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朝鲜战略”与现代朝鲜的开放_黄遵宪论文

黄遵宪的“朝鲜战略”与现代朝鲜的开放_黄遵宪论文

黄遵宪《朝鲜策略》与近代朝鲜的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论文,近代论文,策略论文,黄遵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52;K3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67(20 07)02—0093—08

1882年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此后相继和英、德等国缔约,从此朝鲜对外开放,向近代化历史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朝鲜政府决定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中,清朝政府的劝导和斡旋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清朝驻日本使馆参赞黄遵宪撰写的《朝鲜策略》一文,发挥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以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些主观臆断或偏颇之见,曹中屏先生曾经指出:国外学者多指责李鸿章“独断干涉”,对朝鲜施加“直接威压”[1]。而国内学者有的则夸大李鸿章同朝鲜大臣李裕元之间建立的“热线”联系的作用,以强调清政府的干涉。近年来一些专著和文章开始注意到黄遵宪《朝鲜策略》对朝鲜外交的影响,如王如绘《近代中日关系与朝鲜问题》、李德征《论〈朝鲜策略〉与近代朝鲜的对外开放》等,颇有新意。但是,此中曲折和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和仔细研究。

一、清政府开始关注朝鲜问题

19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和朝鲜仍旧维持着传统的宗藩关系,朝鲜接受宗主国——清朝廷的册封并定期纳贡,内政则自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朝鲜因远离太平洋主航线而僻在一隅,尚未受到干扰。60年代后,被西方称作“隐士之国”的朝鲜,战略地位日益凸现,再不可能置身局外无忧无虑了。

经历了“丙寅洋扰”(1866年)、“辛未洋扰”(1871年)等事件,朝鲜击退了法、美等国的武装侵扰,执政的大院君政府更加坚定地奉行攘夷锁国政策,在城镇通衢树立斥和碑:“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可是,列强企图叩开朝鲜国门的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日益频繁。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爆发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后,俄国西进政策受挫,转而向东方扩张,矛头指向中国大陆和东北亚地区,1860年通过与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攫取到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因之使互不相邻的俄、朝两国接壤,进而俄国向朝鲜提出“开港通商”要求,图谋南下发展,寻找东方海口。

朝鲜的近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对外侵略之路,吞并琉球,侵略台湾,“征韩论”甚嚣尘上,发动“云扬号”事件迫使朝鲜订立《日朝条约》,并且处心积虑想削弱中朝宗藩关系,为将来控制朝鲜做准备。

面临错综复杂、日益紧迫的国际形势,朝鲜继续闭关自守已不可能,何去何从,事关亚洲大局,和中、朝两国的安危。尤其朝鲜作为中国东北的屏障,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围绕朝鲜外交问题开始积极筹议对策,劝导朝鲜对外开放的工作便提到清政府议事日程上来。

最早建议朝鲜开放的意见来自两方面:

一是国内封疆大吏,光绪五年四月廿五日,前福建巡抚丁日昌上《条陈海防事宜折》,指出日本扩军备战,来者不善,“日本倾国之力购造数号铁甲舰,技痒欲试。即使日本能受羁縻,而二三年内,不南犯台湾,必将北图高丽”。又说:“法、美等国前欲与高丽立约,而高丽拒之。果能闭关自守,岂不甚善,乃旋为日本兵威所胁,竟与立约。高丽不得已而与日本立约,则不如统与泰西各国立约。”“似可由使臣密劝,勉从所请,并劝高丽派员分往有约之国,苟能聘问不绝,自可休戚相关,庶几高丽不致蹈琉球覆辙。否则高丽亡则倭、俄与我东三省实逼处此,此固心腹之疾,非仅肘腋之患。”[2](p.395) 两江总督刘坤一也建议:“务劝朝鲜结好泰西,以杜日、俄窥伺。该国万一有警,中国亦应明目张胆,遣兵赴援。为该国策安全,即为中国固封守。”[3](p.16)

二是来自驻外国官员,驻日公使何如璋致函北洋大臣李鸿章:“朝鲜终不能闭关自守也明矣,既不能闭关,则不如倾心结好,可不陷安南之覆辙。而无事立约,熟思妥议,有异修降之表,即可稍立自主之权。”[4] 主张朝鲜主动开放,争取签订较为平等的条约。

清廷采纳了以上建议,七月初四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饬李鸿章照丁日昌条陈各节,作为该督之意,转致朝鲜。”[5](p.304) 初五日发布上谕:“各国既欲与朝鲜通商,倘藉此通好修约,庶几可以息事,俾无意外之虞。唯该国政教禁令亦难强以所不欲,朝廷不便以此意明示朝鲜。”“著李鸿章查照本年五月间丁日昌所陈各节,作为该督之意转致朝鲜”[5](p.305)。清政府令李鸿章以个人名义向朝鲜方面进行劝告。

二、李鸿章开启联系热线

李鸿章对劝说工作能否奏效并无把握,在奏折中表示:“其(指朝鲜)于西洋各国深闭固拒,不稍变通,”“彼国旧相李裕元老成宿望,亦颇畅晓时势,”“似识略较胜于侪辈。现已遵旨寓书密为劝导,如能设法转圜,冀于大局有裨,未知果肯听从否?”[5](p.309)

李裕元字桔山,系国王李熙叔父,原任领议政大臣,光绪元年曾经奉使来北京,与李鸿章建立了私人联系。因李裕元地位显要,目前虽暂时不在政府,李鸿章仍相信他在朝鲜政府的决策方面会有相当的影响。

九月七日致信给李裕元:“往岁西人欲往贵国通商,虽见拒而去,其意终未释然。万一日本阴结英、法、美诸邦,诱以开埠之利;抑或北与俄罗斯苟合,导以拓土之谋,则贵国势成孤注,隐忧方大。”“果能始终闭关自守岂不甚善,无如西人恃其慓锐,地球诸国无不往来,实开辟以来未有之局面,自然之气运,非人力所能禁遏。”“为今之计,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亦与泰西各国立约,藉以牵制日本。”李鸿章又讲国际公法的保护作用:“以朝鲜之力制日本或虞其不足,以统与泰西通商制日本则绰乎有余。泰西通例向不得无故夺灭人国,盖各国互相通商,而公法行乎其间。”[5](p.309) 说服李裕元劝导朝鲜对外开放。

十月七日李鸿章收到复信,但是李裕元“绝不提及前事”,只字未提对开放的意见,李鸿章觉察他“似有未便明言之隐”[5](p.327)。又据转达信件的永平府游智开密禀:李裕元另有函,称:“该国本意不欲与他国往来,日本开港,实出于不得已,若西人通商,则莫敢开口。”又说:“渠于七月晦间接到信函,当经言之于朝,而以解官归乡,不敢力争,务求鉴原。”李裕元没有直接拒绝,实际上通过永平府转达了不与西方交往的信息。李鸿章以为李裕元个人意见也代表了朝鲜政府的态度,故上报清廷:“朝鲜既坚不欲与西人通商,中国自难强劝,敝处似不必再行渎奏。”表示不再继续劝说。

次年二月九日,李鸿章收到李裕元写于上年十一月十二日的来书,明确表态拒绝开放,函称:“敝邦僻在一隅,谨守规度,恬居文弱,自治方内,不暇外交。而况泰西之学有异吾道,实乖民彝,则尝畏之如烈火,避之如毒矢,敬而远之如鬼神。”对李鸿章“以夷制夷”之说,李裕元大不以为然,“古昔谋国者有曰远交而近攻,有曰以蛮而攻蛮,斯乃以敌制敌之术也。而目下局面与古昔顿异”,“今要制敌而我先受敌,要攻毒而我先中毒,窃恐一遇毒而不复起也,奚暇以制敌乎!”对李鸿章藉国际公法保护朝鲜的观点,也不客气地予以辩驳:“且泰西公法既不许无故夺灭人国”,日本吞并琉球,为什么不见有行动?并且质问:“救土国(指土耳其)于垂亡,则公法可仗;而兴琉邦于已灭,则公法有难行欤!”[5](p.329附[1]) 然后以朝鲜“向称贫瘠,不能多容商船”为辞,拒绝通商。

李鸿章见李裕元反对开放,知道这次劝说归于失败,只好静观待变,他奏报朝廷:“李裕元牵于众议,玩其辞旨,亦似未以此事为然。因势转移,相机利导,殆非一朝夕之功也。”[5](p.329)

三、美国特使东来

在寻求朝鲜开放问题上,美国的热情显然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并很快付诸实施。1878年美国政府决定派海军准将薛斐尔(R.W.Schufeldt或译作肖孚尔)为特使,率“太康德洛加”号舰出访非、亚等洲,并赴朝鲜实现建交通商。海军部训令指出:“访问朝鲜几处地方,以求用和平方式打开对该政府的谈判。”[6](p.370) 这一消息在光绪五年二月经同文馆译出:“美国遣使高丽,议立通商条约。”[5](p.296) 美国的行动受到清政府的关注。

次年春(光绪六年,1880年)薛斐尔东来,指望依靠日本为中介叩开东方“隐士之国”紧闭的大门。四月初六日(5月14日)抵达釜山港, 试图通过日本领事近藤真锄的斡旋向朝鲜递交国书,朝鲜东莱府使沈东伯当即拒绝,不与美国人接触。薛斐尔逗留一周,只得转赴日本长崎,随后赶往东京见日本外务卿井上馨,请日本方面照会朝鲜礼曹劝说,“连同他本人的信一并送去,同意他自己在长崎等候回讯”[6](p.371)。结果仍是徒劳,再次遭到朝鲜拒绝。这期间清朝驻日使馆一直密切注意事态的动向。

不久清朝驻长崎领事余隽得到了美国致朝鲜国王书,同时何如璋了解到“闻美国总兵官私以告人,则谓日本不愿朝鲜与他国通商,不肯为周旋云”[5](p.335)。美国人感觉“使人顿疑日本又从中捣鬼之嫌”[6](p.371)。何如璋将此情报通知国内,并发函报告总理衙门说英国也在积极谋求与朝鲜通商,曾表示:“中国何不劝高丽与各国通商?既不能闭关,即多与一二国结好,亦有益无损,否则将为俄人所吞噬。”[5](p.332) 又报告说俄国屯兵图们江口,“窃以为高丽之患不在日本,而在俄罗斯”,建议:“此意似宜告高丽知之。”

何如璋同参赞黄遵宪讨论朝鲜开放事宜,再次致函给李鸿章,强调“五利”:一、牵制俄国,我国乘时自强。二、中朝“属国之义益明,后来交涉之事易于措手”。三、从此朝鲜自强,“固其疆圉,壮我屏藩”。四、派专使驻朝鲜,“绝日、俄窥伺野心”。五、朝鲜主动缔约可以避免不平等条约的损害,而且,重要的是“他日我与泰西换约,抑或可因势利导修改条规”。有利于修订中国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建议清政府以积极态度促成朝美缔约:“使此事成于日人之手以固其东西之交,万不如我自为之,犹得揽其权而收其利。”“此机会不可失也”[4](何如璋《再上李伯相论朝鲜之通商书》)。

此际薛斐尔不愿无功而返,由怀疑日本人无诚意,很快转而求助于中国,6月12日走访清朝驻长崎领事馆,请中国政府从中协助。李鸿章接受了驻日使馆的建议,邀请薛斐尔来华。六月间在天津会晤。李鸿章表示愿意承担朝、美沟通,实现缔约的工作。

实际上李鸿章对如何说服朝鲜仍然一筹莫展,因别无他途,只得依旧寄希望于李裕元来实现,向朝廷表示:“臣仍拟不惮苦口,善为开导,冀其或有转机。”[5](p.339) 九月朝鲜赉奏官卞元圭到天津,李鸿章会见卞元圭,再次“迎机善导”,“告以法、美志在通商,并无用兵强逼之意,而俄人窥伺甚急”。劝说的结果如何?李鸿章难以预料,在给总理衙门的咨文中说:“一切俟(卞元圭)归国后妥为酌度,当不至如从前之扞格。”[5](p.341)

四、金弘集访日

当李鸿章一时之间无法化解朝鲜坚持闭关的坚冰之际,清朝驻日使馆成功地打通了直达朝鲜政府最高决策层的渠道,迅速收效,使劝导工作顿现转机。

光绪六年五月末(1880年7月),朝鲜礼曹参议金弘集任修信使,率领使团访日。七月十五日,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走访慰问了初到日本的朝鲜使团。十六日金弘集回访,会见何如璋与黄遵宪。其后多次互访、笔谈,就国际形势、朝鲜外交和朝、日贸易关税等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金弘集表示:“第本国尚如中朝三十年以前士大夫,未悉外国事情。”何如璋告之:“若固守旧习,恐非长策。”[7] 谈及李鸿章劝说李裕元一事,金弘集说:“朝野风气如上所陈,只知守经之为正,所以不能一朝开扩,奈何?”他对朝鲜开放、广泛外交极表赞同,认为“朝鲜的锁国制度既然已被打破,就不能回避与欧美列强开始国交,而且列强的利害也未必一致,痛感朝鲜为本国的和平和利益计,必须确立适当的外交政策”[7]。

八月初二日,修信使团即将返国,何如璋授意黄遵宪撰写《朝鲜策略》一册,黄遵宪亲交金弘集,笔谈中说:“仆平素与何公使商略贵国急务,非一朝一夕,今辄以其意见书之于策,凡数千言。”金弘集说:“通商虽无显害,日后应接极难,以是为苦。闭关亦不足无上善策,我国读书人皆以通商为不可,此论于时务何如?”黄遵宪正告金弘集并勉励他:“今日尚欲闭关,可谓不达时务之甚!仆策中既详及之,请归而与当局有力者力主持之。扶危正倾,是在吾子!”①

五、《朝鲜策略》的内容和影响

金弘集回国后,即将此次出访写的《修信使日录》和《朝鲜策略》一起呈送国王。八月二十八日高宗李熙召见金弘集,详细询问了俄国危胁,日本吞并琉球等情况,关于朝鲜形势,金弘集称:“向后唯在我应接之得其道而已,以故清使亦以自强相勉矣。”李熙曰:“自强是富强之谓乎?”弘集曰:“非但富强为自强,修我政教,保我民国,使外衅无从以生,此实自强第一先务也。”[8](p.17) 君臣讨论了朝鲜自强、外交等重要事务。

高宗对《策略》很重视,分发大臣们详阅。奉高宗之命,五大臣领议政李最应、左议政金炳国、领府事李裕元、领敦洪淳穆、判府韩启源举行会议,奉贺姜老列席,对“中国人册子”内容逐一讨论,认为:“其所为对策,自问自答,设疑设难,忧深虑远者,比诸前日所见各国文字益加详密。虽未知其言言皆是,亦安知非大加讲究于安不忘危之义乎!”[7]

九月初八日,在例行的“次对”时(朝鲜李氏王朝循例每月六次在宫中君臣议政),继续讨论《策略》,“教曰:‘修信使行中所来册子,清使所传,而厚意甚于日本。其册子大臣亦见之乎?’领相(李最应)曰:‘臣毕见之,而彼人之诸条论辩,相符我之心算,不可一见而束阁者也。’”他又说:“清人册子中论说若是备尽,于他国则深有所见而然也,其中可信者信之,而可以采用。”[8](p.17) 以上对话中不难看出《策略》的许多基本观点,被朝鲜君臣认同,准备接受。

《朝鲜策略》是黄遵宪以设问的形式写作的外交文书,论述了朝鲜面临的国际形势,开篇即指出俄国南进的威胁,“陆军精兵百余万,海军巨舰二百余艘”,“自先世彼得王以来,新拓疆土既逾十倍,至于今王更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十余年来,得桦太洲(库页岛)于日本,得黑龙江以东于中国,又屯戍图们江口,踞高屋建瓴之势”,“俄欲略地,必自朝鲜始”[9](pp.393~404)。

所拟以及所拟应对的策略,中心论点是: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图自强。

亲中国 中、朝两国“休戚相关而患难与共”,“向者朝鲜有事,中国必縻天下之饷、竭天下之力以争之。泰西通例,两国争战,局外之国中立其间不得偏助,唯属国则不在此例”。“今日朝鲜之事中国,当益加于旧”。表明了宗主国清朝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藩属国朝鲜应加强对清朝的信任和亲近。

结日本 朝鲜与近邻日本同样存在“北有豺虎”的威胁,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自当捐小嫌而图大计,修旧好而结外援”,那么,“外侮自无由而入”。

联美国 认为美国“守先王(指华盛顿)遗训,以礼义立国,不贪人土地,不贪人人民,不强与他人政事”。国际交往中,“故常能扶助弱小,维持公议,使欧人不能肆其恶。其国势偏近大东洋,其商务独胜大东洋,故又愿东洋各保其国”,“引之为友邦之国,可以结援,可以纾祸”。因此主张首先和美国缔约建交。针对朝鲜国内必然发生的种种疑问,又逐一释疑解惑,计有:日本喧嚣的“征韩论”、开埠后“绘图测地我险尽失”的忧虑、风气初开易起的争端、与美国结盟形成的“均势”、外交的经济负担与惯例、传教问题和教派问题、对欧洲各国全面开放等问题,都作了细致的分析说明,打消朝鲜的疑虑,“群疑既释,国是一定”。

图自强 从通商之利、练兵之利、富国之利等方面,论述建立“自强之基”。强调和平时期主动外交,争取签订平等条约来维护主权。最后告诫朝鲜政府:接受建议改变政策,绨约通商,是为上策;维持现状,不得已稍作变通是下策;如果闭关守旧,事变逼来时“卑屈求全,仓皇失措”乃是无策。呼吁朝鲜政府力破积习,发奋兴起,“一转移间而朝鲜之宗社系焉,亚细亚之大局系焉”。

《朝鲜策略》不胫而走,在朝鲜传遍朝野,反响巨大。反对开放的守旧人士群情激昂,儒生们掀起声势浩大的上疏运动,“安东进士李应接等率乡间老儒数百人伏阙上书,请禁外交”[5](p.361)。光绪七年二月,岭南儒生李晚孙等万人联名上书,称:“修信使金弘集所赍来黄遵宪私拟一册而流传者,不觉发竖胆掉,继之以痛哭流涕也。”[10](p.14) 书中不仅对《策略》内容逐条辩驳,而且连带指责高宗:“先王典宪,至于殿下之身而破坏之;先王礼乐,至于殿下之身而弁髦之;先王疆土,至于殿下之身而捐弃之;先王臣庶,至于殿下之身而沦陷之。”辱骂赞成开放的大臣,金弘集如卖国秦桧;低毁黄遵宪“自称以中国之产而甘为日本说客,为耶稣善神,甘做乱贼之藁矢,自归禽兽之同科”。书中还表示:“臣等宁蹈海而死,不忍与禽兽犬羊杂处苟活!”李裕元也上疏反对说:“李书、黄册,俱是夹杂,不足取信。”[8](p.17) 并致书李鸿章不同意开放建交。抗议的声浪震动全国,给朝鲜政府造成很大压力。

朝鲜政府筹议后,已经决意外交,高宗批驳儒生迂腐短见,“辟邪卫正,何待尔等之言乎!至若他国之人私拟文字,初不足深究,而尔等又误看而抉摘焉,若藉此而又烦疏举,是谤讪朝廷”[8](p.17)。朝鲜政府接受《策略》的建议,是大势所趋,走向开放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只是迫于国内守旧儒生的压力,不敢贸然明诏颁示而已。

六、《朝鲜策略》的政治意义

朝鲜政府决计外交,迅速将信息转达清政府,途径有二:一是利用金弘集建立的渠道通知清朝驻日使馆;二是由奉使到中国的官员赴天津面见李鸿章。

朝鲜密使李东仁于九月二日由汉城启程,在元山津停留十余天等待政府的几份文件到手,抵日本后于十七日到清使馆,面见黄遵宪,“解衣襟取出红绫包裹之一纸”[5](p.342)。内有印信三颗和国王密诏,告诉黄遵宪:“朝鲜朝议,现今一变。”请清使馆作中介联系美国“前来结好”。

十八日晨李东仁再次到馆,取出几份文件,一是金弘集致何如璋书信大意,二是朝鲜君臣密议的“当筵笔记”,三是大臣“与主上世家几处公论”,四是政府公议文件。何如璋当即把朝鲜最新动向专函发往国内,惊喜地说:“朝鲜国是,果将一变矣!”[5](p.342) 同时发回的还有何如璋与黄遵宪商议的意见《主持朝鲜外交议》。

另外,有朝鲜中枢府知事李容肃随同贡使来天津见李鸿章,转述:“获见何侍讲(指何如璋)笔谈,黄参赞《策略》,节节窍要,于是乎廷议回悟。”[5](p.353《附件》) 表示朝鲜政府改变国策,愿意开放建交。

此后清政府和朝鲜政府为适应外交新形势的需要,对政府机构和相应职能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清政府一方面修正原先的宗藩关系,直接介入对美谈判、起草条约;另一方面简化处理朝鲜事务的程序,“朝鲜外交遇有关系紧要之件,由敝处(指北洋大臣)及出使日本大臣与该国通递文函”[11](p.126),不必沿袭旧制,再经礼部中转。朝鲜则仿照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先例,设统理军国事务衙门、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专设交邻司,以主管外交事务。十二月初四日清廷发上谕:“朝鲜与美国订约通商,关系大局,著李鸿章相机妥办。”[5](p.382) 李鸿章约美国特使薛斐尔到天津,开始谈判朝美建交事宜。终于在光绪八年四月(1882年5月)朝美实现了签约。

《朝鲜策略》赢得了朝鲜君臣高度评价,高宗称其“厚意甚于日本”。领议政李最应钦服地说:“诸条论辩与我之心算相符。”“论说若是备尽,既给于我国则深有所见而然也”。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家的金弘集十分推崇:“黄公所赠《策略》一通,代为筹划,靡不用极。”“敝廷莫不感颂大德,异声同叹。”[5](p.353《附件》)。《策略》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朝鲜放弃闭关政策,走上开放之路,促进了朝鲜近代发展的历史进程。《策略》在朝鲜的广泛传播,引起全国性的激烈论争,给朝鲜民众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封建保守的旧观念逐渐被抛弃,近代开放的意识空前加强,使朝鲜民众急于了解新世界,接受新事物。对外交的理解再不是“拯飘风之船,受叩关之书”等原先的陈旧观念。

《策略》在日本也产生了不小影响,在横滨法文报馆全文译载,随即转译成日文,编者按语评论:“论黄某之官职,不如李鸿章远甚;而李鸿章之识见,又不如黄某远甚。虽然,我日本五尺童子,早经知之。惜乎堂堂大国,至今仅有一人焉。而又未必其果能见诸施行也。”[9](p.805) 日本人士服膺黄遵宪的卓越见解和外交才干,并将《策略》收入《外交文书》存档。《策略》产生的后果导致了朝美建交,对日本而言则失去了日美接近的一次契机,同时也削弱了日本在朝鲜的影响力,使日本“征韩”野心有所收敛,并且导致了日本对联合拒俄政策的认可。

英国一直谋求朝鲜开放,清政府代朝鲜首先选择了美国,英国不甘落后,当李东仁密访清使馆仅三天,英驻日代理公使坚尼迪便向何如璋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求,这一连锁反应促使英、德、法等国相继与朝鲜谈判建交,活跃了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外交。

《策略》开宗明义强调俄国的威胁,朝鲜接受《策略》建议,意味着对清政府遏制俄国政策的认同,就此意义上说也是清朝外交的收获。由此也显示了清朝在亚洲地区的作用,欧美列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国际地位,承认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实。

七、《朝鲜策略》体现的外交思想

《策略》中体现的外交思想,不仅反映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而且贯穿了黄遵宪个人的外交见解,显示出他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对形势有深入的分析,对问题有透彻的说理,对观点有详尽的论述,是一份富有见地、颇具说服力的外交文书。

李鸿章与黄遵宪在劝导朝鲜开放过程中,其结果不同,固然因为劝说对象各异,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乃在于两人外交思想的差异。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代表了清政府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即洋务派外交观,其核心是“以夷制夷”,设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创造外交活动空间,利用毫无约束力的国际公法和强国的公正、调停以解决争端。这种在外交活动中屡试屡败的说教,如何说服朝鲜?李裕元就是以琉球为例反驳李鸿章的。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体现在外交方面矛盾重重,所以同样遭到了李裕元的鄙弃。尽管李裕元出于守旧的目的批评“李书、黄册,俱是夹杂”,但洋务派外交观念已经失去说服力却是事实。李鸿章与李裕元间的热线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次年春李容肃带来李裕元反对开放的信件,随后朝鲜又派卓挺植传达求助信息:“国主与二三大臣决意外交,以惮李裕元之故,未能遽发,若得中国劝谕之力,事必有成。”[5](p.345) 当此重要关头,李鸿章舍本逐末,依然固执地对李裕元“又加敦劝,使不致从中作梗”。而对于朝鲜希望借助“中国劝谕之力”的请求予以拒绝,表示只承担调停,“密为维持调护”[12](p.2)。乃至朝鲜始终未能派全权大臣到天津参加谈判。洋务派外交思想的僵化拘泥、缺乏灵活,妨害了外交应有的活力。

黄遵宪代表了晚清新崛起的务实外交思想,这批有历练、有见识的外交官在国际大舞台上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思想认识与洋务派人士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外交界正由“夹生”向着“成熟”转变。他们熟悉国际公法与外交惯例,对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具有深刻理解,在实践中增强了信心,提高了斗争艺术。曾纪泽对俄谈判伊犁问题,折冲樽俎,终获成功。黄遵宪一册《朝鲜策略》影响了邻国的历史进程,绝非偶然。

黄遵宪是在尊重朝鲜主权的前提下写作《朝鲜策略》的,谈到朝鲜开展外交活动时,可派外交官分驻北京、东京、华盛顿。这本是遵循国际惯例,但是李鸿章却在后来拟定了“三端规定”,对朝鲜向各国派驻使节横加干涉,以致酿成了“朴定阳事件”②。

《策略》对朝鲜形势的解说犹如感同身受,为朝鲜“自强”规划的蓝图有可操作性,认为无论东、西方,语言文化、练兵造器、科学技术,“皆可往学”。论缔结条约,坦然承认中国和日本“两国与泰西所定条约皆非万国公例”,特别是领事裁判权有损主权,以此说服朝鲜争取签订较为公平的条约。许多充满善意的内容均为朝鲜君臣前所未闻,所以收到了动其心、坚其意的效果。

《策略》是晚清新型外交思想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重要的外交文书。近几年《策略》全文才在国内广泛传播,引起重视,值得继续深入研究。长期以来,朝鲜问题始终围绕着中、俄、美、日等国展开国际活动,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06—10—30

注释:

① 见国史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金弘集与驻日清国外交官的笔谈》。

② “三端规定”,指李鸿章拟定的限制朝鲜派驻使节的“变通办法三端”:1.韩使初至各国,应先赴中国使馆具报,请由中国钦差携同赴外部。2.遇有朝会公宴、酬酢交际,韩使应随中国钦差之后。3.交涉大事关系紧要者,韩使应先密商中国钦差核示。朴定阳事件,指清政府对朝鲜遣派朴定阳任美国公使一事横加干涉。

标签:;  ;  ;  ;  ;  ;  ;  ;  ;  ;  ;  

黄遵宪的“朝鲜战略”与现代朝鲜的开放_黄遵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