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运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急诊脑卒中患者64例,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2例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后的满意度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运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 急诊脑卒中;预见性护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04-01
脑卒中也可以叫做脑血管意外,是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极易发生偏瘫与其他功能性障碍,患病率及死亡率都不低。预见性护理即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给其实施预先的临床护理,对护理期间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评判,并使用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减弱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文章讨论且分析了预见性护理运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64例急诊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全部患者经过临床诊治与CT、MRI筛查证明是脑卒中患者。排除伴随其他脑类疾病、严重贫血、肿瘤、急性动静脉溶栓、尿失禁病史的患者。其中,试验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1±2.18)岁;试验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3.88)岁;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营养补给、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如下:
(1)肺部感染方面的护理:医护人员应注重对患者肺部发生的感染加以防止及护理,把患者的头部抬升20°~30°,以保证患者可以正常呼吸,并维持其脑补的血流量。部分患者意识受到阻碍,医护人员就应增强对其口腔部位加以护理,清理其口腔内的食物残留,呕吐物等;另外,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准确进行咳痰及深呼吸,使其肺部获得相应的伸展。定期辅助患者翻身,轻拍其背部。部分患者会发生昏迷,要重视患者是否会有舌后坠以使其呼吸道受阻。
(2)饮食方面的护理:给患者予以均衡的营养,尽量多让其进食蔬果,避免进食刺激、油腻一类的食品,减弱给胃肠带来的伤害,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禁烟禁酒,形成优良的生活方式。
(3)尿道感染方面的护理:排尿较难的患者,要给其开展整体的治疗,并检测尿潴留患者在进行排尿期间对尺骨造成的压力,以促使尿液排出,此时还应检测患者膀胱内的尿残留量,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定期换置其尿袋及引流管;另外,要给患者清洁阴部,辅助其勤换衣物,定期换置床单,维持住院环境的整洁。时时检查患者的尿常规,如有必要给其开展培养与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4)心理方面的护理:患者因为疾病与自身的情况,会产生焦躁、惧怕等负面心理,医护人员应疏导患者,增强同其进行交谈,知晓其意见,随时回答患者产生的各式疑问;同患者间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提升其信任感与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医护人员应疏导患者亲属,使亲属不要过于担忧,提升对治疗的自信心。
1.3 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评定,实行百分制:分数在86分及以上为满意;分数在65~85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分数在6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 数据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都采用了SPSS19.0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时有差异且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护理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对比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参见表。
表 比较护理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组别 尿道感染 肺部感染 压疮
对照组1(3.13)4(12.50)5(15.63)
试验组1(3.13)2(6.25) 3(9.38)
2.2 比较护理后两组的满意度
对照组经护理后19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8.13%;试验组经护理后25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88%;对比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疾病情况较严重,给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施手术以后较门诊而言更易产生风险,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2]。医护人员予以相应的治护可以帮助挽回患者的生命。因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特性,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使其对急诊科环境较为陌生,就会产生紧张、惧怕等情绪,减弱了治疗的成效。这时借助预见性护理,就能够提升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自身效能与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预见性护理即医护人员依据疾病的改变特征与发展规律,预先对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加以评判,并予以预见性护理这一服务[3-4]。在对高危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预见性护理凸显出了愈加关键的作用。预见性护理的目的即让患者获得及时的治护,提升临床治疗成效,减弱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中,进行预见性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后的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与高月红等[5]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运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卒中情况,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伟华.防止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32-233.
[2]吴敏文.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71-172.
[3]刘桂兰.预见性压疮管理流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92-94.
[4]杨永珍.脑出血并发症中预见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263-264.
[5]高月红.预防性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48-249.
论文作者:邓梅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两组论文; 急诊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