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分析论文_高培红

高培红(洛阳市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10 月-2015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NHI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与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可明显促进人体合成多巴胺,修复神经系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普拉克索;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55-0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假性面具脸、痴呆、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近几年其发病率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逐年上升,目前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率中约占4%[2]。常规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为美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但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研究根据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给予神经节苷酯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0 月至2015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3-85 岁,平均年龄(67.4±8.2)岁。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4—86 岁,平均年龄(68.5±7.9)岁。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多巴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每天服用剂量为0.25g-0.75g,根据患者病情剂量由小到大,平均0.5g/d,持续治疗12 周。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口服普拉克索(勃林格殷格翰集团制药,批准文号H20140917),0.25g/ 次,3 次/d;取神经节苷酯(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80)40mg 置于250ml 的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d,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中间间隔2 周,持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NHI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NHISS 分值越低,神经缺损度越低。采用帕金森评定表(UPDRS)对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情绪状态、并发症等进行评分[3]。显效:患者UPDRS 评分较治疗前降幅高于30%;有效:患者UPDRS 评分较治疗前降幅低于30%,但高于5%;无效:患者UPDRS 评分较治疗前降幅低于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配对X2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 72.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 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NHISS 评分各为(26.1±4.2) 分、(25.9±5.3)分,无明显差异(P >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NHISS 评分为(11.2±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5.4)分,差异显著(P < 0.05)。

3 讨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由基底核腔隙状态、淀粉样血管病、皮质下白质等引起的类似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持续性震颤等。临床上多采用美多巴治疗该病,但长期服用易导致患者出现起步困难、肢体强直、运动不能等不良反应,对于患者预后非常不利[4]。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说明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与普拉克索两种药物同时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治疗后NHI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说明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资料显示[5],血管性帕金森主要病理在于多巴胺系统直接受到基底节区、壳核、基白球等破坏,导致多巴胺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出现与帕金森类似症状。而神经节苷酯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使膜蛋白结合Ca2+ 并产生磷酸化,稳定细胞膜状态,减少产生氧自由基量;促进神经分化、突触生长与神经分生速度,从而有利于合成多巴胺、修复神经,恢复神经功能。普拉克索通过作用于D3受体[6],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降低UPDRS 评分,从而起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可有效促进多巴胺的合成、神经功能的修复,减缓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黄芳. 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临床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538-539.[2] 黄文娟. 神经节普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115-116.[3] 云孝慧. 培高利特、美多巴起始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143-144.[4] 高桂秀. 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07-108.[5] 张京兰. 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67-68.[6] 潘晓峰. 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112.

论文作者:高培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分析论文_高培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