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糖尿病生活干预效果探讨论文_谷晓卫,朱永莉,许新安

Ⅱ糖尿病生活干预效果探讨论文_谷晓卫,朱永莉,许新安

成都军区昆明工人新村干休所 昆明 650034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同高血压、高血脂一样威胁人类健康、消耗健康资源,年龄大于40岁、肥胖者多因胰岛素生物活性、效应相对不足,成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Ⅱ型糖尿病有低龄化趋势,其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常是该类疾病的主要死因,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生活干预;探讨

1 Ⅱ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1.1 糖尿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定义,组成成分包括中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紊乱、血压升高以及其它代谢指标[1]。其中就包含有糖代谢异常,临床多数人认为是胰岛素生物活性和效应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营养代谢(糖代谢)障碍的一类症候群。

1.2 胰岛素抵抗(IR)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IR的实质是胰岛素生物活性和效应相对不足。其结果是: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以及肝糖输出增多,使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出现紊乱;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移除甘油三酯减少,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肝、肌肉等组织摄取氨基酸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导致负氮平衡。

1.3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扰乱了身体各系统的平衡,正常物质利用受到影响,代谢副产物不能有效清除,引发或加重全身症状:血糖升高至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因口渴而又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可见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1.4 循环血液中的FFA降低了脂肪和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了肝糖的输出;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胰腺B细胞损伤等。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IR均可使血中的FFA升高,而升高的FFA又可进一步加重IR,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2]。

2 生活干预的依据

2.1物质、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忽略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作为营养物质的存在,习惯把糖、蛋白质和脂肪当成营养物质,前者除了不直接供给能量外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份,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铁会引发贫血等。

2.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摄入过多消耗减少都会引起肥胖、血脂升高,临床实践已证明,肥胖、血脂异常人群属“冠心病、糖尿病”高发群体。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是健康成长的基础,挑食、偏食容易因营养物质缺乏或堆积而引发各类疾病。

2.3 体育锻炼,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有研究显示,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要持续30min以上,每周运动3-5次或每周累计运动时间超过150min可使患者获得明显的代谢控制[3]。也就是说,适当体育活动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有改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生活干预对高危人群的影响

美国相关卫生研究网站2012年3月22日发布消息称,“糖尿病预防项目”(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DPP)对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的临床测试表明,预防项目不仅使这些人罹患糖尿病风险降低,同时还有效控制了社会医疗成本。DPP研究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使成人得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而服用二甲双胍仅能使糖尿病风险减少31%(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类口服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目前仍不允许该药作为糖尿病的预防性用药)。通过对测试对象进行多年的跟踪监测,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二甲双胍的测试组糖尿病患者明显少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4 Ⅱ型糖尿病生活干预措施、效果

4.1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掌握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注意事项,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全面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好相关治疗。

4.2 提高饮食管理质量:根据患者全身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和季节特点,制定个性化食谱,科学安排膳食结构,要求家庭成员应严格按照食谱安排患者的1日3(4)餐,做到主副食搭配基本固定,避免随意增减。

4.3 适当户外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对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有改善作用,目前多数人主张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保证患者身边有家人陪护,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

2014年1月至3月,从干休所10例平均年龄83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生活干预效果跟踪来看:10例均不间断口服双瓜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干预组6例,对照组4例,均采用末梢静脉血糖跟踪(2次/周),干预组(空腹血糖4.3-7.7mmol/L、餐后血糖7.1- 9.7 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7.7-10.5mmol/L、餐后血糖9.8- 13.6 mmol/L),两项比较,干预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生活干预有益于协同药物一道发挥降糖控糖效果。

综上所述,生活干预,根据维持机体物质平衡所需来调配Ⅱ型糖尿病的量出为入,是改善物质代谢危险状况的较好措施,既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所需,又有效控制了代谢副产物的损害因素,既提高了正常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又降低了高危人群罹患疾病的风险。本文认为,生活干预针对Ⅱ型糖尿病防治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孙冬玲,顾长风.代谢综合征病因探讨和临床实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07.

[2]李小英,黄 韵.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16.

[3]Duncan GE,Anton SD,Sydeman SJ,et al.Prescibing exercise at varied levels of intensity and freqvency:a randomized trial[J].Arch Intern Med,2005,165(20):2362-2369.

论文作者:谷晓卫,朱永莉,许新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Ⅱ糖尿病生活干预效果探讨论文_谷晓卫,朱永莉,许新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