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近中学的美中学插图文本教学研究_说明文论文

中学与近中学的美中学插图文本教学研究_说明文论文

美在平实浅近中——中学说明文教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近论文,说明文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平实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对于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由于说明文文体的“平实无华”,说明方法“无技巧的技巧”,使学生对学习说明文产生味同嚼蜡而厌烦的心理障碍,因此,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艺术,加强说明文的审美教学,使学生在看似平实浅近的说明文中,发现闪光、生动的内涵,欣赏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对说明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说明文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巧选突破口,采用形象化手段,创造最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感知说明文表达方式的精确之美、生动之美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力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发挥状态,这就是学习的最佳情境,我们就应该巧选突破口,创造利用最佳情境,使学生在看似平实、浅近的说明文中,发现闪光、生动的内涵,产生极大兴趣。例如:钱梦龙老师在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说明一下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纷纷回答“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教师改变抽象说教的教学方法,先以此为教学突破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新知识吸收表现出优势的兴奋中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更能深刻体会其表达方式的精确之美。

说明文的内容,包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感性知识入手,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这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有些说明文如按常规来教,从自读开始,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就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创造形象化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得到感知,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吸收新知识的欲望,就是教师的匠心所在。例如有的老师教《食物从何处来》一文,分别画出“自养”和“异养”的循环图表,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获取食物的途径,弄清课文中“食物”的概念和动、植物不同取得“食物”的规律;在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把8种云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关说明,揣摩画面上各种形状的云,看谁“对号入座”得又准又快。

利用幻灯、电影科教片、录音、录像、实物等等,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可以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因为有些说明对象的形态或动态,往往是一般人不能亲眼目睹或身历其境的。教师通过形象化手段,使直观性与生动性得到统一,提高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使他们在求知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感知说明文形象、生动之美。

二、克服学生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的心理障碍,启发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独特的美学特征

说明文的语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所淹没,所以,在教学中领会说明文语言之美,往往成为薄弱的环节,根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生动、通俗、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说明文语言粗略归纳为:通俗之美、明晰之美、简洁之美。用这种美学思想指导教学,与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美之所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说明文往往要说明人们不易亲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过程事理,这就要求将陌生的对象亲近化、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如银河是十分遥远、博大、而且从人的知觉角度来说显得抽象的事物,有的老师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说明银河、太阳、地球的关系的比喻句“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象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通过“铁饼形状”“美丽的环”“套在地球周围”,学生很容易将遥远、陌生、深奥的银河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此熟悉,如此贴近,一抬头便可在茫茫的夜空中找到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的生物学知识,作者将涉及到的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科学原理,融化在生动的解说和形象的描写中,化深奥为浅显,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教学时,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这种特有的通俗之美。

说明文语言的明晰之美是与通俗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浩瀚的宏观天际,还是纤细的微观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奥秘都将不断地在说明文中被明晰地解说出来,使人们读之明白清楚,想之直观具体,思之准确无误,这不仅是说明文内容的独特功能,也取决于说明文语言的明晰之美。

在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课时,教师抓住课文一开头就点出“雄伟壮丽”这一总特点,文章从命题到材料取舍,整体与局部的处理及其表现手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这中心,条理分明,富于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在简洁中总体把握大会堂的特征,确保文章重点突出,从清晰的思路、精当的表达中学习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之美。

为了把事物介绍得生动具体,使文气不呆板,说明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了说明自然观象对农事安排的启示作用,连续采用了一系列比拟手法,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等,显得十分传神。《看云识天气》为了描写出云的奇妙形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不同的云朵比作“羽毛”“羊群”“峰峦”“河川”“雄狮”“奔马”“绫纱”“绸幕”……形象是那样生动逼真,使读者可感可触。《蜘蛛》一文,对蜘蛛捕捉食物和吐丝结网的完成过程的动态描写,活灵活现,达到了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高度统一,引人入胜。为了语言的节奏鲜明,句式匀称,很多说明文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歇后语、谚语等等,增强了文章的美感,使人阅读时获得无穷的审美享受。

不少教师在说明文教学时,往往把说明顺序、方法分析得很细,却忽视了说明文语言独特的美学特征,使学生认为说明文就是浅近、呆板、枯燥的解说,产生厌烦、味同嚼蜡的心理障碍,这是应该设法加以克服的。

三、“大”“小”课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扩大视野、增长各类新知的同时,培养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说明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决定了它比其它文体的教学更需要活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接受训练,培养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抽象、说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以实践来印证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在实践中培养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完《景泰蓝的制作》后,发动学生小制作,口头说明制作过程,并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阅读了《故宫博物院》,请同学谈作者是怎样简明扼要、不蔓不枝、有条不紊地介绍故宫建筑群的,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建筑,要求学生注意听解说员的介绍,认真观察,抓住重点,回校后说说参观顺序,介绍公园特有园林建筑美。加强这种说明性语言的听说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明确简洁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检验学生对园林建筑美学特质的总体把握和审美见地,把实用和美结合起来。说明文的“大课堂”训练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两则训练。

1.请看对话

甲:请问省中医院第二门诊部怎么走?

乙:您往前走,过了十字路口,拐个弯再往前走,有个车站,您看到45路车就上,坐三站,拐弯走100米就到了。

对话中虽有说明成份,但在局外人看来,空间方位和行走路线都含混不清。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然后再重新写一段介绍地点的说明文字,内容是:以你所在的学校为出发点,向同学介绍你家的具体路线(包括乘车程序,步行路程等),讲明你家住宅小区街巷或村镇中的具体方位与特征,以便同学找到。

2.秋天,带学生参观菊展(或野外观菊),事先让学生查找吟诵菊花的诗词,阅读有关菊花的文章,让学生充实关于菊花的学问和知识,回来后以菊为对象,完成:

A.记述性说明文《菊花的培育、生长过程》

B.文艺性说明文《姹紫嫣红话菊花》

C.介绍性说明文《菊花的种类、功用》

四、在感知的基础上升华,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领略说明文运思布局的严谨之美、智性之美

说明文所要说明的事物、事理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涉及到的原始材料也是纷繁众多的,要能以明晰的思路统领全局,就要善于居高临下,大处着眼,定中心,明主次,决去留。将复杂的对象说明得清楚又全面,教学时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升华,从全局着眼,精心运思,巧妙布局,有利于培养他们深刻理解说明文特有的严谨之美与智性之美,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其实,进入现代社会,解决疑难、领略新知、启迪人们心智的任务,更多地由说明文担负,说明文象一架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将遥远浩瀚的宇宙星际展示在你的脑海里(《宇宙里有些什么》);说明文又象灵敏的放大镜,将纤细的微雕历历显现于你的眼前(《核舟记》);说明文象一位解说员,将上千年前的发明向你细细介绍清楚(《活板》);说明文又象一位解剖师,将一条小蚕、一只蜘蛛的每一部位、每一器官向你剖示得明明白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蜘蛛》)。说明文不仅在内容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长各类新知,在形式上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益智功能,是其它文体无法比拟的,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既从历史的轨迹追溯中国石拱桥建筑的辉煌史绩,又横向剖析了赵州桥、卢沟桥等石拱桥建筑的典范。文章思路纵横交错,时序与空间方位顺序相结合,组成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这正体现作者运思布局的独到匠心。

对事物观察的精细,阐述的周致,对事理解说的严谨,诠释的透彻以及精妙独到的说明角度、设疑解析的说明思路、化艰深为浅近的说明手法,都闪烁着说明文所独具的智慧之光,凝聚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统筹方法》一文,泡茶那普通程序的不同排列组合中充满的智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的精深透彻;《故宫博物院》一文的井然层次,都给人以智慧之美的享受。

标签:;  

中学与近中学的美中学插图文本教学研究_说明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