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地方文献工作论文_刘锐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地方文献工作论文_刘锐

黑龙江佳木斯市图书馆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摘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地方文献作为地方资源具有它的独特性,反映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发展与积淀。从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在保留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开发、建立新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活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方文献;服务层次;服务模式

一、前言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地方文献作为地方资源具有它的独特性,目前很多图书馆都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本馆的特色服务。因此地方文献资源在图书馆馆藏建设及读者服务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和重视。地方文献作为地方文化的知识载体,反映着地方经济、政治、历史、民族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于是涌现一批地方文献研究专家,主要是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数字化等进行深刻的研究,对地方文献服务方面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如何更全面地、更好地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以便为读者服务,这已成为摆在广大文献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图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地方文献得到利用,是将地方文献中隐含的知识信息用服务的形式激活,体现地方文献的价值,使其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因此,应开发相应的服务模式来与之相对应,让地方文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其优势,真正为社会服务。

二、地方文献的服务层次

目前,各地地方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已初步完成,建立起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并且除了纸质、非书文献外,还开发了数字图书馆、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等,使地方文献的开发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地方文献的开发层次决定着地方文献的服务层次,目前有如下 3 种服务层次。

1、传统服务层次

传统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层次,即地方文献的借还等服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必需的阅读环境,采用便捷的服务方式,比如室内阅览、外借服务、检索服务、传递服务、推送服务、用户培训服务等,让用户在馆员的指导下能够自我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应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组织馆内外的馆藏、信息资源,通过传递信息、研究用户需求、制定信息服务内容等使用户更好更快地获取地方文献知识信息。

2、导读服务层次

地方文献资源丰富多彩,学科交叉严重,隐性知识信息模糊,不可割裂部分难以查找。当读者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时会不知所措,因此,图书馆应该建立更高一层的服务,即导读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读者进行引导,即做读者的向导,采用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个别引导和重点引导、开办专题讲座、传授查找文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引导读者鉴别、选择和使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二是馆藏揭示,就是告诉读者本馆地方文献的馆藏信息,向读者提供馆藏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目录,宣传地方文献各种专题数据库(如:佳木斯市图书馆的赫哲族专题数据库),培训检索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的方法,既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又实现地方文献的价值,也让读者既快又精准地获取地方文献信息知识。

3、情报服务层次

情报服务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的最高层次。图书馆在调查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特点,利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咨询、定题服务、代查代检、代译等服务,为读者推荐、提供各种学科和专题的地方文献,利用地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在信息检索、联机检索、信息互动、目录查询、文件分类、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体系,让广大用户从中可以享受到现代图书馆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地方文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力量。中华文化是各区域内、各民族文化的汇集。地方文献则详实地记录了一个区域各民族文化的起源、对地方经济文化的贡献、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的历史和现状,记录了区域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史地等人文、自然状况。这些珍贵的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和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文献依据,对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很大影响。所以,保护、管理和科学地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必将起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2、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文化权利

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和传播的主要机构图书馆来说,具有服务体系完备、服务方式公益性和免费性、服务对象全民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地方文献天生就有开展平民化服务的优势。地方文献源于地方文化,是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大众文献,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公民,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身体状况好坏、经济条件优劣都有权利和机会接触到它,也都有可能利用它。利用的内容大到参政议政,小到家族甚至个人寻根问底都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所以说地方文献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3、缩小社会差距,弥补数字鸿沟

地方文献独特的内容、丰厚的蕴藏量及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特点,决定了地方文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于现代与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都有着很大影响。每个地区的人都会以本地区拥有与别的地方不同的独特之处而骄傲,并乐于保持这种本地的特色,人们茶余饭后常常津津乐道于本地的风土人情、人物事迹、历史掌故、方言土话、神话传说等等,这已经构成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文化从报刊刊登的文章、地方戏曲、相声小品和广播电视等文艺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人们还常从地方文献中撷取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证、创作以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社会差距,弥补了数据鸿沟。

4、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凝聚力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构想已成为现实。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而出现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在正确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过程中,需要利用地方文献提供的信息认真地、科学地分析矛盾和冲突的新特点,并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实事求是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判断和决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人的共同恋乡情结;每个地区也都有着令当地人民骄傲的辉煌的历史,这些历史记载于地方文献里,人们通过它了解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人们的爱乡情爱国心,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地方文献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文献资源的保障,这对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独特的作用。

四、结束语

此项工程是一个延续的工程,需要地方工作人员长期坚持以及后人的不断加入才能继续下去,这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和各个文化部门的责任,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和帮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使地方文献的服务越来越强大,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竹云.浅议地方文献的开发与服务层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 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发展研究:二[J].图书馆,2010(2)

论文作者:刘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地方文献工作论文_刘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