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经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经研究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经研究

赵云营 司红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摘 要: 自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承德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挖掘、整理及开发利用,对推动承德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 承德 传统文化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因此,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效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承德区域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时代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解读

(一)新时代

中共十九大的政治报告对新时代做了详细的解读:新时代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历史条件下,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当前实践主题上看,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从奋斗主体上看,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国际视野上看,是中华民族走进舞台中央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的时代。

(二)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关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的一种,具有历史性、公共性、整体性,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与保存下来的,有一定概括性与稳定性的物质化精神形态,并且他能够被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创新性转化。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上层社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艺术、风俗等纯精神抽象性的内容,也包括能体现和承载文化思想观念的物质载体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资源和承德地区发展相结合,进行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是当前承德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新时代背景下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德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5000年的红山文化、1000余年的契丹文化,300多年的皇家文化,信仰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清音会、满族剪纸、满族吵子会、二贵摔跤、宽城滑杆、丰宁布糊画等,除此外,承德还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御泉行宫和潘家口水下长城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上兼具游牧和农耕文化特色的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特色未能显现,并且更多偏向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而教育、文化等方面却明显不足。

政府作公共财政的管理者,要投入适当的资金开展地方文化资源与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创建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其三,加大文物及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力度,制定与执行地方性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具体法律法规。

(二)开发利用方式单一,运作方式僵化

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包括传统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寺庙文化、皇家文化、满蒙民俗文化等。其开发利用方式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利用各种旅游景点和展览馆,向游客和参观者展示承德传统文化,以静态展示为主,缺乏体验性,其利用效率与程度不高。其二,地域元素、民族元素文化产品单一,并且存在和其它地区同质化的问题。如承德传统食品缺少文化内涵,无法满足文化与饮食相兼得的需求。此外,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方式僵化,是在政府主导牵头下,由各个企业参与完成,在这种运作模式中,文化主管部门参与过多,文化企业自主权不足,导致开发利用效率不足。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相关建设人才匮乏

陪同口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为促进双方的沟通,译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平时注重积累,提升语言转换、临场反应等能力。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猜测、解释和概括等策略,提高口译输出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区域间的合作有所发展,但其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

其一,坚持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自觉保护意识。政府、新闻媒体、企业和教育部门共同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在提升承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同时,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其二,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文化资源保护相关基金运作机制。

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实践的检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深深的烙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一个民族生命的体现,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机制、意识形态。所以对于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其措施如下:

三、新时代背景下承德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承德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阿姨的人生经验充分揉进来,比如,过去的人喜欢给婴儿剃茶壶盖的发型,其实背后的道理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囟门,现在的人都知道小孩子不能捂得太狠,跟民间说的“若要婴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是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民间知识都是落后的,将老师讲授的科学知识与她们所掌握的一些生活经验对应起来,告诉她们哪些是对的?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帮助她们把已有的认知进一步清晰和升华,她们的理解会更深刻。

自京津冀协同大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承德在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积极探索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尤其是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之后,承德文化部门和相关企事业,积极依托承德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京津两地的人才与科技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承德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空间影响,更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和加深合作力度。

通过核心素养概念可知,高中学生通过物理教育所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为推动物理实验进步的重要动力来源.物理教师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可有效激发学生物理求知欲.仅有学生物理求知欲、物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物理内涵方可得以体现,也可深化学生物理课程认知.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物理学科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效载体,而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也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密切相关.所以,各高中教师应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二)加大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政策性扶持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化产业、新型化产业,它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其一,制定相关举措,使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分工明确,避免出现政企不分,文化企业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市场运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其二,联合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文化产业调研,分析当前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及承德地方文化产品的供给状况。

承德地方文化资源利用开发方面,是以围绕“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精神展开,以“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为目标开展建设,打造承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其内容主要围绕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设生态文明,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丰宁围场草原风情文化开展。打造了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并初见成效,如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歌舞帝苑梦,华碧峰门民族民间文化主题园区、丰宁大汗行宫产业园、围场文化旅游产业园等。但作为具有毗邻京津、背靠蒙辽交通优势的城市,承德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引留人才机制保障不足,顶层设计匮乏,极大限制了承德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最后,在已有的文化产品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品牌提升,以及开发优质的文化品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促进承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浮选时加入石灰、硫酸及氧化还原剂调浆,保持pH和矿浆电位为一定值,进行浮选试验,浮选时间为4 min,对得到的精矿和尾矿抽滤后进行烘干、称重,以公式(1)计算浮选回收率:

(三)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性要素。一方面,借助各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引进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和建树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提供保障机制和制定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定、家属安置、住房、子女教育、工资待遇等。在培养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人才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加快地方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步伐。承德地区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开发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建立相关学科,培养地方优秀人才,是加快文化建设重要途径。其二,利用互联网+元素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文化资源开发平台,同时创建政校企研一体化的研究运作平台。其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高校做平台,政策引导的模式,开展交流会、展示会,讲座、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培养专业人才。

总之,承德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开展相关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才能成为承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张晓宇.辽宁省朝鲜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经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7(10).

[2]许海燕,王凤霞.试论承德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08).

[3]高淑莲.新常态下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承德市软科学计划项目课题:承德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04A067)。

标签:;  ;  ;  ;  

新时代背景下承德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