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论文_彭虹

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论文_彭虹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省 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结节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肝硬化结节癌变的MR表现和信号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共检查发现83个病灶,其中18个表现为T1WI高信号,26个表现为T1WI等信号,39个表现为T1WI低信号;64个表现为T2WI高信号,13个表现为T2WI等信号,6个表现为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59个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去”特点,9个表现为“快进慢出”特点,15个表现为持续性强化;58例表现为DWI高信号;39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肝硬化结节癌变征象,随访结果显示23例患者的病灶逐渐变大,7例强化模式产生改变,5例患者的病灶数变多,同时有4例患者的T1WI和T2WI信号提高。结论:MRI及其定期随访在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的治疗和预后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定期随访;肝硬化结节癌变;诊断价值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调查显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概率已超过9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癌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结节癌变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结节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定期MRI检查在肝硬化结节癌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结节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临床治疗后明确诊断[4],共有83个病灶。本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3.7±8.2岁;其中有57例患者入院前即有肝硬化病史,体检血清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49例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纳差及乏力等临床表现。6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47例患者(共54个病灶),13例患者(共29个病灶)经皮肝穿刺活检证实。

1.2方法

本组60例患者均进行MRI检查,采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德国Siemens公司)和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6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轴位T1WI、T2WI、冠状位T2WI、T2脂肪抑制及DWI。T2WI的主要成像参数:SSFSE,TR/TE 2000ms/90~95ms,层厚7mm,间距0.5mm,FOV32~35cm,矩阵256×256,NEX 2。DWI的主要成像参数:ASSET校正,SE-EPI采集,b=0和500s/mm2,方向ALL,TR/TE 1500ms/minimum,层厚7mm,间距0.5mm,FOV32~35cm,矩阵256×256,NEX2,屏气扫描,扫描24s。所有定位参数均等同于T2WI的全部参数,以确保图像具有一致性。采用GD-DTPA增强扫描,从肘前静脉注入扎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ml/s的速度注入,常规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成像。将所有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相应的处理。

2.结果

2.1病灶检出情况

本组60例患者中共检查发现83个病灶,其中45例为单发病例,15例为多发病例(其中有9例具有2个病灶,6例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病灶)。病灶位置:16例位于肝左叶,35例位于肝右叶,9例左右叶同时出现病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灶形态主要以类圆形和圆形为主,长径1.1cm~3.6cm,平均1.92±0.67cm。

2.2癌变结节的MRI表现

发现的83个病灶中,18个表现为T1WI高信号,26个表现为T1WI等信号,39个表现为T1WI低信号;64个表现为T2WI高信号,13个表现为T2WI等信号,6个表现为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结果显示,59个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9个表现为“快进慢出”特点,15个表现为持续性强化,部分病灶表现为T1WI高信号,强化扫描表现不满意。58例表现为DWI高信号,39例的T2WI和DWI同时表现为高信号。典型RN通常表现为短T1稍短T2信号。

2.3随访情况

本组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在首次进行MRI检查时均明显可见肝硬化,其中39例患者未发现肝硬化结节癌变征象。在进行0.5年、1年的定期随访过程中发现23例患者的病灶逐渐变大,强化模式产生改变7例,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5例患者的病灶数变多,同时有4例患者的T1WI和T2WI信号提高,2例患者的病灶在原来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的基础上产生小片稍高的信号,即表现为“结节套结节”征象。

3.讨论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因肝癌死亡的患者约有3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肝硬化结节癌变是患者的肝硬化转化为肝癌的重要标志,在出现癌变的时候,首先会在患者的肝硬化上产生一个再生结节,然后再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从而逐渐发展成为肝癌。而MRI检查在肝硬化结节的诊断及肝癌的分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检查成像特征对于肝硬化结节癌变趋势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6]。

肝硬化是指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坏死、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结节样增生及肝脏结构紊乱等特征的一个病理过程,单纯肝硬化患者的MRI检查通常不会出现信号异常现象[7]。相关研究表明,MRI对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患者既往无MRI检查的情况下,故应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MRI复查诊断[8]。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随访MRI检查的过程中,肝硬化结节癌变的重要征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T1WI和T2WI信号增高;②强化模式发生变化;③患者病灶呈进行性增大;④T2WI信号发现“结节套结节”征象;而对于随访发现以上征象的患者,可采用DSA检查进行进一步确认。

总而言之,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RI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其在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肝硬化结节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MRI及其定期随访在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肝硬化结节癌变早期的治疗和预后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志强,袁庆海,包海山等.肝硬化结节癌变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07-5809.

[2]曹捍波,张铁英,严金岗等.MRI、DSA和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5):377-380.

[3]李若坤,曾蒙苏,强金伟等.肝硬化结节癌变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与病理的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1):1014-1018.

[4]吕涵青,谢宗贵,童光东等.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45-2747.

[5]黄镇华,张益光,庄晓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随访肝硬化结节癌变的价值[J].浙江医学,2011,33(4):601-602.

[6]孔凡彬.肝硬化结节癌变的MRI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3,26(1):151-152.

[7]梁建英,杨慧君,赵晋华等.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的 CT 和 MRI 影像特征[J].健康之路,2014,(4):26-26.

[8]李若坤.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21(13):458-461.

论文作者:彭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MRI及其定期随访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论文_彭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