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论文_庞胜,邓正超

庞胜 邓正超

(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200)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型冠心病108例(61.71%);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7例(38.29%)。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初筛价值,对于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隐匿型冠心病;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35-02

Preliminary screening value of twelve 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occul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ng Sheng, Deng Zhengcha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izho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64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welve 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occul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twelve 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as performed to record the heart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presence of ST, the body has no symptom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a 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Results 175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108 patients (61.71%) had occul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re were 67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38.29%).Conclusion 12 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occul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Twelve 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Occul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用无创技术[1],检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并诊断冠心病,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动态心电图在监测心肌缺血的作用已被肯定,同样在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对是否为稳定型、变异型等做出判断。本研究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进行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其中,男141例,女34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8岁,平均(69.25±6.21)岁。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型冠心病108例(61.71%),男性86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61岁,平均(70.23±5.22)岁;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7例(38.29%),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8岁,平均(71.25±6.12)岁。

1.2 入选标准

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并经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1.3 方法

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24H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1.4 疗效评价

缺血型ST段表现:ST呈水平,或者ST段下斜程度大于等于0.4Mv,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相邻的缺血间隔时间超过1分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心率变化和缺血持续时间

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变化时,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时间规律

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

3.讨论

本研究中,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由以上结果可知,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ST段变化时,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ST段下降时心肌缺血缺氧的重要的心电图改变,其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缺血的程度[3]。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活动变化,并对心律失常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规律等情况结合日常活动进行同步分析,可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检出率,对于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丽平.运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率失常的临床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4;6(12):25-27.

[2]《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

[3]邹艳.动态心电图用于检测隐匿型冠心病的意义研究[J].北方药学,2013(3):120-121.

[4]毛小琼.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12,12(21):49.

论文作者:庞胜,邓正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论文_庞胜,邓正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