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国防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_国防教育论文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国防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_国防教育论文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防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防教育论文,三代论文,中共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E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2)02-0013-05

在我国,“国防教育”一词最早源自孙中山先生在《十年国防计划书》中专门提出的 《发展国防教育计划》,可惜,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现代中 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P.754),在国防教 育问题上也是如此。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国防教育思想得 以不断地发展和成熟,特别是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更是将国 防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代:“搞好国防教育是赢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防教育思想基本处于起源阶段,尚未形成完 整的内容和独立的体系。

革命早期,党的国防教育工作主要与宣传政治思想工作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通过办 刊物、讲学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的劳苦大众了解中共对时局的主张,认识到中国共 产党“代表一切被压迫民众之利益”,从而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行革命斗争。如 :党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的同时,提出“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并认为 这是解放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脱出现下压迫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P.32)而“中国国民党……集中全力于军事行动,忽视了对 于民众的宣传,因此,中国国民党不但要失去政治上领袖的地位,而且一个国民革命党 不得全国民众的同情,是永远不能单靠军事行动可以成功的”;“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 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2](P.36)。对此,毛泽东同志深有体会:“政 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 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毛泽东《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3](P.3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国 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抗日救亡思想,即不计前嫌,号召全国人民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者,捍卫中华民族的主权和尊严。“政治上、军事上、经济 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5)。[3](P.236)而在战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 便代表党中央在“实现坚决抗战”的“八大纲领”中明确提出开展国防教育的要求:“ ……(六)国防教育。根本改变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 一概废弃。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电影、戏剧、文艺,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禁止汉 奸的宣传”(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7,23)[3](P.320)。 一个月后,著名的洛川会议通过的宣传鼓动提纲中对此要求又予以重申。嗣后,毛泽东 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明确提出“厉行国防教育”。此外,他还提出了以民族精神为主 的教育内容:“教育我国军民大众,一方面提高民族自尊心,另一方面则须纠正军队与 人民中的一些错误思想”、“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1 0)。[3](P.726)“关于文化教育政策。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 族自尊心为中心”(毛泽东《论政策》1940,12,25)。[3](P.726)由此不难看出,此时 ,毛泽东的国防教育思想已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认识到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教育, 提高战斗力,训练自己成为国家民族的劲旅,成为党无战不胜无坚不摧的铁军,乃是我 们部队目前重要的任务”[4](P.95)。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各解放区轰轰烈烈、扎扎 实实地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军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和 造就了一大批抗战人才。

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国防教育思想虽然还不够完整,不够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它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鼓舞民众的斗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 度上说,国防教育是赢得胜利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其中提出的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 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一直成为后来国防教育的中心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国防教育思想逐渐地发展起来。领导集体对国防教育给予了极大 关注,将其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我们容易 地摧毁了外部障碍,那末我们非常突出地感到十分艰巨的工作是重新教育群众,组织和 训练群众,普及知识,同我们接受下来的愚昧、不文明、粗野等遗产作斗争”[5](P.81 6)。

50年代初期,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行了仇视、鄙视 、蔑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动员青年学生和工人参军参战,开展遍及全国城乡 的捐献飞机大炮和增产节约运动,多次组织各界代表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安排 志愿军英模代表回国作巡回报告等一系列生动而卓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如:“必须 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这个运动(指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 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决议要点》1951,2,18)[6](P.34)。1951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醒目标题 报道:“响应祖国号召加强国防建设,二十五万青年报名参加军校”。这些都为抗美援 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战争结束后,国家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向 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国防教育”的社论,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在加强建设祖国的同时, 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经常的国防教育”。特别强调要组织青年学生“在暑期试办军事 训练和探险旅行,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防体育活动,使我国人民特别是我国青年不只是 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而且具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和初步军事知识 ,成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公民”。

为了克服人们的麻痹大意思想和轻敌观念,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国防教育 思想。周恩来同志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加强敌情观念。……如果丧失了对敌人的警惕 ,就不能成为一个军人,尤其不能成为一个革命军人。……和平的时间越长,战争的警 惕性就越容易松懈”(周恩来《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1957,12,24)[7](P.27 4)。贺龙同志也多次提醒大家:“作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能无视帝国主义的存 在而幻想和平,在积极为和平而斗争中,必须准备两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备无 患,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否则一旦帝国主义突然发动战争,我们就会措手不及,就会遭 受无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从事国防工业建设工作的干部都树立明确 的国防观念”(贺龙《在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上的发言》,1961,1)[8](P.228)。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随后不久围绕宣传和贯彻我国第一部《兵役 法》的过程中,国防教育工作又一次掀起了高潮。1955年7月30日,第一部《兵役法》 通过并实施,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在校内受军事训练,并且准备取 得预备役尉官军衔和准备担任尉官职务”。紧接着,在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进 行了军训试点,后又加以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到了1958年8月,中共中央 在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中又对此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为此,全国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人 民武装部,切实加强了对高校学生军训、民兵工作的领导[9](P.50-54)。此外,全国各 地人民开展了“大办民兵师”及“全国学习解放军”等运动,收到了一定的增强国防观 念和提高民族意识的效果。

第二代:“国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建设 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给理论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 ,还包括教育等其它各行各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5 页)。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革命建设初期的积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国防教育思 想逐渐走向成熟,且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提出和平环境下引发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告诫全国人民时刻提高警惕。

邓小平同志在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进行概括时便一针见血地指出:“霸权 主义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11],“虽然 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 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增订本)[12](P.95)。

徐向前元帅也提出:“我们的一贯政策是坚决反对侵略战争,维持世界和平。但是, 和平不能用乞求来取得,战争要靠人民的斗争去对付。我们强调战争的危险,正是为着 引起人们的警惕,团结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切切实实地对霸权主义进行 斗争。……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丝毫也不可以放松对战争 的警惕”(徐向前《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1979,10,2)[13](P.13)。

王震同志在简单回顾新中国历程后提出,“现在天下并不那么安定,虽然世界战争在 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是可能的,但是,局部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我国的 周边也并不十分太平。应当通过国防教育,使人们辩证地看待战争与和平,在集中精力 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国防建设,关心、支持、参加国防建设”;“须知,在和平 时期加强国防教育,使亿万人民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锻炼坚强 的体魄,这本身就是一种国防实力,它可以转化为保卫和平遏制战争的巨大力量”(王 震《加强全民国防教育》,1988,6)[13](P.15)。

二、揭示了国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

国防意识是一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在整个国家和全民族中培养 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革命精神,是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大事,特 别是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加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邓小 平倡导了“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加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 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 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并提出“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 、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12](P.15)。他 还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 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尤其要对青年一代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 高的使命和荣誉”[10](P.219—226)。很显然,邓小平同志将国防教育当成是一种重要 的精神文明建设。

“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提 高全民素质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这也是一种精神文 明建设”(王震《加强全民国防教育》1988,6)。[13](P.15)

三、提出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李鹏在七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国防教育,增 强国防观念”。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责任。随着质量建军的不断深入,人民大众 ——这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担负着铜墙铁壁作用的群体更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国防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势在必行。“国防教育不要单 纯看成是军队和民兵的事情。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的国防教育应当是全民的 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巨大的社会工程。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震《加强 全民国防教育》,1988,6)。[13](P.15)为此,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 ,各级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人民解放军的机关、部队和院校,地方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其他一些系统和部门,都担负起了国防教育的职能,形成了较完整 的国防教育网络体系。

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尤其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 杨尚昆在担任国家主席时曾指出:“大学生的军事训练一定要搞,而且要搞成功。…… 要把学生军训制度化”[9](P50-54)。

正是在这些国防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国防教育工作。一 些经济特区把发展经济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进行。1985年初,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 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出了《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 练试点问题的通知》,“决定从一九八五年九月开始,在全国五十所左右高等院校、一 百所左右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进行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同年9月军训 试点工作正式开始,到1989年试点高校增加到143所。每年仅试点高校的参训学生就达1 5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有数百所院校虽不在试点范围之内,但也自筹资金,组 织学生参加军训,而且长期坚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除此之外,各试点高校还将军事 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国 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第三代:从“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 生长干部”

9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经 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使中国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美国却在极力构筑 其称霸全球的单极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高屋建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 民的国防观念”,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国防教育思想体系。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国防教育思想包括:

一、从战略角度看待国防教育问题。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性问题”[14],“坚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长 治久安的首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没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意识, 轻则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重则要丧权辱国”[15]。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 理。尤其在和平建设年代,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地位的提高会使相当一部分人对未来 过于乐观而忽视了危险的存在。麻痹思想的产生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遏制,将会造成难以 弥补的损失。只有从战略角度出发,“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 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6],居安思危,才能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

二、把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

江泽民早就提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 容,在整个思想教育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应当把它纳入到这个总体系中去”[17] 。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党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全国人民了解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的有效方法。将国防教育纳 入这一体系当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怀,同时也证明 了国防教育在整个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少年,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例如,许多普通高校将国防 教育当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在他们看来,军训是学生进入大学生活的 第一课,是大学生人生的转折点,是锻炼学生的大熔炉。只有让学生接受这一特殊过程 的考验,才能使之更有组织性、纪律性,更具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利于其 完整人格的培养。而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军事理论课则成了对学生进 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钱学森同志曾指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一些军事方面的知 识。而军事理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的兼容性、内容的丰富多彩性正决定了它的素 质教育功能。其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三、将国防教育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一些有助于国防教育深入开展的法律、法规陆续出 台。其中主要有:(一)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防法》。其中第七章“国防教育”,专门对国防教育的目的、原则、形式等 方面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如“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 防知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 责任”;“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 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 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 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等。(二)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九届 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修正案。其中明确提出: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也对国防 教育进行了阐述。如“国家将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轨道,逐步使国防教育社会化、多 样化、经常化、制度化”。(三)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2001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签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它已将国防教育直接上升为一部专门的法律,并系统 阐述了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国防教育思想已 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正式走向了法制化、系统化、成熟化。同年9月,全国人 大又决定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教育真正地走进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生长干部。

在对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成果进行认真评估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在军队急需大批 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提出:“军队 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高 素质人才”。这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生长干部的思想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 国防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我国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和我军干部培训 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国防教育思想与国际先进国家接近的重要表现。

为此,教育部、财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于1999年7月19日 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院校进行试点。随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00年5月3 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又联合下发《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 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确保这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防教育思想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再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跨越世纪的新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 程,特别是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国防教育工作也随之不断地走向深 入,它将对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05-17

标签:;  ;  ;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国防教育思想的历史探索_国防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