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一念-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的界定论文

千里之行,始于一念-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的界定论文

千里之行,始于一念*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的界定

石佳燕

(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 议论文概念的界定对作文审题的准确性及思路的展开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核心概念都不清晰,后面的思路展开就都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树。要树立从材料语境界定概念的原则,利用概念的对立面,对核心概念进一步界定。寻找相似概念,在与相似概念的辨析中,找出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对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 核心概念;高中议论文;语境;对立;相似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学生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审题,偏题离题是影响作文分数的主要原因。而在笔者近几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发现高三学生议论文偏题的实际根源其实对文题中核心概念的界定不准确。议论文概念的界定对作文审题的准确性及思路的展开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核心概念都不清晰,后面的思路展开就都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写作者对所议论问题使用的关键概念,对所持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作必要的界定和阐释,这样才能把观点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如2015年全国课标II卷要求写谁更具风采,就需要对“风采”有明确的界定;如2018年天津卷写“器”,就需要对“器”进行清晰的界定;又如2019年全国一卷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劳动的演讲词,学生首先就要对劳动的准确界定。有时候核心概念还不只一个,也可多个, 如2017年全国I卷要求选出两三个关键词写出眼中的中国,要建立关键词间的联系,就需要考生对所选的关键词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对核心概念界定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所谓特种教育,就是指在特种区域推行的社会教育,是国民政府为配合其对共产党领导的赣鄂豫皖闽农村根据地的军事围剿而实施的教育[25]。特种教育主要在中山民众学校中实行,中山民校主要包括成人班、妇女班、高级班、儿童班等。在这里主要讨论特种教育中的儿童班。

一、无视核心概念的存在,随意替换概念。

不少学生缺少抓住核心概念的意识,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停留在一种表层肤浅的、模糊的理解上,所以对核心概念的认识也非常模糊,甚至无视其存在,那么审题的正确性就真的无从谈起了。比如在一道核心概念为“相信”的文题中,很多学生把相信直接替换为完全不同的信任、信念、信仰等概念,那么论述的方向一开始就走错了。

二、无视材料语境意识,随意扩大或泛化核心概念。

而有些作文题,学生虽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论述,但是在概念阐述的过程中,过度泛化概念范围,以致作文的思路也发生偏离。如一篇写关于扶贫的作文题,材料中提到的贫困,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贫困,可以在分析经济贫困的原因时提高存在精神上的贫困,但在概念界定时不应该把材料中的贫困界定为经济富足,而精神贫困者。又如前面所提2019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劳动”,从材料的阐释来看,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界定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再如一篇写关于阅读名著的作文,学生把名著等同于所有的文学作品

三、与相近概念混淆,对核心概念界定模糊。

更多的作文材料时仅有一些相关外延的阐释,如前面提到的2019年高考作文题写劳动,材料在表述不同观点时已经提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洒扫庭除,科技进步那么快,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劳动那么苦那么累,这些都是对劳动外延的阐释,我们可以把握到材料中提到的劳动不是所有的劳动类型,应该侧重指的是体力劳动。

比如有一篇写痛感新闻的时评作文,材料中虽没有直接定义痛感新闻,但列举了三则痛感新闻: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事实上这就是对痛感新闻的外延阐释,我们从中可以准确地对痛感新闻的特点进行概括,痛感新闻就是是让读者感到痛心,痛惜的反映社会负能量的新闻。

明确的概念主要包括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表现形式可以有下定义和做诠释等。有些作文材料已经对核心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就要对明确的定义进行重点研读,提炼出一些特征的表述和限定性的重点词。比如前面提到的关于碎片化阅读的作文题,材料中已经明确写到: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那我们可以注意到,碎片化阅读首先是一种阅读模式,其次它的阅读载体可以是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这就区别于传统的纸质媒介。阅读的特点是不完整,断续的,区别于连续的完整的阅读。这样对材料中已有的定义进行分解,提炼出下一层的核心词,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概念的明确性。比如有一篇写时间商的作文,在材料中就这样定义道:所谓“时间商”,就是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运用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提炼出定义中的核心重点词应该是态度、创造价值等,并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珍惜时间”。

问:您刚刚也提到了研究方法是随着研究问题的确定得到选择,当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数学教育领域内的学术期刊主要发表的文章中有很多是质的研究范式,这一点似乎与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范式趋势不太一致.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目前逐步开始重视量化研究,认为量化研究才是规范的学术研究.那么从数学教育领域内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发展来看,您如何看待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关系呢?

鉴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在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材料中出现的核心概念进行明确清晰的概念界定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概念界定走向清晰明确化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

所以要对概念进行定义,对材料分条缕析,抓住材料的内涵和外延的相关比照,是界定概念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树立从材料语境界定概念的原则,概念的明确性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文材料中的核心概念,材料就是它的语境。我们作文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不是词典义,不是学术上的严格界定,而是要求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经验所形成的基本认知,以材料语境为主,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

以上对核心概念理解出现偏差的种种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材料的解读不够重视,对材料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浮光掠影;二是学生欠缺对材料审读的概括分析能力,虽认真审读材料,也概括不出来缺乏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的能力;三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欠缺一下概念界定方面方法性的指导。

有些作文材料中是会在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之外还有相关外延的阐释,这就需要学生对外延进行概括,从中概括出特点,来对概念进行界定。如一篇写公地悲剧的文题材料,材料中也已经明确的提出“当一件事,好处归于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公地悲剧”,但有时这样的定义太抽象,我们就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中提到事例:有一个水丰草茂的牧场,草地是公有的,而羊群和牛群是个人的,所有人都可以来养羊养牛,出于私利,每个牧民都想通过多养牛羊来提高收益,“我不养羊,人家也会多养。”人人都不控制和节制,于是悲剧上演了——草地持续退化,最终变为沙漠,所有牧民破产。这就是公地悲剧的外延的具体体现。比如有学生把公地悲剧理解为,搞个人主义,个人与集体出现利益冲突时,个体应该服从集体,从而举出了类似雷锋、董存瑞等例子。其实学生在界定概念时,只要把概念的外延进行比照就会发现,在雷锋,董存瑞的例子中,是找不到类似的“草地”对应的概念,所以这种对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有些概念在学生原有认知中已有自己的概念认识,不少学生就把自己的这种原有的认知等同于材料中的概念含义,停留于顾名思义地理解,从而出现了理解的偏差。如在一篇写碎片化阅读的作文材料中,文题已经界定碎片化阅读为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有的学生在行文中就把碎片化阅读和用碎片的时间阅读(无视阅读媒介)混淆。再如一篇写21世纪的偶像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时,很多学生想当然地把偶像等同于榜样,两者在行文中完全等同地随意切换。

Owl(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an owlish look当然不仅形容眼珠外凸的状态。此处,詹姆斯正与安娜探讨正直对于贫富阶层的不同意义。言谈间流露出思想的光芒,所以对owlish的翻译应考虑保留“智慧”的含义。

针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发展情况,事务所业务多层次发展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现阶段的事务所应当分析多方面要素的影响,适时更新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发挥国家政策、服务质量等因素对事务所的贡献,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把握住主观因素对事务所自身的影响,探寻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多层次发展对策,进而使会计师事务所实现更健康、更良性的发展、同时亦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足贡献。

其次,利用概念的对立面,对核心概念进一步界定。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对立面,利用概念的对立面可以反过来帮助理解概念本身。比如有学生在写一篇“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作文,写作的核心词是迷茫,究竟什么样的状态是迷茫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迷茫,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很快就可以想到,不迷茫,就是目标明确,积极有作为的状态,反之,迷茫就是碌碌无为,找不到方向,浑浑噩噩,不知自己人生目标的状态。比如有一篇写配角综合征的作文,学生在界定配角的概念内涵时,可以站在配角的对立面主角的的角度来进行概念的定义。配角是相对于主角的而言,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学生写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利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做人生的主角,那么人生的配角在哪里?没有配角,哪有主角,没有主角,更无所谓配角。

几个月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将美国卷入太空战。为了赶超苏联,美国重新对反馈计划进行规划,以便加入兰德的另一个想法——建造可以将监控图像以可回收方式返回地球的人造卫星,这对日冕计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1960年至1972年间,日冕计划将121颗卫星送入太空。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和统一的一面,对于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也一样,从对立面进行进一步的反照,有时反而更容易使我们对概念本身有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文章构思阶段,也可以付诸于写作实践中。

再次,寻找相似概念,在与相似概念的辨析中,找出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对概念的界定。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点或本质来反映某个或某个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可以说,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与其他概念不断区别的过程,我们辨识一个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区别概念的过程。我们利用核心概念的本身的这个特性,引出与之相近概念相互辨析,从而使核心概念的特征更突出,界定更明确。比如2019年的汕头一模作文题的核心概念是取代与超越。取代的近义词是替换,就有学生这样写道:取代不是简单的替换,也不是改头换面,而是比继承更深一层次的过程。有人认为,取代就是直接将一种优势,替换成另一种比前者优良的新品种,其实不然,像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来取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我国主要矛盾的取代标志着我国的发展提升了一个档次,也标志着我国在不断经历被取代的历史道路上奋勇前进,不负韶华。找出取代和替换的区别,能看出取代在替换上的先进性,就是对取代这个概念认识的深化了。

对概念梳理界定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概念不断进行思辨性思考的过程,老师要通过对作文材料核心概念的提取,界定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概念界定准确,才能保证审题的准确性,才能保证思路展开方向的正确性,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一念。

参考文献:

1、《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涟漪 余式厚

2、《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展开”》郑桂华《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7期。

*本文属【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114)】课题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千里之行,始于一念-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核心概念的界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