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论文_黄传荣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论文_黄传荣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坚持制定科学的规划,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指导整个生态城市建设全过程,坚持探索践行“生态 +”的开发建设模式,坚持着眼长远,做好城市发展的评估工作,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指导。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决摒弃过去的陈旧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遵循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下:规划时要了解城市现状,全面了解城市的整体面积、社会经济、绿化布局。充分了解具体情况后,在满足城市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否则将导致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应充分考虑整体绿地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规划设计,确保城市未来发展顺利,不因环境污染问题,而造成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在满足城市定位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大局意识非常重要。此外,还应遵循再生资源节约使用的原则,这是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再生资源是城市系统运行所需的物质,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城市建设期间,应规划设计再生资源利用方案,按照方案内容,有计划地使用资源,确保总能耗不超标,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例如:设计中根据云南的气候条件,利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不仅可以大量节约能源,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小区规划中引入海绵城市规划,即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雨水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设计与绿色生态不协调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为了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必须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要素的应用。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设计的相结合,在理解层面上不可只浮于表面,应深刻理解。今天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与绿色生态不相匹配。中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多是基于原有的城市建设进行绿化发展,并没有对新技术合理运用,使得城市规划生态化局限于绿色景观,没有更好地发挥环保价值,难以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2.2城市规划设计的不合理造成了城市生态平衡的破坏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城市规划没有采用生态战略,往往采用了科学规划方法,却没有对这些方法从生态的角度合理应用。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不仅要考虑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还需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单一的模仿使得城市规划和设计失去了城市的独特性,城市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也随之消失。

2.3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没有建立生态安全体系

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但城市居民不包括在生态保障体系中。没有通过宣传教育发挥对城市居民的引导作用。城市居民没有低碳生活理念,不利于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需要建立生态安全体系。目前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之间没有建立关联性,新技术,新能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应用,城市的生态发展受到了阻碍。

2.4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城市生态发展相结合

城市规划和设计不仅包括生态要素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然而,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并没有相结合。更没有从城市的整体生态角度出发,导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已经规划实施的城市景观破坏,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并没有对破坏的城市景观进行修复,即便是修复了局部景观,也失去了原有的城市生态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建议

3.1根据具体实际制定生态城市规划

建设生态城市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城市规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但是绝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要把握全局,着眼长远,从优化空间与产业布局入手,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从资源有效利用入手,推进节能产品应用,推进市政绿化和农业灌溉再生水利用,加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从推进宜居城市入手,推进城市绿地系统,重要节点公园的建设;从污染防治入手,加强对水源地等的保护,狠抓工业、农业、畜牧业的污染排放,形成有效的污染源管控机制。

3.2探索践行“生态 +”的开发建设模式

以漳州市为例,漳州市在探索“生态 +”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来,漳州市紧紧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建设“五湖四海”。通过结合南山寺、片仔癀等历史元素,在原先老工厂的基础上,改造成闽南的红砖房,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引入陶艺馆、奇石馆、漆画管、博艺规三馆等,周边已成功引入了甲骨文双创基地,并建设了物联网示范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批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带动周边片区成为投资新热土。

3.3倡导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支撑,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并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文化场所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鼓励居民采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的方式,低碳出行。推行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城区的模式,将低碳理念融入到社区、园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来,引导居民接受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而达到构建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

3.4注重产业的生态规划

除了城市的生态规划之外,还必须将生态概念应用于产业规划。因此,城市各行业都已经制定了合理有效的规划,以提高产业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结合产业政策,产业定位,科学规划,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一方面,它提高了工业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它还扩大了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从而构建一个可以实现高效低能耗的生态产业。在进行城市工业规划时,有必要考虑产业政策、产业定位、区域功能特征,实施基于生态原则的产业规划,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产业。此外,现有工业必须严格控制科学的产业规模,对其进行严格的生态监测。城市地区的一些高污染行业可能需要迁出城市。例如:昆钢转型升级规划中,把重污染的炼钢,炼铁搬出昆钢生活区,搬入专门的产业园。在新建工业设计中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同时为各种工业的风口位置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减少污染源的产生。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维护城市的蓝天白云,这也适用于城市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一方面,它保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工业规划的质量。

4结语

总之,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的重点是在满足城市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采取一系列生态规划措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小佳.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S1):83-84.

[2]李光西.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1):62-63.

[3]许晓云.生态城市建设工程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门窗,2017(12):132-133.

[4]舒松.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4):16.

论文作者:黄传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论文_黄传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