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和恐惧情绪在图形框架效应中的作用论文

愤怒和恐惧情绪在图形框架效应中的作用

朱嘉慧/

北京林业大学

摘 要: 框架效应是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及社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与热点话题。本研究采用图形表征问题形式考察了愤怒与恐惧情绪在风险决策框架效应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深化关于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认识,为促进相关领域风险决策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情绪 风险决策 框架效应

一、前言

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认为,决策者是理性的,个体将以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做出最优选择。根据该理论的恒定性原则,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不会影响人们的决策结果。但Tversky与Kahnelnan[1]对“亚洲疾病问题”判断与决策的研究却发现,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的,决策结果也不一定符合最大经济利益。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表征形式会导致决策者对同一问题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即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自框架效应提出以来,框架效应的类型不断朝着多样化发展。除了传统对言语框架效应的分类,孙彦[2]采用无言语表述的图形形式表征决策信息,首次发现在控制了言语表述影响的条件下,通过操控图形的属性,决策者会出现偏好反转的情况,并将其称为图形框架效应,而将由文字表征的框架效应称为言语框架效应。

表1 情绪评定结果

研究表明,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既包括情景因素,也包括个体因素。情景因素主要包括任务领域[3]、任务选项[4]、实验材料[5]、时间[6]等,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变量如性别[7]、年龄[8]、性格[9]、认知[10]、情绪[11]等。其中,对于情绪在框架效应中的作用,最初研究者们大多把目光集中在正负性效价情绪上。大量研究揭示了正负情绪效价在框架效应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Lerner和Keltner[12]首次提出评价倾向框架(ATF理论),突破了情绪效价的限制,认为不同的负性情绪会对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言语框架效应上,还没有关于愤怒和恐惧情绪对图形框架效应产生不同影响的证据。本文采用图形表征问题形式考察愤怒与恐惧情绪在风险决策框架效应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

实验目的:考察恐惧和愤怒情绪在风险决策图形框架效应中的作用。

实验假设:情绪对框架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恐惧情绪增强框架效应,愤怒情绪削弱框架效应。

(二)被试

采用自愿招募的形式,随在湖南长沙3所高校机选取在校大学生120名,其中男生43人女生77人,年龄在18-23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

(三)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总回收PANNAS缩减版情绪测评问卷120份,回收框架效应决策任务问卷120份。采用SPSS24.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数据处理。

在实验前抽取湖南师范大学120人进行了情绪诱发材料的有效性评定,结果如下。

(四)实验材料

1、情绪诱发材料

3、决策任务问卷材料

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品种,并用1.5%植病灵浸种;增施钾肥,合理密植,清除病残体,开沟排水;发病初期在晴天中午用瑞毒霉和天丰素混喷,3~5天后再喷一次。

2、情绪评定问卷

采用Watson,Clark和Tellegen编制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13]来评定被试的情绪状态。该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共20种情绪:积极情绪(10种),消极情绪(10种)。本研究为方便研究,采用了其中七种基本情绪(愉快、悲伤、高兴、恐惧、愤怒、自豪、兴奋),被试需对每种情绪进行5点评分,数字大小与被试感受到的情绪强烈程度成正比。本研究中,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01。

选取电影《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暴行作为愤怒情绪诱发材料,时长4分。选取《咒怨》电影中的高潮片段作为恐惧情绪诱发片段,时长4分。

在很长时间里,我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您不会把自己既给了我,又给了别人。您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是从您生命边上轻轻擦过去的路人,在多年漫长的岁月中,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可后来,我认识到这想法出了点差错。

采用孙彦图形框架效应研究所使用的扇形图形框架问题改编版,扇形图形问题包含两个图形版本,图形版本一为突显扇形半径版本,同样大小的扇形被均分为四个小扇形。图形版本二为突显扇形角度的版本,扇形被呈现为一个整体。除开图形中的扇形的整体与分开这一属性不同以外,图形版本一和图形版本二所表达的信息完全相同。决策偏好分数的测量采用Linkert-6点量表,其中“1-3”偏向A选项,“4-6”偏向B选项,在偏好分数1-6中,数字越大表明被试的风险偏好程度越强烈。

早上,我被闹钟吵醒,于是我把闹钟关了,想多睡一会。可是,过了一会,外婆来了。她说:“平时起床很早,今天怎么回事呀!”我撒娇说:“今天是星期六呀!”

4、实验程序

(1)宣读指导语。

(1)情绪诱发效果

可以证明,S矩阵的每一列只有一个元素可以不为零。更明确地说,如果该列对应某一个节点的第k(这里k=1,2,3)个自由度,则只有该列的第k个元素可以不为零。

(3)定额偏高。施工项目大,工作量大,工期长,涉及分项众多,定额的过程不明确的情况经常发生,从建设单位来说,希望定额套用尽可能低,控制成本;施工单位要利用较高的收费配额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一些施工单位往往采用定额取费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同造价人员的结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设单位单位下意识地认为施工单位会夸大工程范围,而施工单位也明白,最终结算金额会在上报的项目金额的基础上打折,所以就直接在工程量和金额上高报,希望最终结算金额还会有可观的利润。

5、实验结果

猕猴桃早果现象有两个无法回避的原因:一方面,猕猴桃是一种早果性极强的树种,只要是1年生木质化成熟枝条,嫁接后多半可以挂果,这就是许多苗木尚未出圃定植就已挂果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中华系品种,定植第2年就会大量成花坐果,这是品种特性;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种植者为了投入后早收益早见效,急于让树早挂果,这是人为原因。两种因素结合,猕猴桃早果性就成了普通性,参考民间种植高手及国外种植经验,所有优质高效果园普遍规律是推迟挂果,秉承先长树、再挂果,或长好树、挂好果的理念,所有成功因素中这种适期挂果理念是绝不可忽视的。相反的,所有种植失败或投资失败的园,无一逃脱早产、早果、树早衰的结局。

实验采用2(情绪类型:恐惧情绪、愤怒情绪)×2(图形框架版本:图形版本一、图形版本二)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被试的情绪与图形框架,因变量为坐标轴图形下个体的决策偏好分数。

(2)播放准备好的情绪启动材料,接着填写一份情绪测评问卷。

(3)回答相应框架效应决策问卷。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目标情绪,其他情绪评定分数均在中等强烈程度以下。

红琴光着脚走在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上,月白色的衬衣上方少系了两颗纽扣,看上去有点浪女的味道。第三颗纽扣是她的禁区,轻易不开放。她喜欢这样,反正这荒山野岭的,人迹罕至。他站在不远处,看着她用脚底板搓着一块光光的石板,这石级上原是长满了青草,铺满了落叶,有的地方纠葛着野藤,她脚底下的那几块是被她用赤脚磨出来的。幽谷中的风带着透骨的凉意,从她不系纽扣的衣领口灌进去,她的白衬衫便鼓鼓的,山风在她的肌肤与衬衫之间荡漾,扬帆。她感到非常舒服,喜欢这样。

表2 情绪评定分数的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恐惧组的恐惧评定分数显著大于愤怒组的恐惧评定分数(t=19.376,p=0.000),愤怒组的愤怒评定分数显著大于恐惧组的愤怒评定分数(t=-29.551,p=0.000),进一步表明情绪的诱发是有效的。

(2)风险决策偏好分数的统计结果

表3 风险决策偏好分数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3结果表明,在扇形图形版本下,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5.027,p=0.026<0.05);框架的主效应显著(F=5.795,p=0.018<0.05);情绪和框架的交互效应显著(F=28.711,p=0.000<0.05)。

图1 不同情绪下的风险决策偏好分数

表4 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表

从表4可以看出,在恐惧情绪下被试出现框架效应(I-J=0.633,p=0.039<0.05);在愤怒情绪下,被试未出现框架效应(I-J=-1.667,p=0.000<0.05)。

三、讨论

在诱发被试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后,被试只在恐惧情绪下出现框架效应,在愤怒情绪下未出现框架效应。两种情绪虽均为负性情绪,但对框架效应的大小有不同的影响。愤怒和恐惧情绪在情绪认知评价维度中的确定性和控制性维度不同,恐惧具有低确定和低控制的特性,愤怒具有高控制和高确定的特性,处于恐惧情绪下,个体不确定外界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会谨慎地考虑外界信息的各种细节,自下而上的系统式加工占优势,框架效应扩大;而处于愤怒情绪下的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掌控程度较高,会自信地采用以前的经验对信息进行处理,此时自上而下的启发式加工占优势,未出现框架效应。

四、结语

情绪可以调节图形框架效应的大小,具体表现为愤怒情绪扩大框架效应,恐惧情绪缩小框架效应。鉴于情绪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在今后有关实践领域的政策制定以及执行中切记不可忽视,决策者在恐惧情绪下须谨慎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Tversky A,Kahneman D.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Science,1981,211(4481):453~458.

[2]孙彦,黄莉,刘扬.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718~1726.

[3]Schneider,Sandra L.Framing and conflict:Aspiration level contingency,the status quo,and current theories of risky choi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2,18(5):1040~1057.

[4]Hertwig R,Barron G,Erev W I.Decisions from Experience and the Effect of Rare Events in Risky Choice[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15(8):534~539.

[5]Anton Kühberger,Schulte-Mecklenbeck M,Perner J.The Effects of Framing,Reflection,Probability,and Payoff on Risk Preference in Choice Tasks[J].Organ Behav Hum Decis Process,1999,78(3):204~231.

[6]胡伟国,胡瑜.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3):694~696.

[7]Fagley N S,Miller P M.Framing Effects and Arenas of Choice:Your Money or Your Lif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7,71(3):355~373.

[8]Gächter S,Orzen H,Renner E,et al.Are experimental economists prone to framing effects?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9,70(3):443~446.

[9]Lauriola M,Levin I P.Personality traits and risky decision-making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task:An exploratory study[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1(2):215~226.

[10]宋灵青,李玉环,刘儒德.情绪与认知方式对决策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

[11]Chang J C.Tourists” Satisfaction Judgments:An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Equity,and Attribution[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2008,32(1):108~134.

[12]Lerner J S,Keltner D.Beyond valence:Toward a model of emotion-specific influences on judgement and choice[J].Cognition & Emotion,2000,14(4):473~493.

[13]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J].J Pers Soc Psychol,1988,54(6):1063~1070.

作者简介: 朱嘉慧,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北京林业大学。

标签:;  ;  ;  ;  

愤怒和恐惧情绪在图形框架效应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