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

王 馨/西南医科大学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马克思大众化的历程和经验,利用时代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结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些基本经验的认识,有助于对“三化”的领会。新时代青年们应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关键词: 新中国70周年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历史经验

一、7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同志一生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首要的贡献。他围绕什么是“大众化”、为什么“化”、怎么“化”、“化”什么、“化”谁、由谁去”化”全方位、系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有着深刻的认识,是他能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是他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因,他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路在邓小平同志反对“两个凡是”的基础上逐渐开辟;邓小平同志以身践行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更高的战略视野,对即将进入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谋划与安排。

江泽民同志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情和时代都有许多新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持科学指导思想,深刻分析时代特征、把握中国新国情,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认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在时代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让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通过强调创新的思想理论必须应用,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塑造人民,以真正帮助人民、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胡锦涛同志深刻把握我国实践新特征、时代新背景,既关注人民命运,又结合国内外发展态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成形,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之后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性, 他从价值取向、主要内容、实践基础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意见。党员干部要做带头人、示范者,在人民群众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最重要体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实践指导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课堂和教材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向社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7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一)注重继承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2,判定系数R2为0.9687,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9683,F=2221.46,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7.25%。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具体的生活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每一代领导人都关切的事,如毛泽东同志在阐释差别与矛盾时说:“一切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差别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具体的矛盾”。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邓小平同志直接采用了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如"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恰好就是一场生动、系统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宣传的最形象的展示。

(二)注重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拖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从客观现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来确定自己的主观思想和行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立足于根本,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要求。

(三)注重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先锋队,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头学习和研究。必须让那些真正学习、真正理解、真正信仰、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队伍走在前列。我们要把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变为人民理解和认同的思想必须有执政党的指导,让人民内心理解并自觉形成信念,人民群众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使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才能真正普及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玉雕工艺一直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一门手艺,但原料大多数以翡翠和田玉玉石为主,若在硬度仅次于钻石的蓝宝石上雕刻,那绝对是一件十分考验工匠能力的事情。而就在“中国蓝宝石之都”的昌乐,有这样一位堪称“国家级”的蓝宝石雕刻大师——刘海。可以说,是昌乐蓝宝石成就了刘海的雕刻之路,而刘海的雕刻艺术又让昌乐蓝宝石的光芒更加闪耀。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467.

①江泽民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12.

注释: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92.

注重民族与世界相结合,既坚持中国实际,又体现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时刻坚持把“国家取向”和“全球定位”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视角观察世界,做出对世界、国家及党的基本形势全面而科学的判断,加强话语体系的建设,让话语优势发挥出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立足中国国情,体现“民族向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拥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坚持唯物史观、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应对角色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新活力、共产党执政经历着新考验、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最好的时期、世界正处于大变化阶段,在思考人类命运、诠释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民族”与“世界”双重向度的结合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篇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应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然后要注重结合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创新它,“不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结合我们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与时俱进,这就体现了继承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我们根据中国具体实际的不断变化。

A 52-year-old man with compensated alcoholic cirrhosis presented for follow up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and multiple duodenal polyps were found.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6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2:456.

3.1 出血的机制及诱因 手术后出血是痔疮疾病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为术后肛门局部疼痛刺激致括约肌痉挛收缩,加之肛门内填塞物压迫堵塞,使直肠内出血时血液倒流于结肠。肛管直肠的齿线区附近有极其丰富的血液供应,痔上动脉、痔中动脉、痔下动脉及骶中动脉均在此相互交通,吻合成网,易出血。按出血的类型又可将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痔疮疾病手术后出血这一并发症严重影响肛门病患者的手术质量、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如何减轻痔疮术后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毛泽东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1~32.

相对于以往的生物学教学,STEM教育首次引入了“工程学”的内容。在工程学中,工程师是最重要的角色,他们运用系统的过程、数学工具及科学知识来开发、建模、分析、改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STEM教育就是去创造一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去主动探究,从而将STEM教育的特性运用到学习与实践中。以STEM理念来建构生物学模型,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认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是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STEM理念所建构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以下特点。

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5-18.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3]陈占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4]陈曙光.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思[J].武汉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8(8).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1).

作者简介: 王馨(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西南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