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问题的对策——以咸宁温泉旅游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泉论文,为例论文,对策论文,内涵论文,深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打造特色温泉旅游产品,进行温泉旅游深度开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咸宁温泉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温泉旅游业开发现状,提出深度挖掘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策略:以文化为主题,加大温泉旅游关联度;以文化为线索,加大温泉旅游广度;以文化为内涵,加强温泉旅游深度,从而构筑温泉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温泉旅游发展在经历了以疗养为目的、以保养为目的、以休闲为目的的三个阶段之后,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以体验文化为目的。以体验文化为目的的温泉旅游是随着21世纪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出现的更高层次的温泉旅游。它以温泉为载体,将各种时尚休闲的理念融入旅游中,通过对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赋予温泉旅游产品、服务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使游客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能更多地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熏陶。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县县有温泉,处处涌沸波”,咸宁早在1400年前就以“沸潭”而闻名,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的全国六个“中国温泉之乡”中唯一的地级市。连续三届的“中国·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召开,成功地塑造了咸宁“中国温泉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温泉旅游不但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成为咸宁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预见,咸宁温泉旅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粗放型同质化开发的初级阶段,进入到温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文化品牌推介的深度开发阶段。
一、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咸宁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按照《咸宁市旅游规划》编制组的调查,在全国六大类的86个旅游资源类型中,咸宁就有46类。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三者并存,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一)自然资源丰富
咸宁的特色之一在于绿色生态,森林覆盖率达54.2%,造就咸宁这个“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青翠的竹林,天然的地下洞穴;盛开的鲜花点缀青山,清清的泉水从天而降,九宫山缕缕白雾,如同仙境一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旅游风光享誉盛名。咸宁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
(二)人文资源富集
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置幕阜,商代铜鼓今犹在,茶马古道起盛唐,温泉旅游文化、赤壁三国文化、桂花嫦娥文化、九宫山道佛文化、闯王陵警示文化、湘鄂赣边区红色文化、向阳湖名人文化、瑶族发祥探源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另外,采茶戏、提琴戏、花鼓戏、巴陵戏、高腔戏等地方戏曲精彩纷呈。
二、温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咸宁旅游特色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源泉,为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咸宁在温泉旅游发展中却处于尴尬之境——“抱着金娃娃守穷”。
(一)温泉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以沐浴养生为主题的传统温泉旅游转变成为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美容美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休闲方式,项目单一的温泉旅游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目前,大部分游客来咸宁主要是“泡温泉”,游客重游率比较低。除了温泉资源,咸宁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这些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温泉旅游产品单调。
(二)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南京大学张兆干教授在进行SWOT分析后指出,温泉产品开发中要牢记“文化是品牌,是特色”的理念,文化决定温泉产品的生存,应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经典,做足文化挖掘与建设工作。以文化灵魂赋予旅游产品不同的个体性、差异性,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和吸引力。除了记住咸宁是“中国温泉之乡”,游客对咸宁其他文化没有更深体验。因此,咸宁温泉特色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使得温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浓郁,缺乏灵性,无法形成自身特色。
三、咸宁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挖掘
新一代温泉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文化、感悟温泉精神,以享受温泉保健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它将休闲度假旅游与温泉养生功能完美融合,被誉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
体验,是指游客亲身参与,并在参与中思索和体会,得到旅游的乐趣。温泉旅游的魅力不仅仅是温泉沐浴,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一种休闲、健康的外部环境,使游客身心融入其中,感悟温泉旅游所蕴涵的多种多样的文化。
温泉文化涉及温泉内涵、精神及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与沉淀。挖掘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过程,把泡温泉这一看似简单的旅游活动赋予文化的内涵。
(一)温泉旅游文化内涵
温泉旅游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温泉旅游与文化的深层次结合的产物。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综合体,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它包括温泉景观文化、温泉健康养生文化、温泉休闲文化、温泉沐浴文化、温泉地宗教与民俗、温泉文学与艺术等诸多内容。
1.温泉景观文化。温泉地营造自然、轻松、自在的休闲氛围,让旅游者尽情享受远离躁动、亲近自然的舒适,是温泉旅游地开发必然追求的目标。从人的感知出发,景观元素作用不容小觑。世界著名的温泉地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幽静、秀美,植被覆盖率高,营造自然之境,达到“天人合一”。从众多的景观元素中可以选择水体、山体、植被及风格一致的建筑作为要素进行布局设计,从整体上追求哲学中散发出的虚与静,使得游客得以回归自然。
2.温泉健康养生文化。自古以来,温泉是作为一种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疗效的神奇之水而备受青睐的,许多医学古籍和文学作品中对此多有记载和赞美。健康养生文化是中国温泉旅游文化的核心。虽然温泉旅游已经跨过了传统温泉疗养的阶段,其内涵日渐丰富,但在中国悠久的温泉历史中,温泉养生这一文化核心是绝对不能抛弃的。目前,温泉旅游项目的主要产品仍然要抓住健康养生,在此基础上将健康养生文化融入温泉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力求带给旅游者独特的以温泉为载体的养生文化感悟。
3.温泉休闲文化。想让旅游者在温泉地逗留较长时间,必须考虑旅游者浸泡温泉以外的需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及其他活动设计应与泡温泉齐头并进。国外在温泉休闲文化方面的建设经验有:西欧的温泉地往往设有赛马场、体育场、剧院和大型音乐厅等;日本的温泉地周围常建有美术馆、动植物园、博物馆、高尔夫球场和滑雪场等。咸宁也可以结合各温泉地的特点和相关旅游资源,突出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此外,旅游者在浸泡温泉后,往往体力消耗较大,可以在用餐方式、休闲服务上进一步体现人性化。
4.温泉沐浴文化。在不同的温泉地,不同的洗浴形式、洗浴内容本身反映不同的洗浴文化。开发者根据不同温泉地所负载的地域文化,可以着力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洗浴文化氛围。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沐浴方式和具有文化意味的各类沐浴程式。如广东省的御温泉独创了一种温泉沐浴的艺术及文化“御泉道”,即将传统的温泉沐浴程序加以科学化、丰富化、完善化,融合御温泉特点的御文化而形成的尊贵独有温泉沐浴仪式,赋予了温泉沐浴文化新的内涵,让旅游感受到沐浴也是有讲究的。
5.温泉地宗教与民俗。古代很多寺庙建在有温泉的地方,尤以佛教汤院为多。如黄山天都峰下的大中祥符禅院,在唐天佑九年刺史陶雅建寺,号“汤院”,南唐保大二年改“灵泉院”。温泉与寺院的结合,使我国不少温泉地,有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对此可以进一步发掘。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温泉被自然的野趣和周围浓郁的民俗文化包围,受其熏陶与浸染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温泉风情文化。
6.温泉文学与艺术。温泉地山水之美、温泉之奇、泡泉之妙,常常激发文人骚客的创作灵感。不少著名温泉地,如北京小汤山、南京汤山、西安华清池、鞍山汤冈子等,因有不少文人墨客的沐浴观览而留下名篇佳作。这些都应成为温泉地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描写杨贵妃在华清池浴温泉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在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寻找各温泉地文学与艺术文化资源,可提升温泉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二)温泉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策略
现代旅游活动,“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文化决定温泉产品的生存,关系到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咸宁温泉旅游应该以文化为灵魂,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温泉旅游文化,实现从物化到文化化、精神化的转变。
1.以文化为主题,加大温泉旅游关联度。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使得骊山华清池声名远播,华清池利用传说极力渲染,紧扣“唐韵”,通过各式建筑使温泉的神和形完美结合,从而成为传承盛唐文化的温泉典范。华清池以大唐文化为主题,分为九龙湖、唐御汤遗址、五间厅、梨园等多个景区,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盛极一时的大唐雄风。咸宁被誉为“中国温泉之都”,仅在主城区及周边就集中了碧桂园凤凰温泉、温泉谷、三江温泉、太乙温泉、楚天瑶池温泉、温泉国际、汉商温泉、长印温泉、叠水湾温泉、嘉鱼山湖温泉、赤壁龙佑温泉和崇阳浪口温泉等12眼温泉,“一城十二泉”在全国实为罕见。咸宁应该整合自身温泉特色旅游资源,提炼本市温泉特色文化主题,使“十二泉”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关联,形成合力。温泉旅游开发不只是“挖坑、放水、盖房”那样简单,温泉资源是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的,要更多地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相呼应,还要满足游客追求独特的身心综合感受的需求。同时,温泉旅游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需要具体的符号来表达和体现,温泉旅游产品也要依托相应的设备设施才能完整地展现其独特性。因此,有个性并且切合温泉主题的用地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区域的标志和图案等元素都是表达文化的重要形式。总而言之,主题文化提炼后,在此基础上要整合项目、内容,加大温泉旅游资源的关联度,使温泉旅游产品自然融合,浑然一体。
2.以文化为线索,加大温泉旅游广度。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可以增加温泉旅游项目,其旅游内容可根据温泉地相关旅游资源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咸宁旅游资源丰富,应该整合其地方文化特色,让每一位游客感受山水咸宁的特色,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咸宁是一个有特色民俗文化、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人文旅游胜地。依托本地旅游资源,以文化为线索,咸宁温泉旅游可以开发温泉+农家乐项目、温泉=观光项目、温泉=民俗体验项目、温泉=冬季滑雪项目、温泉=养生项目以及温泉=运动休闲项目等等,以此加大旅游产品广度,告别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组合。形成复合型旅游项目:如温泉=农家乐项目,在泡汤养生的基础上,让游客沉浸于美丽的田园风光,品味可口的咸宁的独有的农家菜肴,感受鲜明的乡土气息;同时,还可融入咸宁采茶戏、提琴戏、花鼓戏、巴陵戏、高腔戏等地方戏种的介绍和表演;温泉=观光项目,在泡汤养生的基础上,可利用九宫山、赤壁古战场等景区景点,领略佛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另外,九宫山还可深度挖掘闯王文化,结合大楚文化来进行宣传包装,让旅游者在泡温泉的同时感受咸宁独有的宗教文化。
3.以文化为内涵,加强温泉旅游深度。在具体项目设计中,提倡形式多样化和产品专门化,加强内涵建设。例如,温泉=休闲项目,大多包括水疗、按摩、草药蒸汽、脚部护理、美容美体等步骤,旅游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放松身心且强身美体。但是,这些步骤仅仅是对旅游项目的简单叠加,形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内涵深度的提高。要将文化与温泉结合,就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积淀,将特色文化融入温泉旅游产品中。咸宁是著名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应当让游客在温泉养生的过程中,对此有强烈的认知和感受。首先,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入桂花、楠竹等植物,形成视觉和嗅觉上的冲击;同时,利用假山石体等刻制有关特色植物的介绍,让旅游在泡温泉的过程中了解咸宁的特产、了解咸宁。其次,温泉=养生项目中,可以将“品茗咸宁茶”融入其中,游客在休闲放松的氛围中领略咸宁的茶文化。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品茶有一套程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游客在品茗的过程中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总之,现代温泉旅游应该从“疗养”、“大澡池”的印象中抽离出来,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胜地,成为放松心情、康体养生的旅游目的地,更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将成为温泉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将促进咸宁温泉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