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分析论文_ 秦梦蔚

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分析论文_ 秦梦蔚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实施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即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与当地植被恢复特点有效结合,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水土的有效保护。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原则,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问题及其策略与建议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生态修复;原则;问题;策略;建议

随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水土流失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日显重要,因此为了有效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以下就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原则分析

1、以生态学为主导。在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托于生态学理论,并依照生态学的规律及原则来对处理,进一步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解,全面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进行掌握,了解物种的共生、互惠、竞争和对抗关系,以便于依靠自然之力来实现对生态的有效恢复。

2、流域整体修复。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进行应用,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流域作为单位,从整体上保持生态修复的布局,即以流域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推动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

3、与工程和非工程结合。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将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措施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使用,对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与坡面水系工程、果林建设工程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可以全面提升水土治理工作的质量。同时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过程中,还离不开政策保障和公众支持。因此在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一系列的政策和机制,以此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确保修复措施落实到位。即在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实施过程中,还要与相应的非工程措施有效配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水土修复效果。

4、经济可行性。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实施过程中还要遵循经济可行性原则,即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投入的资金比例,同时还要对水土保持修复手段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各地的具体条件来采用严格的封禁或是将封禁与利用有效结合,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问题及其策略分析

1、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需要对受损地有深入细致了解,包括受损地的受损程度、受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周围的经济产业结构等,这样便于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对于人力、资金和自然保持的比例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控。而目前还未全面认识到植被建设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是一项牵扯众多部门机构的大工程,因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有严格的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正式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使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能将其视为耽搁部门的短期工作,而要将其当作需要各部门的长期合作的工作,共同完成整个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过程。在进行修复工作时,严格按照生态修复原则开展工作,将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贯彻到修复工作中,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无论是修复所采用的模式,还是修复工作所需的统筹协调,统统将其作为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需要明确受损地各个生物组成对生态系统整体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生物组成对整个生态系统修复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自我修复能力。

2、模式结构缺乏合理性的问题与策略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上由多种类型组成的生态系统,也就是稳定的生态系统,才具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但当前的生态修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植被类型单一和治理措施机械化。而且农民长期进行的是传统耕作方式,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很有可能引发当地农民不满。换一个方面来说,过于单一的作物结构也会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常规生活,并直接影响后续修复工作的进展。为防止该问题出现,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就需要仔细考虑使用该种设计可能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的影响,尽量选用符合当地实际生态情况的合理的结构模式,充分发挥不同结构上各种生物类型的作用,避免日后出现不良影响出现。

3、技术和配套措施不够先进 。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工作时,经常采用的措施有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但大面积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保留下来的耕地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得到较大改善,而且目前的农业体系和农业技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落到实处,因而在农业技术体系完整成型之前,为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在空档期中也能有收入保障,就需要将农民导入到农村的高新技术开发中去,提升农民自身的农业能力。这就需要农民自身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但实际情况是农民大多属于经济实力和科学知识储量单薄的个体,技能、资金和理论知识都跟不上,技术支持和配套措施都较滞后。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修复工作的投入力度,也可当作另一项扶贫项目来做,在帮助改善当地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谋划出路,这对突破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极大的积极作用,这样便可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具体措施有:增加小额贷款的名额、积极组织技术指导人员下乡、配备基础高新农业设施等。

三、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建议

1、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尽相同,降雨量、水土流失程度和森林的覆盖率、人口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同,这些因素间接地导致了生态修复的方法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够把某一地方的成功先例推而广之,效仿性的学习,而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当地生态修复的技术。

2、科学配置人工辅助措施。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采用的人工辅助措施主要有:划定生态修复区域范围、建立管理保护制度和方法、设置护栏和标志、在生态修复区域内提倡使用沼气池等类似的清洁能源、实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林(还草)等,减少人为破坏,为自然生态的自我恢复提供必要的封闭环境,加快其恢复速度。

3、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基础依据,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必须以自然为主导,遵循自然规律。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自然界的演替规律和物种的共生、互惠、竞争、对抗关系等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并将其全面运用,依靠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使其处于一个尽量自然的状态。另外,要想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健康状态,必须根据各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并依据其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植被条件选定生态修复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有利于为人们恢复良好的生存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的现状,适当增加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红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J].南方农业,2014(04)

[2]高智.浙江省临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关先立.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的探讨[J].水能经济,2017(01)

论文作者: 秦梦蔚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分析论文_ 秦梦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