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知识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论信息知识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信息论文,试论论文,大学生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教育

信息知识教育是进行有关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其中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识别、提取、控制等技术。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中心,计算机常识教育在信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常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构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软件知识等。信息方法是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自然和人们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的方法。现在人们常用的信息方法主要有:信息分析综合法、行为功能模拟法、系统整体优化法。信息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方法,掌握信息方法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处理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是极其有利的。掌握信息方法也是信息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信息方法教育在信息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人类跨进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息知识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 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2.1 更新道德教育内容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全面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其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正确认识全人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是信息环境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必须处理的两种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教育应充分发挥其传播文化的功能,向大学生宣传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导大学生承认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民族文化。

道德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保护和发展一种文化,不是像对待一种古代文物那样把它与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要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比较、相互撞击中得到弘扬,从而与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成为世界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当前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一代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青年学生,只有他们接受、认同了中华民族文化,才会积极地利用各种信息传播、交流技术,将中国文化的信息资源送上国际网络,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引导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内涵。第二,正确处理人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各民族、各国家的利益在许多方面日趋一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使他们成长为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和平战士、绿色卫士、人道主义者等等。在全人类利益日趋一致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把全人类利益整合为一个利益整体的情况下,理论界出现了一种超国家主义观。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现有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理和国界将会被打破,国家将会消失,一种“无国界世界”将会到来。超国家主义者认为,在信息时代里,信息取代自然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割等特性,因其具有无损使用和无损分享的特性,随着信息生产的发展,信息价值不断增加。信息的获得是比较简易的,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得到信息。因此,超国家主义者认为,没有必要由一个权力机构来分配、控制、垄断或管理信息,国家没有存在的必要。且不论超国家主义者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目的如何,单就其理论基础来说,也是不能成立的。首先,信息是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但不是唯一的社会资源。我们生活的世界仍然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缺一不可。国家分配、管理和生产社会资源的职能并没有消失。其次,信息资源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固然是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和公平使用等特性,但就其社会属性来说,信息要被广大网民所使用,还是有条件的。对个人来说,一个人要想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必须有一台电子计算机、一部电话机、各种软件等,还要交纳电话费和联网费;对国家和社会来说,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才能建立起信息高速公路网。信息使用的条件性决定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再次,信息的生产具有生产费用低、开发费用高的特点。使用信息产品仍然不是免费的。信息产品的所有权不会消失,建立在所有权基础上的国家不会消失。最后,人类活动的任何空间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地理空间如此,电子空间亦如此。由谁来建立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呢?我们认为,只有各国政府才可能成为制定这种行为规范的主体。

道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国际合作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应进行国家观念的教育,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在当今世界,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个国家必须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源,民族利益必须维护。

2.2 重新确立道德教育的目的——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他们每天都要接受由多信源发出的各种信息。大学生在庞大的信息笼罩下好像走进了一个大迷宫,往往分不清信息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都有“喜新厌旧”的倾向,新信息对他们最有吸引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变化极为频繁,信息传播总是奉行“唯变”、“唯新”的原则,以迎合接收者喜新的期待。信息常变常新虽然能迎合人们的心理,但又带来很多模糊观念。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主要是道德、理论、规范和教科书等各种教育文件中规定的含有信息的知识,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从社会接收到大量信息,有些信息与学校信息发生碰撞,大学生因缺乏一定的参照标准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最后他们只好随大流,人云亦云。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多种多样。各种媒介在传播信息时,必然渗透自己的主观偏见,这就导致信息意义的分歧,也使大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

在信息多元、信息变化频繁、信息传播媒介多种多样的时代里,社会各阶层(包括学校)很难像过去那样对各种信息进行性质上的分类,并贴上正误、真假、有用或无用的标签,以指导和强制人们接受某种带有价值取向的信息。即使政府有明确肯定的价值、规范等(具体体现在教学大纲之中),往往由于信息价值取向多元、信息变化频繁、传播媒介多种多样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地位也不断面临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挑战。当今大学生可以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而学校传播给大学生的信息量在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更主要的是社会信息比学校信息对大学生更具有诱惑力。因为学校信息比较狭窄、陈旧、单调、固定、刻板,带强制性,无选择余地;而社会信息比较宽广、新颖、多样、灵活,因而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新思考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大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的目的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依赖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水平。道德主体性是比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更高层次的素质,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仅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能够进行判断和选择,而且具有创新的能力,即敢于提出新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是现有社会准则不曾有的,并将被其他人所效仿。所以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一是指在各种道德准则面前的主体性,即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二是大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提出新行为准则的能力和勇气。道德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

标签:;  ;  

论信息知识与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