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慢性疾病[1],其发病机理暂不明确,可能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有关,是50岁以上老年男性常见疾病[2],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刺激症状,排尿踌躇、尿线变细、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等梗阻症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BPH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多[3],严重影响患者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并病程进一步发展,可产生血尿、结石、急性尿潴留以及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等,并具有转化为恶性或癌变的可能。一直以来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近年来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不能手术的病人临床上采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普遍认为上述药物能够成为治疗高龄高危BPH的第一线治疗方法。本研究以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探究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对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TNF-α及PSA水平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5月~2018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年龄70~91岁,平均年龄(77.92±6.35)岁,病程10个月~26年,平均病程(7.64±0.27)年。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随机分配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77.05±6.34)岁,病程10个月~21年,平均病程(7.75±0.28)年;对照组32例,龄71~91岁,平均年龄(78.57±6.11)岁,病程10个月~26年,平均病程(8.45±0.26)年。2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诊断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诊治指南(2014)》[5]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标准;年龄>70岁,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种或一种以上伴发疾病有手术禁忌症的病人,均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3 排除标准①近15 d内或用药期间服用其它治疗前列腺相关疾病的药物、影响患者排尿功能的药物;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膀胱癌、前列腺癌、膀胱结石等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对本研究中使用药物有过敏体质者。1.4方法1.4.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完善常规入院检查,卧床休息,进行控制感染、原发病、消除诱因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片(艾仕列)(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21)5mg/次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00681)初始剂量为睡前服用0.2mg/次,一周或两周后可以加倍服用,常用维持剂量为0.2mg,每日1次。2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28d,共治疗1个周期。1.4.2观察指标1.4.2.1 疗效观察治疗28d后,比较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6]评分以及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1.4.2.2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检测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不抗凝,静置后以2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置于-7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采用引入生物素-链霉亲合素系统Bio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用美国DPC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1.5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17.0 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与方卡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最大尿流率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上述指标水平较低(P<0.05),如表1。表1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比较 (
)Tab. 1 comparison of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prostate volume, residual urine volume, and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 per-and post-and post-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 组别 例数 时间 最大尿流率(mL) 前列腺体积(mL) 残余尿量(mL) IPSS(分) 对照组 32 治疗前 12.39±1.35 49.55±4.99 61.36±6.24 22.73±2.37 治疗后 15.28±1.68* 42.39±4.52* 46.47±4.88* 17.44±1.84* 试验组 32 治疗前 12.49±1.29 50.36±5.04 62.39±6.28 22.39±2.39 治疗后 20.19±2.39*# 37.48±3.82*# 35.05±3.61*# 14.94±1.58*#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2.2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TNF-α、PS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TNF-α、PSA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NF-α、PSA水平较低(P<0.05),如表2。表2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比较 (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 alph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level pre-and post-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
) 组别 例数 时间 TNF-α(pg/mL) PSA(ng/mL) 对照组 32 治疗前 441.57±45.85 9.25±1.05 治疗后 309.23±32.66* 5.33±0.58* 试验组 32 治疗前 440.46±46.73 9.27±1.22 治疗后 225.57±24.07*# 3.25±0.37*#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2.3 安全性评价试验组出现1例头痛头昏,2例耳鸣,1例视力模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出现1例头痛头昏,1例双眼胀痛,1例乏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 (3/32),2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 讨论现代研究统计,50岁以上约有50%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在前列腺增生的老人中仅有48%的人才出现临床症状[8]。本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近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所遗留的后遗症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功能差的患者以及一些不愿意手术的高龄患者其因排尿困难生活质量未得到改善。对于这些病人盐酸坦索罗辛是现今研究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较为支持的药物[9],通过改善膀胱、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的功能来改善排尿症状。非那雄胺片是5-α还原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激素调节机制缩小前列腺体积,缓解临床症状,使尿流率增加,延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疾病进展[10]。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最大尿流率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上述指标水平较低(P<0.05),证实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TNF-α是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坏死的物质[11],主要产生于单核-巨噬细胞,正常人机体内TNF-α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以及抗肿瘤的作用,过度分泌导致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的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存在癌变的风险,TNF-α水平较正常人高,对前列腺造成损害[12]。血清PSA是一种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13],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导管系统内,能够帮助精液凝块水解液化,与男性生育力有关[14]。一般认为,血清PSA<4.0ng/mL为正常,PSA>10ng/mL存在癌变危险[15]。我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NF-α、PSA水平较低(P<0.05),证实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对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效降低血清TNF-α及PSA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的临床疗效、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证实了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对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血清TNF-α及PSA水平,药物安全性高。参考文献[1]李淑霞, 黄俊.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重庆医学, 2013, 42(10):1192-1194.[2]廖亚军, 陈萍, 郭瑜,等. 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剜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6):652-653.[3]孙正钦, 高宏君.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激光治疗进展[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 37(4):277-280.[4]蒋晓璇. 盐酸坦索罗辛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25):6091.[5]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王建业等(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J],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245-266.[6]沈丹, 曹萍, 李睿,等.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联合前列腺体积检测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2):55-58.[7]辛玉宏, 赖建生, 赵国平,等. 前列腺增生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性[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4, 19(3):186-189.[8]俞婉莲.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J]. 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4):71-72.[9]安琪,刘德忠,陈一然等.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系统回顾及更新荟萃分析[J]. 中国性科学杂志, 2015,24(10): 35-46.[10]罗庆妮. 非那雄胺片联合热淋清颗粒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J]. 中国药业, 2013, 22(8):124-125.[11]屈芳, 左群. TNF-α与骨骼肌损伤和修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 32(1):84-88.[12]王磊, 刘致中, 杨磊, 等. 合并组织学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 IL-6, TNF-α表达的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 29(9): 787-790.[13]公艳玲, 杨佩秋. 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05):742-743.[14]牛玉春, 苏剑斌. 血清 PSA 检测在健康体检前列腺癌筛查中的应用[J]. 人民军医, 2014, 57(11): 1244-1245.[15]邹恩泽, 才艳红.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10ng∕ml时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4):1641-1641.
论文作者:吴成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前列腺论文; 患者论文; 血清论文; 水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前列腺增生论文; 盐酸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