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大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盛艳萍[1]2004年在《大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建立了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大葱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并对其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内源激素的作用机制,并对大葱组织培养中外源激素的合理添加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试验通过对大葱不同器官:幼叶、根、花蕾和成熟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成熟胚为最佳外植体,诱导率高且稳定;花蕾次之,关键是掌握幼蕾的时期;幼叶和根较难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大葱成熟胚在添加2,4-D1.0-2.0 mg.l-1+6-BA2.0-4.0 mg.l-1的培养基上都可产生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其中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为2,4-D1.0mg.l-1+6-BA2.0mg.l-1。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初期以2,4-D1.0 mg.l-1+6-BA2.0mg.l-1为好,2,4-D浓度过低或者代之以NAA都会导致愈伤组织过早的进入分化阶段,不利于增殖。继代培养后期应适时降低2,4-D浓度,以使愈伤组织能保持较好的分化性能。大葱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组合以NAA0.5 mg.l-1+6-BA1.0 mg.l-1为最好,分化率达81.67%。6-BA浓度升高虽然可以提高分化率,达83.33%,但是极易导致严重的玻璃化。大葱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后应及时转移到MS0培养基上,以逐步消除玻璃化现象,保证不定芽的正常生长。驯化移栽大葱再生苗的最佳基质为未灭菌的蛭石与草碳的混和基质(蛭石:草碳=1:1),可能是其透气性和保水性比较适合大葱再生苗的生长。大葱成熟胚诱导30d的愈伤组织分别在2,4-D 1.0mg.l-1+6-BA2.0mg.l-1和2,4-D0.5mg.l-1+6-BA2.0mg.l-1各继代30d,然后转移到NAA0.25 mg.l-1+6-BA1.0 mg.l-1培养基上或仅降低2,4-D浓度,可诱导胚状体的产生,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说明2,4-D对于大葱胚状体的产生有抑制效应,而NAA则可能有促进作用。大葱的花蕾和愈伤组织都对抗生素Kan有很高的抗性,在Kan浓度高达200.0 mg.l-1时也有一定的存活率,愈伤组织甚至还能以36.35%的增长率缓慢生长,这与许多其它单子叶植物类似;相对而言,大葱对抗生素G418则较为敏感,在G418浓度≥30.0 mg.l-1时就可被完全致死。因此,在以nptⅡ作选择标记基因的大葱转基因工作中,G418较适合作筛选剂。大葱成熟胚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试验表明,生长素对大葱的离体再生表现为阶段效应,在愈伤组织诱导的启动阶段含量很高,有积极作用;在不定芽分化的启动阶段含量降低,有负作用。脱落酸在愈伤组织诱导初期含量明显下降,中后期含量也很低,可能有负调控作用。赤霉素在分化过程的含量明显高于继代培养过程,可能对大葱愈伤组织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在不定芽分化后期,即玻璃化发生期,含量急剧上升;在玻璃化芽转变为正常芽的过程中显着下降,因此推测可能是导致大葱不定芽玻璃化的主要因素。

苏华[2]2006年在《日本大葱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为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蔬菜。近年来,随着出口蔬菜的发展,大葱出口量逐年增加。为保证大葱出口需要,我国自日本引进了较多的大葱品种。但由于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不同,生产上常常因品种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特别是大葱越冬过程中经常遭遇低温伤害或导致早春抽薹,严重制约了大葱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本研究以我国主栽品种章丘大葱为对照,对从日本引进的大葱品种进行了主要性状的比较与鉴定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大葱品种越冬栽培效果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通过对20个日本引进大葱品种的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了长宝、春味、高冠、田喜、元藏等品质优良的大葱材料,这些材料商品性好,丰产性好,植株挺直,紧实度较高,生长势强,直立性好,耐热、耐寒性强,都可以推广种植。2.以章丘大葱为对照,对引自日本的不同大葱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大葱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增加,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变化显着。热害指数随高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但不同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表明不同大葱品种的耐热性存在显着差异。通过计算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高温胁迫下大葱各生理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以田喜与长宝的耐热性较强,显着高于章丘大葱,而春味与元藏的耐热性则较差,高冠与章丘大葱差异不大。3.通过测定丙二醛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等抗性生理指标,并运算其隶属函数,证明了大葱越冬栽培过程中,

盛艳萍, 杨建平, 张松, 齐宪磊, 李新成[3]2005年在《大葱成熟胚离体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对大葱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大葱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ZR在3d时含量达峰值,可能是导致6d时增长率最高的主要原因,ABA在此过程中可能为负调控因子。GA3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继代过程,说明其对大葱愈伤组织的分化有重要作用。适当高的6BA与NAA比值有利于芽的分化,但是细胞分裂素类浓度过高时则会对不定芽造成伤害。

刘莹[4]2006年在《苹果矮化砧木P_(59)和SH_(40)离体叶片再生的研究》文中指出利用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重要手段,也是苹果栽培发展的必然趋势。苹果矮化砧果苗具有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等优点,因此国内外学者对矮化砧木的育种十分重视,并已选育出大批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矮化砧木。但这些矮化砧木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利用离体叶片再生技术是改良砧木的有效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苹果矮化砧木P_(59)和SH_(40)为试材,对影响叶片再生的主要因素即激素种类及配比、叶外植体的选择及处理、培养条件、叶片极性、成熟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P_(59)和SH_(40)高效、稳定的叶片再生体系,从而为其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同时对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多胺和激素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产地琼脂及浓度对试管苗的生长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青岛琼脂时,试管苗生长粗壮,茎叶形态正常,叶色浓绿,叶片较老。使用广东琼脂时,部分试管苗茎叶畸形,叶片嫩绿,玻璃化现象严重,提高琼脂浓度,可显着减少玻璃化现象。使用广东与青岛琼脂组合时,在广东琼脂不高于5.0 g/L的情况下,试管苗生长粗壮,茎叶形态正常,叶色嫩绿,无玻璃化现象。综合株高、节间长度和顶部叶片数各指标及试管苗生长情况考虑,使用广东琼脂4.0g/L+青岛琼脂2.0g/L组合,试管苗生长状态最好。 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再生影响很大。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BA和TDZ均可显着提高P_(59)和SH_(40)叶片再生率,但用TDZ再生效果最好,其效率比BA高出许多倍。TDZ诱导P_(59)和SH_(40)离体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 mg/L、8.0mg/L,再生率可分别达到85.62%、74.52%。生长素NAA对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是必需的,在只含细胞分裂素不含生长素的再生培养基中,P_(59)叶片不能再生不定芽,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NAA后,叶片却有了一定的再生能力。NAA最适宜的浓度为0.1mg/L。 3、暗培养对叶片再生不定芽是必要的。研究发现,叶片接种后完全光照培养不能再生不定芽,经过暗培养处理可显着提高叶片再生率,但暗培养时间过长会抑制不定芽的再生,最适宜的暗培养时间为20d。 4、试管苗的苗龄对叶片再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苗龄过小,叶片发育不成熟,叶片面积很小,再生率低;苗龄过老,叶片衰老,再生能力下降,最适宜的苗龄时间为25~30d。 5、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有很大差异。研究发现,叶片基部再生能力最强,其次为叶片中部,叶片顶部的再生能力最差。 6、操作方式对叶片再生不定芽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切割明显促进叶片再生,叶片正放再生效率优于反放。 7、不同的添加物对叶片再生影响不同。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范围内,CH可显着提高叶片再生率;AgNO_3抑制不定芽的再生,使用AgNO_3后再生

卢爱华[5]2009年在《丽格海棠离体再生过程中酶活性及激素含量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建立了丽格海棠的高效再生体系,为丽格海棠种苗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并对再生过程中酶活性和植物激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器官分化与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变化的关系,为形态建成理论和器官分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其主要结果如下:1丽格海棠再生体系的建立:(1)以MS+6-BA 0.4 mg/l+NAA 0.1 mg/l+30 g/l蔗糖+6 g/l琼脂为培养基,先在10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14 d,后移到2000 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可达100%;(2)在2000 lx的光照条件下,以MS+6-BA 0.3 mg/l+NAA 0.1 mg/l+30 g/l蔗糖+6 g/l琼脂为培养基时增殖系数最大;(3)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基中NAA浓度为0.1 mg/l时生根效果最好;(4)泥炭土与珍珠岩比例为1:1为基质时,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100%。2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再分化过程中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在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下降。3丽格海棠再生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1)不定芽诱导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3~15 d迅速升高,15 d时达到最大值896.27 U/(g.min)·FW,在16~24 d酶活性迅速下降;(2)在1~15 d和15~24 d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3 d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为13.05 mg/(g·min)·FW;(3)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0~15 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再分化成不定芽的过程中(15~24 d),酶活性先迅速升高后下降;(4)在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再生过程中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1)IAA含量在丽格海棠叶片不定芽诱导过程中一直处于下降状态;GA_3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过程中(0~15 d)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再分化过程中(15~24 d)GA_3保持在较高水平;ZT在接种的第1 d含量迅速下降,在1~15d,ZT含量呈现一个类似“M”型的变化,15~18 d ZT含量迅速升高,随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ABA含量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过程中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再分化过程中处于呈下降状态;(2)ZT/IAA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前期(0~9 d)缓慢上升,脱分化后期(9~15 d)上升后又迅速下降,愈伤组织形成后(15~24 d)一直处于上升状态;ABA/IAA和ABA/ZT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不大,不同的是,后者的变化趋势更加平缓;GA_3/ZT在整个过程中变化很大,在6~18 d迅速升高迅速降低再次迅速升高迅速降低降低的趋势;(3)在丽格海棠叶片脱分化过程中,6-BA和NA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再分化过程中6-B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保持在平稳状态的趋势,NAA含量呈现稍微降低后处于保持在稳定状态;整个过程中NAA含量均高于6-BA。

刘照坤[6]2012年在《洋葱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的诱导》文中研究表明洋葱(Allium cepa L.),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有保健食品的美称。洋葱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传统育种方式上存在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等难题。建立洋葱高频体外再生体系,对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洋葱在育种上存在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的加倍,产品的营养器官具有巨大性,营养成份含量高及抗逆性强等优异特性,多倍体育种可以大大增强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技术手段得以应用,并伴随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洋葱以营养器官肉质鳞茎为产品,其多倍体育种在洋葱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可以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洋葱品种‘W465’的幼嫩花序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幼蕾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激素配比及浓度对洋葱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和生根驯化的影响,以建立洋葱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洋葱幼嫩花序为最佳外植体材料,在含有1.0mg·L-12,4-D+1.0mg·L-16-BA的B5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为100%,添加1.0mg·L-1TDZ的B5培养基再生芽分化率为78.13%,1/2MS+0.01mg-L-1NAA可诱导生根,驯化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洋葱品种‘W465’幼嫩花序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秋水仙素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方法、处理浓度与时间。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的浓度为0.10%时,浸溃法处理愈伤组织24h,愈伤成活率为60.00%,经倍性鉴定,获得了3株四倍体植株。本研究以洋葱幼嫩花序为外植体,建立了高频离体再生体系,为洋葱的遗传转化研究和多倍体的离体诱导奠定基础。通过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技术诱导洋葱愈伤组织,获得了四倍体植株,为洋葱多倍体诱导提供了技术支持。

张玉喜[7]2003年在《大葱组织培养及其遗传生化分析》文中认为建立以章丘大葱种子为外植体的组培体系,并对继代培养过程中玻璃苗产生的影响因素、试管苗的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组培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以大葱种子为外植体,在MS+2,4-D2.5 mg.L-1+BA0.5 mg.L-1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86.95%;由继代3次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芽点,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2.0 mg.L-1,诱导率为63.9%;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为94.19%;移栽成活率达83.3%以上。该组织培养体系大大提高了大葱组织培养的工作效率。2.从植物激素、蔗糖、琼脂浓度叁个方面对大葱组培过程中玻璃化苗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细胞分裂素BA浓度增加,玻璃化现象越严重,BA浓度以2.0 mg.L-1为适宜。在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和琼脂浓度与玻璃化苗数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2和r=-0.990,蔗糖浓度以3%、琼脂浓度以1.2%最佳。在试管苗诱导和继代过程中,增加光照强度也是降低试管苗玻璃化的一种有效手段。3.大葱组培过程中正常苗和玻璃苗的酯酶电泳分析表明,玻璃苗少了Rf0.0852、Rf0.457两条带,多了活性较高的Rf0.229带,控制酯酶的基因可能与试管苗玻璃化的性状表达有密切关系。从正常苗和玻璃苗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可以看出,玻璃苗除具有正常苗的大部分原带型外,同时出现了较高分子量的4条带,这4条带可能是玻璃苗对不平衡的生长因子反应时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其它谱带无明显变化,这些可能是植物在正常苗和玻璃苗两种生长发育状态下都需要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它们的结构基因在两种生命状态时都始终处于活跃的表达状态。4. 对在MS+2,4-D2.0 mg.L-1+BA0.5 mg.L-1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细胞学观察表明,愈伤组织的染色体变异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在愈伤组织中,变异细胞大多以亚二倍体为主;而由继代10次后分化的再生植株中,四倍体的变异细胞占多数。同时对继代1次、10次的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叶片四个DNA样品进行RAPD分析,50个随机引物中有一个引物(S26),在继代10次的愈伤组织、及其诱导分化的植株的叶片中扩增出一个大小为1200bp左右的稳定多态性片段。结果说明继代过程可导致DNA分子碱基的变化,而DNA分子碱基的变化可能是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丽[8]2011年在《洋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筛选》文中提出洋葱,百合科葱属蔬菜作物,是世界第四大的蔬菜作物,在我国广为栽培。洋葱栽培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由于洋葱是二、叁年生异花授粉、异质性强、花器结构小、单株结籽少、自交2-3代后易发生退化、甚至失去育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常规育种上一直存在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等问题,因而目前在我国洋葱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大多数为国外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却是廖廖无几。而原生质体不仅可以进行病毒侵染机理等基础研究,还是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且原生质体融合还可以克服不同物种细胞间的不亲和障碍,为实现远源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培育新种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外植体获得的洋葱再生体系的建立,利用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得到高产量的原生质体,探讨了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旨在建立洋葱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体系,为以后导入一些优良的目的基因及原生质体融合等遗传操作,最终创造优良的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洋葱无菌苗鳞茎盘再生体系: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mg/L+6-BA1.0mg/L,出愈率都在90%以上;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NAA0.5mg/L+6-BA 1.Omg/L,芽分化率为81.67%。2、建立了洋葱花蕾再生培养体系:愈伤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2mg/L+6-BA4mg/L,花蕾出愈率38.33%,平均愈伤率63.83%,直接芽诱导率为3%,均为各组合最高值;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6-BA 2.0mg/L+NAA 1.Omg/L,诱导率可得77.88%。3、选用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确定了洋葱愈伤的渗透压为0.6mol/L。4、建立了洋葱愈伤原生质体快速分离体系:(1)以愈伤组织为游离材料的的最佳酶液组合为0.6M甘露醇+0.1%MES+2.0% Cellulase Onozuka R-10+0.1%PectolyaseY-23+0.5%Macerozyme R-10,溶于CPW溶液中,pH为5.8,在25℃黑暗条件下,酶解5-6h为最佳。筛选条件时,离心600转/min,培养12d的愈伤材料为最佳条件。(2)原生质体培养初步研究发现:洋葱悬愈伤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法和液体浅层培养法,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在MS+1 mg/L 6-BA+1 mg/L NAA+O.1%水解酪蛋白+0.2mol/L葡萄糖+0.2mol/L蔗糖+0.6mol/L甘露醇,培养基上观察到长壁的原生质体,只有观察到第一次分裂,以后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发现。

宗红[9]2007年在《大葱组织培养及其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大葱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秋水仙碱处理种子诱导多倍体对成活率及种芽变异形态的影响、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相结合的诱导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诱导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以大葱成熟胚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分别为: MS+2,4-D2.0 mg/L+BA1.0 mg/L、MS+2,4-D0 mg/L+BA1.5 mg/L、MS培养基。2秋水仙碱处理大葱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了种子状态、浓度、时间、温度四个因素对出苗率的影响,从种子状态、浓度、时间叁个方面对种子发芽后的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萌动种子的出苗率最低、致死率高、种芽的加粗变异率最高,处理时间对加倍效果的作用要大于浓度。经秋水仙碱处理得到了大量加粗变异的种芽,但是,由于受秋水仙碱的毒害,抑制根尖的生长,在后期的生长中逐渐干枯死亡。3深入研究了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碱相结合的多倍体诱导技术。试验采用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和秋水仙碱溶液浸泡两种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从而筛选出最佳的诱导方法和最佳的秋水仙碱处理浓度和时间。经染色体数目鉴定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的诱导四倍体细胞(2n=4x=32)的产生(大葱为二倍体植物,正常染色体数为2n=2x=16)。但是,加入培养基法无论在诱导率上还是在操作上都优于液体浸泡法。其中以在培养基中加入0.08%秋水仙碱,处理4d的诱导效果较好,加倍率达26.0%。研究发现,在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经秋水仙碱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化现象极其严重、不定芽分化受阻、诱导率在后期培养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试验改变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琼脂、蔗糖、2,4-D、BA),表明,在不添加2,4-D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蔗糖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褐化现象的发生(60 g/L)、提高芽分化率(40 g/L); BA浓度过高不利于芽分化,应选择适中的浓度,本试验BA浓度为1.5 mg/L时芽分化率较高;琼脂对褐化现象的改善及芽分化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试验得到了2种嵌合体植株,一种为同时具有叁倍体和二倍体细胞的植株,另一种为同时具有四倍体和二倍体细胞的植株。对秋水仙碱处理前后大葱愈伤组织SOD、POD、C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后,POD、CAT活性变化规律相似,短时间处理,随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增加;长时间处理,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SOD活性的变化与POD、CAT有所不同,低浓度下活性变化趋缓、不明显,在相对较高浓度,长时间处理下则酶活性增加,这很可能是因为SOD对秋水仙碱的适应性较强,在POD、CAT不能适应条件变化时,SOD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

代月[10]2013年在《洋葱体细胞胚发生及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洋葱成熟种子(雄性不育系10-8F)为外植体,研究了体细胞胚发生和植物体高频再生途径,为洋葱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洋葱遗传转化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研究培养基种类、2,4-D浓度、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的2,4-D和40g·L-1的蔗糖,培养50 d后出愈率达80.3%。通过研究不同培养天数的愈伤组织、培养基成分及光照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培养15、30和60 d的愈伤组织相比,从培养45 d的愈伤组织中更易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将培养45 d的愈伤组织接种至JNH4+/NO3-配比为30/30 mM的MS附加2.0 mg.L-1的BA,0.25 mg·L-1的2,4-D和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并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时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其诱导率达88.9%。利用生物反应器可大量增殖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效果在完全浸没反应器中显着好于间歇反应器,在3 L完全浸没式反应器中接种5 g·L-1的胚性愈伤组织,通气量调节为0.1 vvm时最适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鲜物重和干物重分别为102.2、9.5 g,增殖系数达9.2。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观察结果发现,愈伤组织培养10 d左右时表面开始出现球形颗粒,为浅黄色,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球形颗粒不断增多,40 d时长满整个愈伤组织表面,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对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的结果发现,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小但核大,多为圆形,排列整齐,染色深,细胞质浓厚且细胞间隙较小,多发生在愈伤组织近表层。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液泡大但核小,形状不规则且排列杂乱。为了得到成熟体细胞胚,将反应器内增殖后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含不同浓度蔗糖和VBl的MS培养基中,结果表明将MS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调节为20g·L-1, VB1含量调节为10 mg·L-1时有利于体细胞胚的成熟;在体细胞胚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的ABA时,体细胞胚发育一致,萌发率达到90.3%,平均每个外植体可获得6个成熟的体细胞胚。成熟的体细胞胚接种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可获得完整的植物体,将试管苗移栽到不同的栽培基质中进行驯化,在1/2珍珠岩+1/2蛭石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0.8%。

参考文献:

[1]. 大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D]. 盛艳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日本大葱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鉴定[D]. 苏华.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3]. 大葱成熟胚离体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 盛艳萍, 杨建平, 张松, 齐宪磊, 李新成. 园艺学报. 2005

[4]. 苹果矮化砧木P_(59)和SH_(40)离体叶片再生的研究[D]. 刘莹. 河北农业大学. 2006

[5]. 丽格海棠离体再生过程中酶活性及激素含量的变化[D]. 卢爱华. 暨南大学. 2009

[6]. 洋葱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的诱导[D]. 刘照坤.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7]. 大葱组织培养及其遗传生化分析[D]. 张玉喜.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8]. 洋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筛选[D]. 陈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11

[9]. 大葱组织培养及其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D]. 宗红.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10]. 洋葱体细胞胚发生及再生体系的建立[D]. 代月. 延边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大葱再生体系建立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