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甘在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甘在杰

【摘 要】 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是一种自觉地感受空间图形、运用空间图形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生 课堂教学 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24-02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实物的形状与几何图形之间的想象;复杂图形的分解;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和位置的关系;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利用图形直观来进行思考等。

一、空间观念的定义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二、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是:

1、直观性

小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较直观的几何图形与概念,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尚不能直接理解,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理解。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直观和可以动手操作作为基本特征,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直观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几何事实,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描述性

学生往往倾向于用日常用语来描述几何概念。一般说来,他们不能用精确的语言来刻画数学概念。如果用严格的定义来刻画,学生往往很难理解。

3、渐进性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渐进形成的。有些几何概念从初步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概括,需要几个年级段的学习。

4、偏重于明显要素

几何图形都是由一些几何要素组成的。小学生认识图形时,对各种几何要素的感知是有一定选择的。他们首先感知的是那些最明显、最突出的单个要素,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要素就容易忽视。

5、偏重于标准图形

对于一些标准位置的标准图形,小学生在观察时,就比较容易发现其特征,也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关系。

6、偏重于对称图形

小学生特别爱看对称图形。如要求一个小学生在圆上画出直径,学生画的第一条直径往往是水平方向的,第二条则是垂直方向的,再画下去也都沿着对称的位置逐步展开。可见这些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

7、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小学生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三维空间观念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这种过渡的时间也比较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以上七点,我们认识了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这些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便可以因势利导、突出重点、预防干扰、促进迁移,加快几何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从而逐步形成对实物与平面?图?关系的一些初步看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面,如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文具盒的面、墙面、地面等。为了加深对"表面"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刀剖开红薯、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等的纵面或横截面并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入"物体的表面"的意义。这样,学生对"物体的表面"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为进一步概括面积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不但理解了体积的概念,而且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引导学生去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小学生往往多具有其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就是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剥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首先是时段上的开足脑筋,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相关圆的认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闭目想象钟面,思考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使你产生怎样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如此丰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础上,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想象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那空间观念的形成则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如让学生去想象钟面秒针、分针、时针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后,学生便对圆的本质特征有了比较深刻而又完满的认识。

五、重视实际应用,深化空间观念。

在初步形成概念、掌握求积计算的基础上,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四通过实际运用,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探索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几何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和交流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提供素材鼓励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或要求学生做一些创造性活动,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米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2

[2] 刘德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J].《教学研究》.2003.04.

论文作者:甘在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甘在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