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论文_谢彦

长沙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 410001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日常性并发症,总结神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实践经验。方法:针对我院近2年来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剖析,并对日常性并发症的治愈方式进行汇总。结果:6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包括血栓形成、微导管到位失败、弹簧圈移位、脑血管痉挛。结论:为减少神经介入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应加深对神经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的了解,成功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艺,按照医院规章制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技艺来治疗出现的日常性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及时治愈。经实践研究表明,神经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有其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介入;并发症治疗;治疗措施

序言

神经介入治疗俗称血管内部治疗,是医治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介入材质的不断升级和介入技艺的不断提升,神经介入治疗损伤区域小、恢复速度快,获得很多患者的认可。同时,它也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很有可能引发并发症,严重时会伤及生命。为提高神经介入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病机率,作者通过对我院近2年内采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所出现的并发症状及处置方式进行剖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讨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的时候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其中男18例,女42例,就诊年龄为46-72岁,平均年龄51.4岁,行本次治疗时间距起病时间最短为6h,最长30d,平均7.8d。60名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一共有38人,确诊为颈内动脉狭窄的一共有15人,确诊为脑动一静脉畸形的一共有7人。

1.2 方法

患者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之前,都给身体做了常规性检查,并在手术前一天注入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其作用是减少手术中因导管操控而引起的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出现。所有治疗都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展开的,所有患者都在全麻及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右侧股动脉为其常规穿刺部位,穿刺转入部位为6Fr或8Fr鞘。在导丝的协助下将引导管插进去,然后再把微导管安置于患者病变部位,依据不同的确诊状况而使用不同的神经介入治疗办法,或者是安放电解弹簧圈,再或者是置入支架,另或者是注射栓塞剂等。

2 结果

60例患者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6.67%),术中立即经引导导管缓慢注入罂粟碱生理盐水50mL,所有病例均完全开放;动脉瘤栓塞术术中有3例发生弹簧圈移位(5%),处理措施为取出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中有2例发生微导管到位失败(3.33%),后改为外科手术夹闭;1例患者发生血栓形成(1.67%),尿激酶60万单位注入后血栓消失。具体并发症发生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神经介入是当今治疗脑血管疾病最成功的一种办法,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其损伤区域比较小,对身体适应性强,恢复速度快,已被多家医院和医生极力推荐。可是神经介入手术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实施难度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并发症。尤其是高血压、脑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病机率更高。本组临床数据中60例患者10例出现并发症(16.7%),经我们总结常见并发症包括如下几方面:

3.1 血栓形成

常规性原因是引导管或微导管点滴不顺畅、栓塞剂突然注入到瘤动脉或正常血管内。对于前者,医生要时不时查看点滴的速度、压力等变化状况,一旦形成血栓,即刻进行接触性溶栓,常用尿激酶60万单位微泵泵入。本组1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血管血栓凝固,当时发现后立刻手术治疗,手术后未造成神经受损。后者一旦发生就比较难处置,我们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依据瘤体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弹簧圈,以防堵塞严重。

3.2 微导管到位失败

常规性原因是患者血管折曲、变细或转弯时角度过小以及严重血管痉挛。为杜绝此状况发生,手术前后都应该对患者血管进行可行性评价,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可以使用长鞘或柔软度更好的引导管。本组内的2名动脉瘤患者,患侧颈内动脉颈段有一环形折曲。使引导管受到阻碍,致使微导管无法到位,介入治疗必须终止。

3.3 弹簧圈移位

研究数据中显示有3位患者出现弹簧圈错位的并发症。弹簧圈错位也是神经介入治疗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大概是由于栓塞过程中弹簧圈的大小及位置不适宜才诱发这一并发症的产生。针对已经错位的弹簧圈,我们必须用导管将其取出来。对于那些解旋后过长的弹簧圈,我们通常应该采取的措施为把弹簧圈残端送到患者的颈外端处,同时再进行抗凝治疗。

3.4 脑血管痉挛

介入治疗时造成脑血管痉挛的原因是因为血管壁受到介入材质的激发,本组临床数据中有4名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经确诊为血管壁受到激发所引起的。故要求我们行介入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导丝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刺激。我们的处理措施为首先让患者保持安静,并实施办法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再通过引导管直接注射罂粟碱等解痉挛药物,由于血管痉挛过程时间短,我们通常暂停手术。

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主要与手术者的业务水平、适应症的筛选、患者的自身素质等相关。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主要与患者对待疾病的心理状态和采取的处置方式有关联。只有严格的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深知神经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等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对各种疾病的介入治疗技能了如指掌,筛选出对身体适应性强的手术,及时合理的处置并发症,才能使神经介入治疗更有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为减少神经介入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应加深对解神经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影像学的了解,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术,遵守介入操作的操作章程,并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治疗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应及时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王莹.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5(8):54-56.

[2]井玉芳,杨巍,曹海云,等.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462-463.

论文作者:谢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神经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论文_谢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