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研究

□ 王会娟 黄瑞敏(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社会体育系 广东 广州 511370)

摘要: 以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珠三角农村体育村民的基本情况、参与动机、活动内容、活动场地、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丰富珠三角农村体育研究内容,为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作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珠三角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1、前言

十九大报告中把“三农”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随着2003年“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年)、《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的发布,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体育认知和体育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消费不断增长,农村体育正在飞速发展。本研究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作专门的调查与分析,以期更好的将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完善落到实处,为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珠三角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农村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近五年的文献数十篇,并对其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

(2)实地调查法。

调查发现,珠三角农村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为个人锻炼和自发组织,分别占到总数的54.02%和27.06%,而村委会组织和乡、村体育协会组织仅占10.99%和7.93%。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以个人锻炼为主,缺乏系统组织和管理,而村委会和乡、村体育协会组织体育活动开展集中在节假日,日常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较少,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造成珠三角农村体育现有管理职能弱化,不利于其良性健康发展。

通过对珠三角18个行政村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为本研究提供直观、详实的资料。

(4)农村体育活动场地情况。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入院时有胸部疼痛、局部压痛症状,受伤至就诊时间30min~2d。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4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38.8±2.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29例,高空坠落45例,外力击打18例,挤压伤8例。

随机抽取珠三角的18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60个村民,共发放问卷1180份,回收问卷1075份,回收率91.10%,回收有效问卷1046份,有效回收率88.64%。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问卷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各类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村民的基本情况。

(5)农村体育组织与管理情况。

(2)村民参与体育动机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的动机排在首位的是强身健体,占到总数的71.03%,其次是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分别占到总数的52.87%、35.95%。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已经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对提升其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丰富其文化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情况。

表1 珠三角村民参与体育动机情况一览表(N=1046)

江苏农垦集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垦区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底,在江苏国企率先尝试派驻纪检工作。如何在工作探索中把握新模式,履行好监督执纪职责,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值得思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表2 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情况一览表(N=1046)

从表2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排在第一的是跑步或散步,占到总数的75.91%,这是因为跑步或散步对场地、设施与设备没有特殊的要求,并且对村民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参与的自主性较强,比较随意。其次是球类活动,占到总数的45.12%,主要以常见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广场舞位居第三,占到总数的20.94%,这和它简单易学、有音乐和一片空地即可展开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深受广大女性的偏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度偏低,仅占到总数的16.06%,它的衰退将不利于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珠三角农村应不断推动惠民、便民体育活动的组织,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并在原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内容。

(3)问卷调查法。

魏昌龙暴怒地驱走不肯离开的人,提起大锤上了坝。他仰起头,急雨如箭射在他脸上,加剧了他身体的颤抖。他敬天,天是生命的襁褓;他也畏惧,清楚造物对于生命不会一味地呵护,但占据他心灵的欲望太强大了,一次一次地诱使他去“忽略”。陵矿破产那天,不少人哭、流泪,他两眼血红地围着矿区到处看、到处找,他不是赌徒,意志却比赌徒坚强十倍,他不能就这样完了,陵矿更不能就这样完了。其实象他这种从年青干到现在的老陵矿人,身家早与陵矿连在了一起,曾经的辉煌烙在心里,眼前的破败象针扎在眼珠子上,急着翻本的,远远不止他魏昌龙。

表3 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场地情况一览表(N=1046)

调查发现,珠三角参与体育活动的村民男性占到总数的55.93%,女性占到总数的44.07%,女性比例低于男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这和其要照顾老幼,并且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有直接关系。珠三角参与体育活动的村民以中老年为主,45-59岁的有390人,占到总数的37.28%;60岁以上的有263人,占到总数的25.14%,这是因为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化,使得大量青年务工人员转向城镇。

1.积极引导舆论,鼓舞人心。对企业来讲,最基础的是保证领导和职工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企业这个比较大的环境中,领导和职工不管是在政治还是思想中都需要基本的和谐。企业建设方面需要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所以,政工工作需要随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推动管理层和职工的理念创新。当前,很多企业内部都存在比较多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传统观念理念落后导致的。所以,政工工作者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企业内部问题,保证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沟通,随时对职工流露出的困惑,客观分析出现的原因,使用创新思维进行解决问题。

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需要投资企业将整体财务管理工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投资公司需要面对庞大现金流以及数额巨大的投资生意,面对繁复的业务处理流程,就需要财务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ERP软件处理业务。但是,实际的ERP系统应用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绿道体育工程”等系列举措,使珠三角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广大村民体育健身的需要。从表3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村民选择体育活动场地集中在乡村公共体育场所和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分别占到总数的35.37%和21.61%,其次是自家庭院和街边、空地,而选择收费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或锻炼的仅占5.64%,这说明珠三角村民倾向于在免费或低偿性的活动场所进行体育活动、锻炼。

虽然广东省有90%的乡镇依托乡镇文体工作站建有体育组织,但在对珠三角村民对于本村是否有专门管理体育人员的调查中得知,认为有专门管理体育人员的村民占到总数的36.04%,没有的占到总数25.05%,而不清楚的占到总数的38.91%,这充分说明农村体育部门管理松散,部门及相关人员并未尽到自己的职责。

3.2、影响珠三角村农体育发展的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与设备、缺乏指导者和缺乏组织与管理,分别占到总数的 41.20%、36.04%、32.03%、28.97%,这说明珠三角村民体育意识有待加强,有的村民只注重农活,而闲暇时间又被家务劳动、看电视、话家常、打麻将等占用;再加上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的缺乏,乡村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薄弱,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的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些已经成为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4 影响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因素一览表(N=1046)

4、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建议

4.1、加强农村体育宣传,提升村民体育参与意识

珠三角乡、村基层体育组织应及时对相关人员展开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体育健身知识等的集中培训,针对学习内容,制定实施计划,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借助各种媒介手段,向村民大力宣传。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挖掘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设施,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和锻炼热情,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珠三角农村体育良性、持续发展。

进一步明确村(社区)第一书记主要职责,下发第一书记任务清单。一是严格执行全脱产担任第一书记工作的政策,派员单位及时做好工作交接,第一书记在下派期间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正确处理好第一书记与支部书记的关系,二者应是相互依靠、相互帮衬、相互合作、内外结合的关系,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充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支持支部书记的正常工作。三是乡镇党委、政府不能将与第一书记职能职责无关的乡镇日常工作强加于第一书记,应确保第一书记工作有序进行。四是注重工作实绩,减少各种重复性表格填报和资料收集,统筹精简开会时间,真正让第一书记有更多时间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

4.2、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保障其规范性、实效性

依托珠三角民间体育组织、社团及协会的建设,积极推动珠三角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吸引村民的关注、支持与参与。充分发挥珠三角乡、村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落实各项体育活动、赛事等,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完善工作方式、方法,调整思路与方向,促使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珠三角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文件,并设立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部门及岗位,专职专责,保障珠三角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及实效性。

4.3、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扩大村民体育活动空间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分布在乡村的体育场地67.97万个,相较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乡(镇)村的体育场地66446个,我国体育场地在数量上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对于满足目前珠三角村民体育活动需求上仍有较大缺口。因此,珠三角政府部门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的建设与维护(如全民健身路径、绿道、现有运动场所增设灯光等),提高其利用率;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开发农村空地及其他闲置场所。

学风不正首先带来的就是文风不正。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31日至6月30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察人员发现,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在接到督察反馈意见后,并没有认真研究,而只是将别人的整改方案照抄照搬,简单复制了事,明显存在消极应付现象。

4.4、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激发村民体育参与热情

依托珠三角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普及与推广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毽球、舞龙、舞狮、武术等,民间体育项目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项目在一些简易场地或空地就能开展,村民的参与度较高。乡、村基层体育组织应充分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和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不断激发村民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彭国华,张莉,庞俊鹏.广东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

[2]广东省“十二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成效显著[N].中国体育报,2016,01.

[3]邓育荣.浅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

[4]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等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2005-02-18.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l)

[5]夏冬,刘志敏.广东农村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3.

[6]许彩明,关山,武传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战略环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6-021-2-TBB

基金项目: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科研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Gzdxstxy2018-03)。

作者简介: 王会娟(1980-),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标签:;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