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全面发展--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兼证券投资基金法工作组副主任曹凤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证券市场:全面发展--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兼证券投资基金法工作组副主任曹凤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全方位发展——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投资基金法》工作组副组长曹凤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大学论文,工作组论文,证券市场论文,证券投资基金论文,副组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证券市场是经济改革的敏感区,由于入世及自去年以来众所周知的原因引发的股市持续下滑,证券市场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在牵动着人们那根比股指更敏感的神经。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证券市场往何处去?改革的重点在哪里?记者在十六大开幕前一天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投资基金法》工作组副组长曹凤岐。

记者:大家都普遍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着许多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证券市场的问题的?

曹凤岐: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现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能全盘否定。实际上,中国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是一个新型的市场,它的问题是不规范,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规范——是当前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记者:您认为“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曹凤岐:第一,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在中国,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不仅业绩不理想,还存在大量的财务造假与违规黑幕,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上市公司不好,证券市场就不可能好。第二,操纵市场行为比较严重,比发达国家市场还要明显。一方面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场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庄家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影响股价,操纵市场现象十分普遍。亿安科技、中科创业、银广夏等案例层出不穷。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第三,诚信危机。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造假使投资者信心动摇,今年以来,银行储蓄增加而股市投资减少。实际上,股市最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信心,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后,"6·24"一天的成交量是800多亿。但是最低的时候,两市场总成交量才2-3个亿,这就说明信心问题已经影响市场。第四,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市场为主,但完整的证券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包括债券市场及期权期货市场。第五,政策性风险依然较大。

记者:您有一个观点,就是强调中国的证券市场要在规范中全方位发展,您能否进一步阐述一下“全方位发展”的内涵?

曹凤岐:全方位发展是针对当前单一的中国证券市场结构而言的。我认为,第一,要继续扩大股票市场的规模,中国的股票市场总市值不到15000亿,上市公司也才只有1000多家,而且规模都不是太大。这与中国经济总量不相符。所以,中国股市的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在促进国有大企业继续上市的同时,必须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在发行新股的同时,还可以增发、配股,还要解决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取ADR(美国存托凭证)的模式。

第二,要尽快设立创业板市场。目前主板市场规模很小,而且主要解决国有大型企业的上市问题,而大量的高新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尤其一些高科技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困难,到现在这些企业还是主要靠内部融资体制,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而风险投资由于没有退出机制,也不敢投向中小企业。我主张开放创业版,专门为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中小高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第三,发展债券市场。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债,而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的比例很小。国外普遍采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还是空白。中国债市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向银行贷款过于容易而且可以不还。今后,要在证券市场上增加各类政府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在内的各类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品种,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等均可尝试,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第四,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市场。一是要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应该大力推进以开放式基金试点为主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引导储蓄流向投资。二是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在国外的创投基金实际上是一批民间风险家,但中国相当一部分还是政府资金,企业真正需要的时候并不能给企业以支持。所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基金。三是要让私募基金浮出水面,对其进行法规方面的规范与引导。第五,要尽快制定并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年内出台已经没有希望,但找希望能尽早出台。

记者:您刚才谈了全方位发展的措施,那么,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呢?证券市场下一步的路在哪里?

曹凤岐: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找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真正做到公司化、市场化。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彻底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状,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次,规范信息披露,杜绝信息不透明与信息造假,建立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最后,要建立企业领导者期权激励制度,或者是年薪制度等。我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好了,股票市场、证券市场肯定会好,证券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也会变成投资行为。

第二,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是进行有效资源调配、发挥协同效益的一种方式,但目前中国股市上的许多并购只是一种谋取利益的炒作并购。不规范的并购行为使上市公司不断地产生问题,使市场秩序与投资者的利益受损,目前在市场上,无成本并购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愈演愈烈,要规范证券市场,必须要规范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

第三,加快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当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期货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在商品期货方面,期货不仅品种少、规模小,而且没有真正和实物结合起来,我认为应该积极探索诸如石油、玉米、小麦、棉花等期货品种。在金融期货方面,市场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应该考虑推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新的期货品种,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

第四,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性的监管之外,我们还要各方面的制度,各方面的法律,包括行政监管都需要加强,尤其需要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记者:因为涉及到国际资本的流动,实际上加入WTO以后冲击最快,变化最大的就是金融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您如何看待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中国证券市场如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加速自身改革?

曹凤岐:实际上,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或者说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在此前我们就已经有了H股、B股、香港创业板、ADR、纳斯达克等国际融资渠道。今后我们除了要继续利用这些国际融资渠道之外,还可以考虑去新加坡、日本及我国台湾上市,但前提是要有好的公司,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7月1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与《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的正式生效,外资正陆续进入我国的券商与基金管理行业。目前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走在前面,根据相关规定,在三年之内,外资股权不得超过33%,五年之内不得超过49%,五年以后则可以全部放开。引进境外证券公司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是中国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必经之路,将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记者: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正式亮相并将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您如何评价QFII?

曹凤岐:QFII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的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对于长期封闭的资金推动型市场尤其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通过QFII模式引进国际资本是一种有效的方式。QFII规则的出台,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积极地面对国际化进程。根据刚刚发布的QFII暂行办法,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等,经中国证监员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后,即可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产,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QFII规则的出台,将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打开合规通道,为证券市场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我认为这是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有力措施之一,今后,管理层还应当考虑在推出QFII的基础上,积极推出QDII及CDR等。

记者:近日,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允许向外资转让国有股及法人股的通知》,您认为这项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将带来什么变化?

曹凤岐:引进境外股权参股中国上市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应对国际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当前,虽然外资直接买卖A股还不行,但现在可以买卖非流通股了。这为今后证券市场上的外资并购开了一个大门。我注意到这个通知中有两点重大突破。一个是通知规定,外商要购买中方上市公司股权,“原则上采取竞价方式”,这意着国有股及法人股转让形式将更市场化。另一个是通知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所有公司中方一定要控股——这也是一个信号。外资的进入有利于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证券市场日趋国际化的现实告诉我们,今后必须遵循国际游戏规则。

标签:;  ;  ;  ;  ;  

证券市场:全面发展--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兼证券投资基金法工作组副主任曹凤岐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