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中的方言词研究论文_董沛

新词新语中的方言词研究论文_董沛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在我国的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由方言衍生出的新时代流行普通话渐渐开始萌芽。这类词语大多数由某地的社会现象产生,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视剧或者表演的形式逐步在社会大众中传播。通过对上述词汇的研究,笔者认为这类词汇的出现有利于语言系统的更新和优化。本文在阐述了该类词汇出现的背景和特点后,对该类词汇使用的原因和使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该类词汇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理论性贡献。

关键字:方言;现代汉语新词汇;特点;使用原因

一.引言

在我国的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由方言衍生出的新时代流行普通话渐渐开始萌芽。这类流行用语对语言系统进行优化,使语言系统中的词汇更加丰富,表意更加形象,更加展示个性化。同时这类词语也对语言生态系统的更新变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类词语增加的过程中,有些不再使用的词语逐渐消亡,这样的情况更好地表明了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当下的语言使用状况,能够帮助人们对当前社会的面貌更加地了解。

二.方言词进入新时代流行普通话的现象分析

(一)新时代的流行语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各地方言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上和网络上的流行语的特征可以发现有很多流行语主要来源于各地的方言。将我国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曾经新收录的社会生活类词语进行过调研发现,进入社会生活的新词总共有2200条左右,其中方言衍生的词条占据164条,约占总比例的7.6%左右。

另外,笔者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调研,举以下三个例子来对上述理论进行举例阐述:其一就是“h”与“f”不分的情况,如我好方(fang)”是“慌(huang)”的意思。这个“方”有些类似于谐音,因为福建人说普通话h和f不分,fang与huang分不清。例如“莫方”就是“莫慌”。类似的词还有:灰机(hui ji)和飞机(fei ji);稀饭(xi fan)和喜欢(xi huan);姓胡(xing hu)和幸福(xing fu)等。在2015年的春晚中,某小品在表演过程中调侃了福建地区的方言,使其一炮走红。 其二就是“r”与“y”不分的情况,如坏银 ,“银”(yin)译为“人”(ren),之前有很多人认为是通过谐音引申,但是上述流行语实际是引用青岛、大连等地方方言“人”的发音得来。东北话、山东话常出现“r”与“y”不分,比如东北地区的人常常将“肉(rou)”读成“肉(you)”这一现象。其三就是“l”和“n”不分 的情况: 漂酿(piao niang)和漂亮(piao liang);美腻(mei ni )和美丽(mei li);男朋友(nan peng you)和蓝朋友(lan peng you)。这一情况主要出现在湖南,重庆,四川地区,根据上述地区的方言的研究发现当地人民确实存在“l”和“n”不分的情况,因此上述流行词也属于方言衍生的结果。

(二)新时代的流行语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的方言

根据《新华新词语字典》收录的词条来看,南方方言所占的整体方言的比例约为96%左右,占据了方言衍生为新时代普通话词语的主力军。 从上述情况来看主要是由南方地区发达的经济决定的。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普遍好于北方地区,因此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来说对南方地区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由此看来南方方言相较于北方方言来说有更强大的渗透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的语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同时相较于北方地区来说,南方地区较为开放,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高,生活更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同时值得一体的是我国许多明星来源于港澳台地区,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粉丝”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明星的语言对于粉丝来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更容易被模仿和传播。

(三)相较于北方地区的方言来说,北京话更容易成为新时代流行的普通话

我国的普通话本就以北京话为前提,因此将北京话作为新时代流行普通话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许多精英和学者集中在北京,对于北京话在社会的传播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往前追溯如“泡妞”是指和年轻的女子约会,谈恋爱;“你丫”是指骂人的脏话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通用和普及,而在2016年也有着明显的例子可以印证北京话更容易成为新时代流行的普通话。如最近热映的电影“老炮儿”,整个电影的对话使用的是明显的京腔,在电影结束之后例如“老炮儿”,“茬架”等词语一度占据新浪微博的热搜榜,成为新时代的流行词汇。这说明了利用影视剧作将城市生活和文化展示给全国的大众进行观看时,是对该城市的文化包括语言传播非常有利的途径。

三.社会公众使用方言衍生出的流行词语的的原因和特征

(一)社会公众使用方言衍生出的流行词的原因

首先,根据笔者的调查,社会公众使用流行词的首要原因是觉得该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显得很有趣,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显得自己在人群中是标新立异的。在腾讯近期做过的2015年《90后互联网行为调查》中发现93%左右的90后希望自己和其他同龄人是不同的,非常强调自己的个性的展示。由于目前大部分的90后都还是大学生或者中学生,仍然处于校园生活中,在校园中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管控,所以一些自己的个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施展。而流行语属于口头用语,在展示上无任何约束性,因此他们对于流行词词汇本身来说是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使用的。在使用中,使用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新潮,自己的个性还可以使自己的谈话内容得到更多的人的注意。另外,方言展示出的流行用语更具有地域性,更受到当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社会公众使用流行语的原因是一部分人具有从众的心态,他们学习流行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沟通或阅读书籍。对于有从众心态的人来说,不了解流行语会让他们自己觉得与时代脱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笔者通过对流行词汇的百度百科的查询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利用百度知道去提问某某流行词汇的含义,而有30%左右的答案对该词汇进行的歪曲,意图取笑提问者的无知。对于这部分的群体来说,使用流行语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而是用来在沟通中保持对内容的理解性,担心自己被社会潮流所排斥。对于一些对社会热点时事很少关注的人来说大部分的流行用语是他们不了解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为了和人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则不得不使用流行用语。

最后,社会公众使用由方言衍生的流行用语其实是对该地区经济和文化的认可。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大部分的方言衍生地区主要是北京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方地区。上述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物质生活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也是非常丰富。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对于那样的生活是充满向往的。向往会使他们对该地方言的接受度和传播意愿更加高,因此由上述地区的方言衍生的流行语是受到广泛的社会大众的欢迎的。

(二)社会公众使用由方言衍生的新时代词语的特征分析

根据笔者的调研情况来说,目前我国社会公众使用由方言衍生的新时代词汇主要是80末期和90后的年轻人。在性别的分析上发现,使用新时代词语的女性的比例比男性要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男性与女性相比在语言是显得更加保守。针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和日常工作而言,男性普遍被认为是安全的,可靠的,他们的行为最好是遵守社会规定和准则的。而新时代用语最大的特征是“新”,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会被其他人认为是不符合场景或礼仪的,不能轻易被别人所接受。因此男性,尤其是较为年长的男性对于由方言衍生的新时代词语不易接受,在使用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没有上述较多的社会约束,并且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被“安利”的情况很多见。因此女性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于使用新时代词汇的场景和感受较男性相比较为轻松,并且女性也愿意把自己喜爱的事物传播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性使用该类词语的人数是多于男性的。

第二,年轻女性喜欢使用这类的词语营造对话中较为轻松的氛围,塑造自己比较可爱的形象,所以学着像儿童的发音习惯靠拢,同时带有撒娇意味。在儿童学说话过程中,习得语音系统的顺序是多数元音音位的习得早于辅音音位。因此,儿童学说话中常会将“r”说成“y”,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坏银”发音相似。学习儿童发音就意味着女性无论是和女性还是和男性的沟通上,都想使对方认为自己是娇小可爱的,从而获得对方的照顾。因此,由方言衍生出的某些新时代流行用语刚好可以满足女性上述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女性使用流行语的人数和次数普遍高于男性。

四.总结

在进行本篇论文的写作时,笔者阅读了大量的中文文献,对目前学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增添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的创新点是,在进行该类词汇使用原因分析时笔者通过走访了一定数量的男性,女性来归纳他们对该类词汇的认知,从而使得出的原因的结论更具有社会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道全.新词语中的方言词[J].语言应用研究,2009(2)

[2] 陈向红.谐音:网络语言中的一种语用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 潘文国.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

论文作者:董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新词新语中的方言词研究论文_董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