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免疫到中医“抗邪”之再分论文_何凌林1,沈枭2,俞赟丰3,简维雄*

由免疫到中医“抗邪”之再分论文_何凌林1,沈枭2,俞赟丰3,简维雄*

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中医的抗邪之气以卫气、正气为主导,但其概念并不明确、甚至有混淆之虞。现代医学的“免疫”与中医的“抗邪”具有相似性,故以《内经》为旨,借助现代医学免疫系统及功能的细化,将卫气与正气加以区分与再分。得到了对卫气功能进行黏膜免疫相关性、白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等的再分思路;对正气进行微环境、自噬、器官的免疫相关性等的再分思路思路,及免疫组库研究、融合降噪自编码器与BPSO的特征组合方法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抗邪;卫气;正气;免疫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mune to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gainst Xieqi"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 Linglin 1,Shen Xiao 2 Yu Yunfeng 3,Jian Weixi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the Qi about "against Xieqi" in TCM is not clear,even confused. The "immunity" of modern medicine is similar to the " against Xieqi "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fore,with the help of the refine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functions of modern medicine,the "Wei Qi" and "Zheng Qi" are distinguished and subdivided based on Neijing. I have obta ined the sub-dividing ideas of mucosal immune correlation,white blood cells and 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 for the function of Wei Qi,and the sub-division ideas for the micro-environment,autophagy,and organ immune correlation of the Zheng Qi. In addition,I also summed up the research methods,such as the immune group library,fusion noise self encoder and BPSO feature combination method

[Key word] against Xie Qi;Zheng Qi;Wei Qi;immune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旨绪余》亦云:“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这些内容均昭示,“气”作为中医重要的功能物质,其中亦明确地包含了具有“抗邪”功能的“气”,并大多将意见集中在“卫气”和“正气”上。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抗邪能力对疾病的意义都不言而喻,在危重情况下,时间和时机对抗邪而言更是分秒必争。然而,在临床治疗中,扮演主要抗邪角色的正气与卫气,甚至是单一的正气,在辨证和治疗上有时却未截然地分开,更有可能出现意见上的不统一,这种不明确性则带来了延误病情和疗效不一的可能。现代医学的免疫以系统为单位,而中医的整体观恰为中医治疗免疫疾病带来优势。在此基础上,若能将正气、卫气的大概念进一步明确化,分类细则化,则能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达到真正效如桴鼓的效果。

《中国卫生管理辞典》[1]将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定义为: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由主宰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中枢器官(骨髓、胸腺、囊或类囊器官)、外围淋巴组织(淋巴结、扁桃体、阑尾等)、免疫细胞(各类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和体液因子(如补体、抗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三部分组成。而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稳,监视三种功能,通过皮肤和粘膜、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三道防线得以实现。与中医抗邪的概念及作用相比较,这二者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而现代医学对免疫系统及功能的细化,正符合我们进一步将卫气、正气等抗邪之气明确和细化的研究需求,可以作为其研究的参考方向。而近些年各种研究更是说明了这种可能性。

1.卫气与正气的区分

“正气”、“卫气”二词于《黄帝内经》中均已见得。《四时刺逆从论》云:“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均体现了正气的“内在性”,而关于卫气,《风论篇第四十二》有“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调经论篇》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五藏生成篇第十》更是直言:“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卫气与正气在《黄帝内经》中的所指并不相同,其所在部位有着“外”与“内”的明确不同。但此处的“内”,当作“体内”,即自身功能理解,而非物理意义上的肌肤内外之分。也就是说,在卫气和正气二者之间,卫气的概念是相对明确和局限的,而正气则是一个大范围的整体概念。《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认为:“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则为邪气。”当代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正气”代表人体的抗病能力。在这一概念下,“正气”的概念中应包含“卫气”的概念。然而临床上培补正气、扶正祛邪的方药并不能全部适用于卫气虚损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将正气细则化。

2.卫气与免疫学

卫气在中医学中具有润皮肤、温分肉、司腠理之开合,卫外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卫气与黏膜免疫相关性

许朝进[2]等人认为,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与卫气防御作用作用及其相似,即其机械屏障作用。而卫气防御功能与黏膜表面的免疫分子Sig阻止病原体黏附与入侵的功能相关,自稳功能与肠上皮细胞(IEC)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的功能相关。司开合的功能与微皱折细胞(MCELL)抗原选择性做作用有关。

在中医学上,无论是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都可与外界发生接触,其在临床上理应属于中医“外”的部分,亦即卫气所卫的内容。皮肤、黏膜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免疫受损,人体则更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在中医学概念中,卫气虚、正气虚均使人体易受外邪所侵,因此,可以从黏膜免疫受损的层面对其加以探讨区分,这一机制或可以解释玉屏风散为何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也为明确何种类型的过敏性鼻炎能使用固护卫气的方药进行治疗提供了思路。

2.2卫气与白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

李立平[3]等认为,卫气的功能除了包含皮肤的作用,其循行及功能与白细胞和单核吞噬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别是卫气及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均能游离于血管内外。另外有学者认为营卫与代谢免疫的时间节律性具有相似性。那么,卫气的功能与其它相应功能是否能有所对应并应用呢?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3 正气与免疫学

在探讨了卫气的相对适应范围后,我们应当进一步探讨正气的内涵,以便在临床运用上更加有的放矢。

3.1正气与微环境

马萌[4]认为大多数的肿瘤患者长期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与中医辨证之“正气亏虚”相一致。而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即改善机体之内环境,尤其是扶正祛邪等治法重塑与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也就是说,正气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解除免疫抑制状态。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是否可以探究正气对于各种病理微环境的作用呢?正气是否能解除各种隶属于病理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这一特殊作用能否从如同“卫气“的概念一样从正气中独立出来,有更明确的适应症和对应方药。同时,更有学者认为微环境的改变可以诱导细胞分化,使病变干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因此,正气与微环境这一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

3.2 正气与自噬

研究证实中药砒霜中的三氧化二砷可介导神经胶质瘤细胞自噬,张甘霖[5]等提出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复方是否能够通过促进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如果把解除免疫抑制比作一种阴化阳的作用,那么介导自噬无疑是一个阳化阴的过程,这对正气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对“正气“来说,它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3.3 正气与器官的免疫相关性

近年来,多个学者都将中医正气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的相关器官相联系。刘维庆[6]提出“肾藏先天精气,脾运化水谷之气,肺吸入清气”,构成了人体之正气,尤其与肾、脾、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谭健[7]等人认为肾所藏之精是免疫细胞发育的基础,肾“主骨生髓”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相关,与现代医学“造血”的经典学说相似。而“脾主生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脾主统血”与免疫细胞的定居、应答具有相似性。

若从五脏的层面对正气的构成加以区分,那么是否可以将正气的功能从五脏的层面加以区分和明确,这同样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思路。

4 研究方法

中医药实验之瓶颈在于实验材料难以精确建模、实验结果难以用明确的量化指标或参考体系来验证其整体性和有效性。除了传统的方法和数据库应用外,任思冲[8]等人提出免疫组库研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所谓免疫组库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细胞和T细胞的总和,反映机体整体免疫能力状态。这恰与中医的整体性相合。同时,黄灿奕[9]等人提出融合降噪自编码器与BPSO的特征组合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即利用BPSO解决离散问题的优点和降噪自编码器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点使中医药数据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代中医人也应学会选择最适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

5 总结

中医的“抗邪”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具有一致性,探讨中医“免疫”时,应明确“卫气”概念与“正气”概念的不同,同样应明确“正气”之可再分,它的再分思路可借助现代免疫之微环境、细胞自噬、免疫器官等概念加以研究。同时,可参考免疫组库研究和融合降噪自编码器与BPSO的特征组合方法对中医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加以完善。通过这些,实现“中医免疫”的明确化,以冀在临床治疗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达到真正效如桴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广华,臧益秀,刘运祥等.中国卫生管理辞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许朝进,席孝贤,贺新怀.卫气与黏膜免疫相关性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5(01):120-123.

[3]李立平,赵亚刚. 中医正气与免疫、微生态平衡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524-3526.

[4]马萌.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医证本质——中医现代化路径之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6):2255-2261.

[5]张甘霖,杨国旺,于明薇,王笑民.自噬一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新方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2):507-510.

[6]刘维庆.免疫与中医正气关系探微[J].陕西中医,2003(07):629-632.

[7]谭健,关洪全,吴艳梅,韩晓伟. 试论中医脾肾学说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免疫功能[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9):1875-1877.

[8]任思冲,张翼冠,戴瑛,郭姗姗,赵军宁.免疫组库研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展望[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34(01):178-183.

作者简介:何凌林,女,在读本科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简维雄,男,副教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

论文作者:何凌林1,沈枭2,俞赟丰3,简维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由免疫到中医“抗邪”之再分论文_何凌林1,沈枭2,俞赟丰3,简维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