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高正琴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共计13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有85例。按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47例手术组与38例药物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年龄、孕次、产次、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以及治疗疗效。结果:手术组与药物组表现为周期性胀痛、增大的触痛结节的比例分别为89.4%(42/47)、92.1%(3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药物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药物组孕次、产次、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后,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疾病。大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盆腔脏器,很少见于盆腔外内异症,而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病例更是少有报道。因此我们拟收集近10年我科诊断的腹壁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近10年共计13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共有85例。按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47例手术组与38例药物组。手术组平均年龄(32.6±15.4)岁;药物组平均年龄(43.1±16.3)岁。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研究方法 调查所有研究对象(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孕龄、婚育史、月经史等。(2)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家族史等。(3)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方法、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组 11例患者使用棉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2557,生产厂家:西安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姑息治疗,一次1片,一日1次,晚饭后服用,;10例接受大剂量己酸孕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020,生产厂家: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月150 mg;8例服用抑那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36,生产厂家: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每4周1次,皮下注射3.75mg;9例服用孕三烯酮(批准文号:注册证号 H20080256,生产厂家:英国Patheon U.K.Limited),每周5mg。

1.3.2 手术组 47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病灶平均直径3.57±1.39cm。病灶不同程度累及腹直肌前筋膜、肌层、腹膜。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年龄、孕次、产次、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以及治疗疗效。

1.4.1 治疗疗效判断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后6月,记录两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_)±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组和药物组临床特点比较 手术组与药物组表现为周期性胀痛、增大的触痛结节的比例分别为89.4%(42/47)、92.1%(3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患者表现为疼痛无规律性。

2.2 手术组和药物组各项指标比较 手术组和药物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药物组孕次、产次、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腹壁内异症的发病机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可能与经血逆流、淋巴转移等原因有关[1]。切口内异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我国腹壁内异症最多见于剖宫产手术,原因主要是剖宫产时,子宫内膜碎片污染切口。有学者[2]认为妇女在不同时期时子宫内膜种植发生率不同,一般为月经后>经前期>妊娠早期。但是盆腔内异症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腹壁内异症,可能与内膜遗传特质、生物学活性有关。也有报道[3]原内异症可发生在脐部、外阴和四肢,原因与良性淋巴种植有关。

3.2 腹壁内异症的诊断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周期性胀痛、增大的触痛结节未腹壁内异症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发现切口触痛结节,周期性胀痛,既往有剖宫产史的一般可以明显诊断[4]。超声对诊断腹壁内异症无特征性表现,但能确定病灶的囊、实性。国外报道[2]CT和磁共振也可用于术前评估,但无特征性表现,穿刺细胞学可排除恶性病变,但也有学者[3]提出局部穿刺会增加复发风险。CA125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其诊断较大体积的内异症病灶敏感性较高,但大多病灶局限对体内激素影响不大,故CA125诊断价值不大。

3.3 腹壁内异症的复发与治疗 本次研究显示手术组和药物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手术治疗腹壁内异症疗效确切。目前学者指出腹壁内异症病变常与腹直肌筋膜、肌层有广泛粘连,手术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5 mm的正常组织,防止复发[5]。对较大的筋膜缺损可采用皮瓣移植。常用的药物如亮丙瑞林、达那唑虽然对缓解症状可靠,但是不良反应重,患者多不能坚持。但是对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处于围绝经期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对于有坚硬瘢痕的病灶,药物难渗透到局部,因此会降低药物疗效。

3.4 腹壁内异症的恶变 我们查阅文献发现腹壁切口内异症恶变仅见个案报道[5],对病理从良性到非典型内异症到癌肉瘤的临床过程,应警惕恶变可能。此外非典型内异症的恶变潜能较高,手术需扩大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友芳,吴葆祯,连利娟,等.甾体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观察及临床疗效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18(5):71-75.

[2]Dwivedi AJ,Agrawal SN,Silva YJ.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s[J].Dig Dis Sci,2012,47(6):456-461.

[3] Patterson GK,Winburn GB.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s:report of eight cases[J].Am Surg,2009,65(11):36-39.

[4]冷金花,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3(8):437-439.

[5]Wolf GC,Singh KB.Cesarean scar endometriosis:a review[J].Obstet Gynecol Surv,2014,44(12):89-95.

论文作者:高正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  ;  ;  ;  ;  ;  ;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高正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