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四大转变_税收优惠论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四大转变_税收优惠论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四个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税收优惠政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应积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优惠为主的转变

税收直接优惠方式包括税率式优惠与税额式优惠,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最终经营结果的减免税,是一种事后的利益让渡,对引导企业事前进行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的作用较弱。而税收间接优惠方式则侧重于税前优惠,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税基的减免。如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对技术开发基金允许税前列支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措施来调低税基。纵观西方国家的税收优惠方式,可以看出他们普遍采取以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R&D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投资减免、延期纳税等。而我国目前则不是这样。

要实现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优惠为主的转变,我们赞成以下具体做法:

第一,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政策。这实际上是一种税收信贷,相当于政府提供给企业的无息贷款。第二,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基金。用于防范企业在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上的风险,可以按企业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并在征收所得税前予以扣除。采取这种措施,政府实际上为企业分担了一部分风险。第三,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抵免政策。即允许企业将R&D投入以一定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额中作为费用扣除;有的国家还允许加倍扣除,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如美国对企业当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超过上年投入的部分,不仅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而且还给予其投资额20%的所得税抵免。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R&D活动格局,导致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实用性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要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必须使企业成为R&D活动的主体。为了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国家应当允许企业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R&D费用,并对R&D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抵免。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开发、运用和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二、由区域忧惠为主向产业优惠为主的转变

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某些行政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内,区域优惠明显,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或行业)优惠较少。在经济发展初期,这样可以起到先导性、示范性、集聚性和辐射性的作用,可以在短期内吸引资金流向对高新技术产业优惠的地区,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区域性优惠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首先,对设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不论其是否是高新技术企业都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能充分实现税收的引导、激励作用,体现不出税收优惠力度。以至于造成许多企业纷纷挤进开发区,甚至在开发区内进行假注册,这有悖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初衷;其次,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不强。只规定了减税政策的起始时间,而没有规定减税政策的有效期限,更没有规定相关的限制条件。企业在取得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资格后,因改变经营方向或其他原因不再属于国家税收政策扶持范围之内时,对其已享受的税收减免是否予以追征,是否给予惩罚等,均无明确规定。此外,不同时期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有所不同,造成政策性差异。有悖于税收公平的原则,也大大弱化了税收手段在促进全国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

高新技术是没有国界的,更没有区域和企业的界限。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不应该有区域和企业的分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未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可以考虑区域性优惠与产业优惠相结合,更多地注重产业优惠。

税收优惠应改变只局限于对单位(如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对科研成果的范围限制,转向对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优惠。凡是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不论是否处于高科技园区,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通过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普遍优惠,而非对个别企事业单位的优惠,体现我国的产业政策目标。

同时,在东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应逐步取消税收直接优惠方式,采用税收间接优惠方式,体现产业优惠的倾向,区内主要发展各项配套措施和服务,发展成熟的高科技园区;在西部地区,配合“点面结合”的发展战略,借鉴东部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在开发初期,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实行一定的税收直接优惠,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少区域优惠,清理和调整东西部税收优惠差异,走产业优惠的道路。

三、由所得税优惠为主向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并重的转变

我国现行税制尽管是双主体模式,但流转税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而所得税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但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上却以所得税为主,显然与税制结构不符,也与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相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中间环节多,一项成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一般要经过实验室成果、中试和产业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风险大、收益小或几乎没有收益。而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却没有渗透到这两个阶段,仅仅停留在产业化阶段。从而使得税收优惠政策作用的力度大打折扣。另外,目前所得税优惠主要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已经享受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而对技术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导致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优惠滥用的现象。

我们认为,要完善这一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把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改革增值税。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拥有较高价值的设备和无形资产,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而购入的原材料等产品成本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由于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而加重了企业的实际税负,妨碍了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现实条件还不太成熟,税制的大幅度调整不能一蹴而就,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修正增值税。(1)经确认是高新技术的产品,其生产和销售可以考虑按照低税率(13%)纳税,适当降低其实际税负。(2)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设备价值量大、更新速度快、占用资金多的问题,可以考虑对高新技术企业或与技术开发有关的机器设备实行“税改投”的政策,即将应征未征的增值税作为国家的资本金投入。这种税收优惠措施针对性强,更能刺激企业在购置科研设备方面投入资金,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硬件水平。

其次是完善企业所得税。(1)为了鼓励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免税年度从企业的盈利年度开始计算,适当延长企业所得税减免的期限,减税时间可以延长至10-15年。(2)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比较彻底的做法是像软件行业一样对工资费用税前据实扣除;过渡期的办法是提高其计税工资标准。(3)鼓励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转制。科研机构转为企业后可给予一定年度的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再次是改革营业税。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转让专利技术或非专利科技成果、特许使用权等所获得的收入应比照对科研单位实行的优惠,即免征营业税。如果免征营业税存在一定的执行困难,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转让专利技术和非专利科技成果、特许使用权等所获得的收入减半征收营业税,即将它适用的营业税税率由5%调整到2.5%。

四、由企业所得税单一优惠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重优惠的转变

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普通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一半),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的个人所得(如股息、利息和个人分得的利润)却没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措施,并且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课征形成了双重课税。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一般较高,个人投资者所获得的利润也相对较高,因而其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较高,承担的税负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若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个人投资所得的税收优惠,则可以刺激民间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弥补政府投资财力的不是,改善这个产业缺乏资金的状况,促进其快速发展。另外,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也不利于调动高新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规定,个人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奖金及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新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为此,可以考虑在继续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同时,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1)对个人的技术转让、技术专利使用费等收入减免个人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进行非职务技术成果的转让、技术专利使用费等收入,应该属于技术性和智力性活动的收入。对这部分技术活动收入应当减免个人所得税,目前可以在20%比例税率的基础上予以减征30%-50%。(2)对科研人员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取得特殊成绩或贡献所获得的各类奖金及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虽然对此有规定,但限制条件过高,使得能够因此真正受益的科技人员太少,不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扩大原有规定的适用范围,对科研人员因在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做出特殊成绩或贡献而由雇主发放的各类奖金、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也有必要加上限制条件,如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要求,雇主提供的相应证明材料等。 (3)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员工持股,有必要利用税收政策推动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与普及,对从事科研开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包括红利和转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标签:;  ;  ;  ;  ;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四大转变_税收优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