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探究论文_付涛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探究论文_付涛

摘要: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过程中生态文明的建设非常重要。在具体的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园林植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受管理因素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影响,园林绿化过程中很少关注美感和艺术感。多地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而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不仅降低了园林观赏的价值,同时影响园林工程的整体发展。本文就园林绿化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防治原则及防治方法展开分析,以保证园林建设的质量及园林生态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生态文明;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是城市环境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给城市形象和生存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城市园林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绿化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其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生态恶化以及有害生物入侵等,严重阻碍了园林良性发展进程。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园林建设质量、发挥园林绿化功能,需要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预防和控制,促进现代城市的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

1园林病虫害防治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忽略生态环境

当前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从灭杀病虫害入手,没能基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达到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控的目标,不能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开展综合性的园林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首先,未能根据园林实地情况科学选择抗病能力高的树种,不能通过树种的优化组合达到提高抗病质量的目标,由于园林植物种类单一、植被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病虫害极易扩散的现象。其次,有的植物在栽植前不注重提高其针对性的抗病能力,不能根据地方植物病虫害的特征培育种苗的某方面抗病性,导致种苗的抗病能力弱。第三,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没能控制农药的使用方法与用量,不能合理高效地使用农药,导致一些农药使用过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园林的水源、土壤,致使许多园林病虫害的天敌被灭杀,严重浪费财力,影响了园林生态平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2园林建设与绿化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

现阶段,在发展园林绿化的过程中不重视科学管理和科学的养护工作,尤其不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日常管理维护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此外,在园林绿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园林绿环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1.3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园林植物易感病

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中,病虫害很容易传播,同时植物也容易染病。因而在温室中应该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在自然环境中,因为受到规划设计不合理和种植过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通风条件差,一些真菌病害的孢子经过天气的传播之后容易演变成病害。如果持续高温的话将容易发生循环感染,并且出现扩散。

2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2.1完善监控体系

提高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应当建立专业的防治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控,在有效了解园林病虫害情况与传播途径的基础上,提高园林病虫害控制的科学性。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园林病虫害调研机制,充分调查研究造成园林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园林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感染风险,建立可靠的防控管理机制。其次,应当把园林病虫害的防控与园林水源、土壤和化肥使用情况联系起来,注重深入分析园林植物栽植情况,重点关注植物越冬情况,在日常检查时应当对病株的周围环境进行细致检查,以便防止带病菌在病株中心地带向四周蔓延,注重形成园林病虫害的监控责任机制和处置分工体系。第三,提高单株树苗的抗病虫害能力,注重加强种苗培育的监管力度,强调根据地方病虫害的特征培育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苗,从而满足园林植物稳定生长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对地区园林病虫害的分布情况与历史发生规律进行研究与信息汇总,基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收集,进一步制定园林病虫害的预警机制,在源头分析与控制的基础上,结合病虫害的破坏情况进行有效治理。

2.2加强植物检疫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就是植物检疫制度的建设,科学的植物检测制度能够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病虫害。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城市绿化工程越来越多,呈现繁荣的景象。因而在引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科学的情况,尤其是调运的过程非常关键,因为有些植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携带了病虫害,而检疫制度的不完善又未能及时地将病虫害病菌检疫出来,进而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应该加强检疫,避免外来物种带来病菌等。此外,还应该不断地完善检疫制度,重视对检疫制度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2.3科学配置园林植物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城市园林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气候特点,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利用环境、天敌和害虫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构建稳定性强、抗病能力高的植物群落体系。加强昆虫和植物的配置关系,在植物配置中以本土植物为主,提升园林植物系统的抗病能力和调控能力,降低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增加园林体系中中性昆虫和天敌的数量与种类;在植物配置中,在保证园林整体设计美观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进行合理搭配,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园林景观和植物群落的相互维系,严禁引入相互克生的外来植物,防止其对植物群落带来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植物和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尽量多种植一些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植物,对害虫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2.4注重开展人员培训

园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与病虫害防治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才能保证各项防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要积极从社会和高校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现代化人才,优化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内部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氛围;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园林管理、生物学、化学农药、无公害防治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园林病虫害宣传,利用互联网设置公众建议窗口,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病虫害防治中。

2.5化学防治要科学用药

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使用单一化学药物有害生物很容易出现抗药性。因此,在实际防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化学农药,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制约作用选择性的消灭有害生物。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城市中,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的残留,维护生态平衡性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园林作为现代城市绿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可以改善城市局部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为居民提供舒适而绿色的居住环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相关部门需要对病虫害防治加强管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提升防治效果和质量,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2018(23):153-154.

[2]詹慧敏.浅谈新城区园林病虫害的特点与生态控制措施———以徐州新城区C6地块项目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193,187.

[3]王永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8(11):53-55.

论文作者:付涛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措施探究论文_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