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框剪结构钢筋施工易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姚飞

论框剪结构钢筋施工易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姚飞

姚飞

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摘要:在实践中,受到钢筋材料质量无保障、施工人员马虎大意、现场监管人员监督不严等方面因素制约及影响,框剪结构钢筋施工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在建筑施工中框剪结构钢筋施工常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再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框剪结构;钢筋施工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建筑物设计采用框剪结构钢筋施工更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施工工程同样承担着安全的重大责任,针对当前钢筋施工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就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以供同行参阅。

1.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各墙体部位连接点的钢筋出现偏位现象

1.1.钢筋出现偏位的原因。框架结构中,钢筋的铺设是对结构保护的一种措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布置偏位将会对结构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单位提供的钢筋结构图不完整。设计单位所提供的钢筋结构施工图对具体的节点处并未给出大样图,仅仅提供了简单的结构平面图及钢筋配筋图,致使施工人员对节点处的构造施工意图不明确,无从下手或随意施工。再者,在结构施工设计图中的总说明里没有严格的说明清楚板与墙及梁与柱之间保护层厚度的相互关系,导致具体施工中发生冲突,例如:在进行暗柱与暗梁连接处节点的纵向布筋时,暗梁的纵向布筋在无法穿越 暗柱纵向布筋时只能选择从内侧位置通过,造成钢筋的偏位,致使暗柱纵筋相互间的横向间距减少,增加了暗柱柱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二、施工人员不认真。施工人员在进行配筋施工时,由于缺乏责任心,对钢筋规格、配筋数量、绑扎位置等细节不注重,出现钢筋规格不符、数量缺失、位置错乱、未按图施工等现象,对钢筋的数量及位置放置过于随意,最终导致钢筋偏位。

解决措施:一、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图纸设计的审核,认真负责的对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避免因图纸失误、错漏造成施工影响;二、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必须对图纸认真查阅,做到心里有底后再组织施工,严格遵守强立柱强剪切、弱横梁弱弯曲、强化节点构造的原则对钢筋构造进行调整,同时按照相应的顺序对框架、暗柱纵向的主筋进行箍筋绑扎;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较于设计标准略小2mm的 限位箍筋对立柱的主筋进行强化加固,限位箍筋必须紧贴主筋表面,在调整好两者相对位置后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将箍筋、梁及柱筋的连接点一一连上;四、为避免混凝土灌浆时节点附近的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产生素混凝土角而造成混凝土干缩、开裂,可采用在框架梁箍角的地方加扎Φ14号的加强构造筋进行简单过渡;五、在进行混凝土灌浆时,现场应配备一至两名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旁站监管,监督施工人员为达到砰实混凝土摇动钢筋或采用振动棒捣振而造成箍筋变形、焊点脱落。

2.剪力墙钢筋偏位的现象

2.1 剪力墙钢筋偏位的原因。在建筑施工设计中,为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刚度,通常会在保护墙体的暗梁主筋里面加箍剪力墙竖向钢筋,从而达到结构安全、稳定目的。虽然如此,但剪力墙的钢筋发生偏位现象还是存在的,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由于构造设计时的计算,剪力墙的保护层会因剪力墙钢筋偏位而增厚,如果不能很好的按照标准进行箍筋,保护层将会变得很厚;二、在进行钢筋绑扎时,钢筋之间的空间距离不符合设计的排距要求,钢筋维未能最大限度的分开,剪力墙的纵向钢筋压边线等,造成保护层过厚或过薄。

解决措施:一、在剪力墙尺寸断面及钢筋配置率不变的条件下,允许将横向的配筋移至纵向上进行施工;二、为防止剪力墙底部墙体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裂开,可在距离剪力墙底部50公分左右处加设防开裂钢筋网;三、在完成暗柱与节点连接的主要箍筋绑扎后,严格按照保护层垫块-剪力墙纵向钢筋-剪力墙横向钢筋的绑扎顺序分别进行绑扎,然后再进行模板制作、安装及所有纵向钢筋的加固,以上工序完成后方能进行混凝土灌浆。

3.横梁吊筋绑扎不正确的现象

3.1 横梁吊筋绑扎不正确的现象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横梁作为框架结构连接的一部分,其吊筋的绑扎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了横梁对作用力冲剪的承受能力,由于施工人员未能很好的理解梁吊筋的设计理念,在施工时过于简单的对吊筋放样进行确定,不按设计规定的操作顺序操作,导致梁吊筋过长而斜置、凸起、错位密排无净距等现象出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在梁吊筋的设计时,未能通盘考虑设计的深度、吊筋的各段合理尺寸、梁节点纵向钢筋或节点最下排钢筋的数量;二、施工人员理解能力欠佳,对主要承受载荷的主钢筋及副钢筋不能明确的分辨出来而造成吊筋绑扎错误。

解决措施:一、横梁吊筋设计结束后,设计人员必须对设计的参数进行回审,检查梁吊筋与主受力钢筋的相对位置是否存在明显的冲突情况,如果两者存在位置冲突,立即修改设计;二、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沟通工作,多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解释,让施工人员明确吊筋的作用及各段功能,同时做好技术交底;三、若施工条件允许,可将横梁吊筋下平段置于主梁纵向钢筋与次梁纵向钢筋之间,以达到减少次梁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保证次梁有效界面高度。

4 板的负弯矩筋下陷变形

板的负弯矩筋下陷变形也是钢筋施工期间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引起该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为造成的。如混凝土浇筑期间,施工人员在其上进行浇筑施工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就会因为踩踏或是工具挤压等原因造成板的负弯矩筋与正弯矩筋贴在一起,其后果就是现浇板寿命降低,很快会因为该变形下陷导致支座上部生成裂缝,而裂缝的出现也给施工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不少,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推荐“悬挂法”,其技术关键在于自制的钢筋铁架,将铁架置于楼面并用铁丝将楼面负筋与钢架绑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可以保证负筋的位置不受到施工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在其上通行。而且施工完成后还可以取出来供下次使用。

除了该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增加一定数量的马凳筋的方法,保证负弯矩短筋有足够的支撑力。当然,马凳筋的施工技术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板的分布筋的施工所采用的钢筋的直径比较小,很容易因为外力变形。除此之外,非施工期间也要注意对绑扎好的钢筋进行保护,可以通过铺设临时平板路避免施工人员在其上作业时踩坏布设好的钢筋。另外,浇筑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都要仔细检查钢筋的绑扎、负弯矩等,避免振捣过程,振捣棒引起的移位、变形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5.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凌乱无序、入库、出库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施工人员进行钢筋绑扎前,未能对散落在周边的构造筋做到时刻清理,随手回收,而是任由钢筋留放原处,无人问津,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灌浆前未能将多余的钢筋进行及时清理、回收至原始发放地点或将钢筋重复绑扎在已扎好的钢筋结构中,造成钢筋重复。

钢筋的入库、出库、退库未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操作,造成入库无登记、出库无手续、退库不清点等不良现象,导致钢筋损耗加重,钢筋工程造价增高。现在的建筑施工比较流行施工方包工包料,发包方参与管理的承包形式进行,施工方在进行钢筋材料的采购时,并未按照钢筋工程设计的施工材料要求对钢筋质量、规格进行严格把控及检验,对所采购的钢筋材料未严格遵循发包方相应的仓库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入库或不配合仓管人员的例行检查;钢筋出库时,未认真办理材料领用审批手续,加上仓库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负责,对发放的钢筋材料数量、规格不核查,任由施工人员随意取用,造成仓库管理混乱,物资明细不清,台账与实物不相符;

针对上述问题,应以加强钢筋采购、加工、保管等管控工作,加工成型后的钢筋,应及时进行质量、规格等技术参数进行检验,合格后立即转运至施工场地的仓库进行入库,仓库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制度规范做好相应的清点、登记入库手续。在钢筋发放出库时,施工人员应凭具有相关主管领导签字认可的施工材料领用明细单,按照相关的领用审批流程做好领用登记,在管理人员核实发放数量之后一次性将材料发放出库,施工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已登记出库的材料滞留于仓库内,避免材料混淆造成账物不相符。在阶段性工程结束后,对剩余的钢筋必须进行清点回库处理,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配合施工人员对退库的钢筋进行清点,按不同规格进行区分堆放,并在钢筋归堆显眼的地方做好“退库”等字样标记,以区别于未出库的材料,然后认真做好退库登记手续。

结语

通过上述可知,建筑物的安全及稳定与否与框剪结构钢筋施工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在进行施工前,施工人员应掌握关键部位的施工要点,了解施工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底,是能够很好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

论文作者:姚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论框剪结构钢筋施工易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