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论文_张坤

浅析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论文_张坤

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重视,城市人群越来越多往乡村旅游,所以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逐渐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对于小城镇街道空间和景观改造,不能限制在对街道表面与外表的改造,或者是生搬硬套,模仿其他城镇的景观改造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城镇空间的特性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体现出城镇的地方文化特色。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开展研究。

关键词:小城镇;街道景观;生态;人文

一、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的必要性

1、文化文脉的需求。在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中,是否能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地方特色,关系到整体改造设计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改造设计中,必须尊重文化文脉,结合街道区域和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来改造,不能大拆大建具有历史文化蕴意的城市街道景观,而是合理分析城镇的历史演变、居民行为特征、传统文化和价值取向,适当修缮、调整,尽可能保护和复原原先的街区面貌,增强街道景观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

2、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基础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出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对景观环境形象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仅会出现单调乏味的感受,也会存在魅力十足的感受,而这些都是人们在街道环境中对活动场所的视觉景观的向往,这就需要确保景观井然有序、布局合理,这样才能实现景观视觉环境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契合,充分表达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居民的精神面貌,让城市与景观和谐完美,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

3、城镇发展的需求。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建设活动和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个因素有关,因此小城镇街道景观建设活动时,对于景观的改造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三个因素,以自然景观资源为改造依据,优化小城镇空间结构,合理布设城镇的生态环境格局,有效改善小城镇生活环境质量,让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维持在平衡状态,保证城镇稳定发展。相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建设必然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二、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

1、树立“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街道空间的存在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应人们的需求才最终出现。城镇街道的出现可以说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依据自身的需求在街道中创造一种建筑空间,其目的是用来满足人类的生产及生活需求。所以在进行街道的景观设计时,需要时刻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人在各功能空间中的活动需求,布置相应的景观空间和使用设施,形成尺度宜人的城镇空间。人本主义设计,要求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在当地的地区环境的影响作用下,设计出人们需要的那种街道景观。

2、创造街道优美整体景观。可以说城镇的总体规划决定着街道的形态以及空间的形成。所以,在进行小城镇的街道规划之前,需要对建筑物和广场进行总体的统筹规划。同时还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的还有,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化斑块及景观小品,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优美的整体环境。

3、突出街道空间环境特征。街道的空间个性不同于城镇中的其他因素,它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也可以看作小城镇特有的魅力所在。现实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对城镇的街道特色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城镇街道的建设时,其设计需要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为基础,并探索不同地区的存在的差异与小城镇的街道文化品位与内涵之间的关系。最后把存在的潜力以及价值融入到设计中去,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的整体性进行把控,在原有的特色不被改变的情况下,对其注入新的活力与设计理念。城镇空间主要是以地理环境为前提形成的,从而可以对自然生态及环境进行合理的平衡。原来的城镇建设,大多是以自然环境为代价在进行发展,这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近些年来,环境的问题日益尖锐,人们也渐渐开始认识到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在当下,对于小城镇的街道景观设计来说,需要更好的利用环境因素对城镇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提升改造方法

1、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生态性提升改造方法

(1)合理划分小城镇功能格局,形成贯穿区域的绿道网络。绿道网络其表现形态为景观绿化中的线性绿地,是营造城镇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植物群落景观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生态效益中形成贯穿小城镇的绿道网络,重视公众开放空间生态、游憩、交流、教育等功能,植被线性空间和街道两边的绿色空间也共同降低了灰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2)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小城镇街道交通的生态性。充分发挥小城镇街道尺度特点,以就近出行原则,在居住区周边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同时在改造过程中鼓励自行车出行,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并增加自行车停车位,减少使用机动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用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混乱的小城镇交通。

(3)运用“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生态学模式,建立小城镇街道的生态格局。“斑块—廊道—基质”(Patch—Corridor—Matrix)作为分析景观的模式,针对小城镇街道的发展现状,应尽力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首先,对现存的自然斑块在规划中加以分析和保护,对有衰败迹象的斑块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其次利用生态廊道把自然斑块相联系(生态廊道是指城市生态格局与区域生态格局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生态通道),如大规模景观绿带等;最后街道沿着生态廊道布局,并结合小城镇的开放空间,组成有秩序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整体连贯的小城镇街道生态格局。

(4)加强街道绿化,最大限度选用乡土植物。利用生态设计中的环境增强原理,加强街道绿地系统,降低热岛效应,固碳释氧,创造街道较理想的微气候。

2、小城镇街道景观的人文提升改造方法

(1)把握空间尺度。街道空间尺度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小城镇街道景观人文关怀的程度。小城镇生活节奏较慢,要改造小城镇街要遵循人的尺度,因此体现街道景观人文的关键在于一些狭窄并充满浪漫的生活性道路空间内,因此要把握“大空间”还原“小空间”,增加充满人情味的空间因素。

(2)尊重历史文脉。塑造街道人文景观的基本方法是尊重历史背景,在改造街道时,可以将历史片段、传统语汇以及人文历史演绎成简单的符号,并结合当地生活模式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并在改造中融入现代创作,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特定人文气息的街道景观。

(3)增加无障碍设计。部分小城镇缺乏无障碍设计理念以及规范化管理,相关部门对无障碍设计重视不足,阻碍了弱势群体出行,因此增添无障碍设计是提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一环。完整的无障碍设施不仅可以体现政府的关怀,使小城镇环境更加和谐,也大大提升了小城镇街道人文景观。

(4)满足居民情感需求。在改造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过程中,应满足居民的情感需求因素,情感需求包括舒适感、归属感等,提高城镇街道现代化程度,营造居民的舒适感,同时还原并保护生态景观和人文气息,对地域内浓厚的特色进行维护,增添居民对小城镇景观的归属感和眷恋。

结语:综上所述,街道景观代表着一个城镇的风格面貌,只有遵循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规划,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加强街道景观各要素的改造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城镇街道的景观特色,为人们创造出优美、适宜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静.试论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J].科学种养,2016(4)

[2]王乌兰.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浅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2)

[3]郑源泓.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刍议[J].现代园艺,2017(4)

论文作者:张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论文_张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