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开发与学科意识--第二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综述_博士论文

档案:资源开发与学科意识--第二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综述_博士论文

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学科的自觉——中国第二届档案学博士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二届论文,中国论文,学科论文,自觉论文,博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协办的中国第二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于2006年6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百余名博士生代表济济一堂,围绕着“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学科的自觉”主题展开研究和探讨。作为我国档案学界的一次盛会,本次论坛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积极广泛的参与,高端的学术平台

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对于已经设立博士点13年的中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而言是学科自觉与谋求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档案学学术精英新思想和新思维碰撞的桥梁,更是这个学术共同体感情交流的平台。此次论坛是继2001年第一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后中国档案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本届论坛遵循“自由开放的学者对话、广泛深入的问题分析、多元多维的学术话语、理性客观的学理探讨”的宗旨,全力打造中国档案学高端品牌,开启了中国档案学学术论坛新高潮。参会的博士代表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苏州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也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人事档案管理办公室等实际部门的工作者,还有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等从事档案行政工作的管理者,《中国档案》、《档案学通讯》等核心期刊的总编辑,其参会人员之广泛,参会人数之多,分布层次之丰富为其他会议所不能及。

本次论坛由开幕式、五个时段的专题研讨及闭幕式三部分组成。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张斌副院长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王传宇教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章燕华博士分别代表学校领导、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致辞。冯惠玲副校长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对论坛的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在深情回顾上届博士论坛之后,指出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档案学理论宽度、深度的扩展和热点的转移,档案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丰富性和挑战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学博士和博士生们有了更为宽广的学术舞台和更为多样的学术角色,得以施展才智,历练素养,提升能力。她殷切地希望“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能够成为中国档案学术活动的一个响亮的品牌,汇八方英才,展学术宏论,激励年轻的档案学人勇敢地、创造性地攀登学术和事业的巅峰。王传宇教授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档案学专业博导之一,对于论坛的召开也是感慨万千,殷殷叮嘱,深切希望博士论坛能越办越好,成为档案学界的高端品牌和学科发展的助推器,为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章燕华博士代表博士生表达了将义不容辞地继承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肩负学科未来发展重任,以学科发展为己任,坚定发展信念,为档案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

二、多元丰富的议题,热烈深入的研讨

本次论坛围绕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获取、档案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档案法制与文化、电子政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等五个议题展开。论坛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其中既有对信息资源开发、电子政务及电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等前沿热点问题追踪,也有对档案立法、档案馆服务、档案利用等实践问题的理性回应,还有对档案学研究、档案学教育、档案学学科发展等问题的深邃思考。理论与实践呼应、反思与发展并举,构成了本次论坛提交论文的特点和亮点。

本次论坛议程设置紧凑而又不失丰富,在短暂的一天时间里,在薛匡勇教授、周毅教授、马仁杰教授、谭莉莉博士、于英香博士等五位主持人的引领下共有二十位代表轮番登场。代表们精彩的发言,与会者们积极的讨论与热烈的掌声弥漫着整个会场。

在“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专题的研讨中,金波、李伯富、张世林、唐思慧等四位博士分别从培养方案的分析、课程改革、信息素养、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等不同的角度对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唐思慧博士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以前获得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17所院校的硕士点名单与数量、硕士点分布、研究方向、入学参考书目及招生人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进行分析,以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东西发展不平衡、招生难、研究生知识面窄、研究方向设置粗细不均衡等问题。由于该话题现实性强,直击学科发展脉搏,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纷纷就课程设置、从业资格鉴定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和互动。

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获取”的专题研讨中,陈子丹、王萍、黄霄羽、王红印等四位博士分别从少数民族档案编研、在线档案信息获取、家谱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等层面展开论述,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获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新领域和新方法,给予会代表深刻的启迪。

在“档案学术规范与评价”专题研讨中,陈永生、黄世喆、王协舟、史江等四位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体认,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山大学陈永生教授在题为《档案学术评价:评什么?由谁评?怎么评?》的发言中指出档案学术评价应该是从学术的角度,根据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内涵所进行的学术价值的判断,应该由档案学者,而不是档案行政官员,更不应该由外行人来评。至于形式层面的评价可以由大家来评,内容层面则应该由同行来评,同行才有资格,外行不应指手画脚。在谈到如何进行档案学术评论问题之时,他提出了“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爱怎么评就怎么评,档案学术评论不需要看人家脸色”的观点。广西民族大学黄世喆教授做了《关于中国档案学评价机制诸问题的思考》的发言,他认为关于一门学科的评价机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理性价值评价标准是对中国档案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同时,事实评价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档案学评价标准应该将“理性价值标准”与“事实标准”并举,达到学术评价将“外部的证实”与“内在的完备”相结合。湘潭大学王协舟博士在题为《中国现代档案学评价视阈选择》的发言中,在评述现代档案学评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现代档案学评价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学科体系、论著成果、学术规范等视阈展开和深入。这些鲜明各异的观点的抛出,激发了代表们浓厚的兴趣,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揭起了会场的热评和高潮。

在“档案法制与文化”专题中,马素萍、丁华东、肖秋惠、杨霞等四位博士分别从地方档案立法空间、社会记忆与档案学研究、档案法焦点问题剖析、档案馆行使政府信息公开职能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杨霞博士在《综合档案馆行使政府信息公开职能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发言中指出,档案馆行使政府信息公开职能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而目前现有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价值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并不能完全作为档案馆行使政府信息公开职能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此她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强调档案馆应站在文件管理的末端从文件创建、使用到销毁或永久保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采取连贯一致的方式予以管理,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文件信息管理的总体成本,提升文件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该观点的提出引起了现场代表的激烈争论,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丁海斌博士针对杨霞博士提出的档案馆如同长江下游,而文件形成机构如同上游,档案馆应当参与上游的活动(政府信息公开职能)的观点提出“上游污染,为何要下游治理?下游如何参与上游的治理?”的问题。丁博士认为,档案馆不可能防止“上游的污染”并参与“上游的治理”,而是应通过国家宏观协调、“上游治理”的方式,档案馆不能完全代替形成机构行使政府信息公开职能。中国人民大学安小米博士说杨霞博士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管理”与目前国外的“文件连续体模式”、“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进行提问。她认为前者与后两大管理理论本质上没有区别,这种全程管理思想在国外已经有论述和实践。

最后一个议题是“电子政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该议题极具现实性和前瞻性,何振、卞昭玲、杨安莲、张美芳等四位博士分别做了题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模式建构与优化》、《网格应用与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之创新》、《电子政务环境中的档案管理策略研究》、《电子文件存储与长期保存的技术保障与策略研究》等发言。

三、丰硕的成果,深远的影响

会议闭幕仪式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新才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档案学通讯》总编辑胡鸿杰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风趣幽默地从三个角度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本次论坛的特点和亮色,给予了论坛充分的肯定和评价。他认为本届论坛本土特色鲜明,由中国主办,参与者也均是中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和探究的对象也是中国档案学问题,指向十分明确;同时他也指出本届论坛完好地实现了作为档案学术会议的宗旨:关注学科发展,立足理论研讨,激辩前沿问题。最后,他肯定本届论坛实现了论坛创办的初衷:为档案学博士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推动了档案学博士之间的身份认同感和同一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感情交流。

最后,论坛讨论并通过了《“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章程》,决定成立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秘书处,由中国人民大学胡鸿杰教授担任首任秘书长,成员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薛匡勇教授、武汉大学王新才教授、云南大学华林教授、南京大学吴建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宁博士等组成,同时决定博士论坛原则上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遵循公开平等、协调合作、学术自由、唯实唯新的原则,推动中国档案学术的研究和交流。如果说第一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的功绩在于它开创了中国档案学高端论坛之先河,那么本届论坛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将博士论坛作为学界的盛会加以制度化,为档案学博士论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学科林立、理论丛生的今天,这种以高端学术品牌形式出现的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在促进档案共同体的学术交流、加强共同体的联系、提升共同体话语权等方面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论坛组委会还精心策划,别出心裁地颁布了六项大奖,最佳表情奖、最佳风度奖、最佳听众奖、最佳服务奖、最佳提问奖、最佳解答奖分别授予了黄世喆博士、陈永生博士、冯惠玲博士、张会超博士、丁海斌博士、杨霞博士。会议在充满回味、意犹未尽与热烈地掌声中顺利闭幕。

标签:;  ;  ;  ;  

档案:资源开发与学科意识--第二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综述_博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