

闽东地区乡村书院之再造,将重现当年书院之辉煌,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乡村书院的再造为村民重塑一个自由文化的空间,是当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再造后的乡村书院将发扬书院精神,恢复自动研究之精神,带领村民共同进步;再造后的乡村书院将坚持乡土文化的继承,培养村民对乡土文化认同感,从而热爱家园、自发地建设家园、保护家园。

根据以上总结,同时结合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共享资源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对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从建设目标和具体做法上提出以下建设方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韩晓雄,卫红,刘保国.村民活动中心空间在当下乡村村社共同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0):108-111.

[2]金银珍.书院·福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

[3]肖敏,谢丁宁.闽东朱子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保护利用[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6):80-88.

[4]陈遵沂.朱熹与闽学闽东学者群[A]. 福建省闽学研究会.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福建省闽学研究会:,1995:12.

[5]王净华,吴光辉,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8(5):222-228。

[6]刘晓峰.我国乡土文化的特征及其转型[J].理论与现代化,2014(01):66-71.

[7]许玉庆.论文学性视阈中乡土文化的三种形态——以新时期山东文学中的乡土文化书写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4):123-129.

[8]董克宗.对我国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15-17.

[9]王倩.图书馆人文资源的价值再造——基于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J].图书馆建设,2012(12):10-12.

A Study on Rebuilding Village Academy in Eastern Fujian(Min Dong)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states that we must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Taking the rural study of Eastern Fujian (Min Dong) as an example, Zhu Xi's lectures in the rural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village academy. 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village academy is not optimistic. In order to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rural academy, the study rebuilds the rural academy with respect to the spirit of the academy and the local culture.Through research, it proposes measures to rebuild rural academ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cademies. After recreation, the rural academy can reproduce the cultural space of freedom, inspire the spirit of automatic research, promote local culture, and establish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rural people.

Key words: Village academy; The spirit of the academy; Local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Rebuild; Village revitalization

DOI: 10.16771/j.cn43-1247/ts.2019.03.022

中图分类号: TU23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260(2019)03-0106-02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FJ016B222)

作者简介: 马松影(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E-mail:14543417@qq.com

引文格式: 马松影.福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3):106-107.

MA Songying .A Study on Rebuilding Village Academy in Eastern Fujian(Min Dong)[J]. Furniture & Interior Design , 2019,(03):106-107.

一是实质标准说,即主张根据犯罪的性质、犯罪的危害程度等犯罪内在的特质确定犯罪的轻重等级。例如,有论者认为,客观危害小、主观恶性弱的犯罪即为轻罪,反之则为重罪。其中,客观危害的大小和主观恶性的强弱,要从犯罪侵犯的法益、犯罪的手段、犯罪人的主观罪过、认识、意志、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3]。实际上就是主张以犯罪本身(主客观方面)的严重程度为标准来划分轻罪与重罪。

(责任编辑: 吉 湘)

标签:;  ;  ;  ;  ;  ;  ;  

福建闽东地区乡村书院再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