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颖,浦波

肠道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颖,浦波

陈颖 浦波(222医院心肾内科 132011)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78-01

慢性肾功能衰竭(CFR)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临床症候群,现代医学多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方法治疗,虽不同程度缓解病情,延长生命,但因费用昂贵及条件限制尚不能普及应用,因此,发展其他替代疗法是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近2年我科采用肠道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1、基本原理:

(1)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对肠道透析主要药物-大黄的治疗作用,国内研究甚多,已证实大黄灌肠后,粪氮量增多,血尿素氮下降,血肌酐稳定或略下降,血磷水平下降,慢性肾衰进展和恶化被延缓。

(2)研究表明直肠周围有丰富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不经肝脏、胃和小肠,提高了血药浓度,也减少了胃肠道刺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肠黏膜具有半透膜特性,既有分泌功能又有吸收功能,能有选择地排泄和吸收。向结肠中灌入透析液,借助由结肠黏膜分开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透析液中溶质浓度及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物质。

(4)研究证实:正常人每日摄入蛋白后,其代谢产物及毒素75%从肾脏排泄,25%由肠道排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肠道尿素的排出量从占正常总量的25%上升至80%。尿毒症患者肠道内每日排出尿素约70g、肌酐约2.5 g、尿酸约2.5 g、磷约2g,明显多于尿液中每日排出的含量,为结肠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临床资料:

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6-72岁,

治疗前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恶心、呕吐、尿少、浮肿。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在350-830umol/L,血尿素氮在18-33mmol/L,伴有不同程度贫血及酸中毒。

3、方法:透析液由生大黄10g,煅牡蛎30g,蒲公英20g,水煎

后加温水500-800ml(温度39-41℃),保留灌肠90-1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5~7 d,连续观察3个疗程。

4、结果:经上述治疗,

(1)有效28例:其中显效21例,包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幅度15-30%;有效7例,包括临床症状改善,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幅度3-13%;总有效率87.5%。

(2)无效3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肾功肌酐、尿素氮较前增高。

5、结论:

(1)肠道透析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具有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较易推广。

(2)肠道透析能保护残余肾功能,有效减慢肾衰竭进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经结肠透析后,临床主观症状如胃纳差、乏力、睡眠改善,无营养不良等症状发生。通过结肠途径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减轻消化道的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4)肠道透析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只需1-2名医护人员,对于医疗单位可以在不增加太多工作量基础上增加经济收入。

(5)众所周知,血液透析延长患者寿命同时,也面临费用高昂,丧失了残存肾功的弊端,如果血液透析间期适当采用肠道透析治疗,或能最大限度保留残存肾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肠道透析对于轻中度肾功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需要患者配合并能坚持连续治疗,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宣教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论文作者:陈颖,浦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肠道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颖,浦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