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论文

论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论文

论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

雷石山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仔细分析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观点、内在逻辑及语言表述等可以发现,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辩证性、强烈的批判性、内在的整体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过程中阐发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仔细分析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观点、内在逻辑及理论表述等可以发现,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辩证性、强烈的批判性、内在的整体性等基本特征。对这些基本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能够更深入地把握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体系。

According to Eq. (6), the presence thermopower can be enhanced b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carriers on the entropy of the atoms-carriers ensemble. This may be reached in a system with numerous states.

一、鲜明的时代性

任何伟大理论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深刻地反映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时代需求,它的表述鲜明地烙上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印迹。

从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推力。除了极少数手稿片段,马克思并没有撰写有关科技创新问题的专门著作,他的科技创新思想主要蕴含在关于其他各种问题的论述中。纵览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著述可知,马克思的系列政治经济学著作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文献载体,而这些著作正是马克思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所留下的理论成果。例如,《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向工人开展科学理论宣传的讲稿;《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科学纲领;《资本论》及其手稿则是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辉煌成果。分析这一系列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研究科技创新问题并非主要是兴趣使然,而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时代需要。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形成过程上,也体现在它的语言表述上。综观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问题的阐述可以发现,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诸如“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等现代术语,而是经常运用一些十分具体形象的表达,如在《哲学的贫困》中所提到的“机械方面的新发明”[1],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所提到的“采用新机器并改进新机器”[1],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2],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农业中化学和机械的发展”[3]等。不难发现,这一系列阐述中的用词表达生动地呈现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鲜明地反映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科技创新活动和成就。

二、深刻的辩证性

马克思在阐发科技创新见解时,常常伴随着对他人相关见解的批判,体现了批判与建构的有机统一。总的来看,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建构过程主要伴随着两方面的批判,即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2016年,山东省有6个果蔬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为第一批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胶州大白菜作为其中一个。2017年,11个区域公用品牌,如胶州大白菜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胶州大白菜协会继续研发白菜品种、栽培技术和白菜深加工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马克思看来,科技创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扩散过程中,科技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随着机器的发明、应用及大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得以最终确立。他还指出,大工业条件下产品的低廉价格,以及日益发展的交通技术,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科技创新也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走向灭亡的因素。随着机器的发明、应用和不断改进,工人们的地位不升反降,生活越来越贫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无产阶级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和扩散的推动者,也是促使它走向灭亡的因素。

综观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对工人影响之论述可以发现,他的观点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创新对工人的负面影响,认为:科学上的发现和进步使人的生命“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4],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并未改善工人的处境,他们的工资更低了,劳动时间更长了,劳动强度更大了,生活更加动荡而无保障了。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指出了科技创新对工人的积极作用。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对工人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说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解体,科学进步与技术发明将不再是被资本家用来压迫和剥削工人的手段与工具,而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强烈的批判性

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的论述富含辩证性的见解,主要体现在辩证阐述科技创新对工人的影响,辩证分析科技创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

在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早期阶段,常常伴随着对唯心史观的批判,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批判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布·鲍威尔等人的唯心史观时,以举例说明的方式肯定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作用,强调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农业上的改良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又如,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关于经济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时强调,社会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论证体现了科技创新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作用。总之,对唯心史观的批判是马克思阐发科技创新见解的重要契机。

催化剂脱硝率明显提高的原因是超声波加快了硝酸的传质速度,加速硝酸在活性炭中的扩散,促进了表面反应产生的副产物的移除和孔道畅通,在保持活性炭微晶结构的基础上,协同硝酸脱灰和氧化,发展了活性炭的微孔和中孔的结构,并使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总量增加。活性炭中孔数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负载催化剂,同时提高了NH3和NO的吸附容量,酸性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有利于碱性NH3分子的化学吸附,偏矾酸铵催化剂促进了NH3还原NO的过程。

19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代,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阐发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时常交织在一起。这里仅以马克思曾批判过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为例予以说明。在李嘉图看来,存在着预定用于维持工人生活的基金,当工人因资本家使用新技术而失业时,这种基金的数量并无任何减少。马克思对此予以了严厉批评,认为根本不存在预定用于维持工人生活的基金,那些因机器的发明和应用而失业的工人如果不到其他行业找到工作就可能成为贫民甚至饿死。[5]不难看出,马克思在上述批判中论及了科技创新对工人的负面影响,即导致了工人的失业和贫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它们表明,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阐发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相互联系、有机交融。

四、内在的整体性

从形式上看,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的论述十分零散,他并没有专门就科技创新问题进行过系统探讨。诚然,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科技创新问题进行过相对集中的阐述,尤其体现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蒸汽、电、机械的和化学的因素)》和《机器和大工业》这些章节中。然而即使就这些章节而言,也并非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专门系统论述,只是涉及科技创新的论述相对多一些罢了。

美国历史游径标识充分体现了在引导步行线路方面的连续性和实用性。选择稳重颜色,以纯色快为主体,配以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在保持整体风格协调的同时,对每一块标识牌编号,当游人迷路或需要寻求帮助时,借助标识上的序号即可准确定位,同时也将各个标识牌有机联系起来,构成标识系统网络,为管理和维护标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标识系统结合周边环境对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扩展,如提供地图定位、旅游指引等功能,将标识进一步融入整个旅游服务体系。

然而这种论述上的分散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并不意味着观点之间的毫无关联。一方面,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的论述“形散神不散”,也就是紧扣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主题,而非游离于这一主题之外。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有关科技创新的论述尽管十分零散,但总体上可以被归纳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类型、科技创新效应等几个主要方面。很显然这些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清楚地表明了谁是科技创新的承担者,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是什么,科技创新的种类有哪些,科技创新产生了什么效应等。诚然,马克思对每一方面内容论述的详略程度并不一样,有的内容曾反复多次论述且较为详细,如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效应等;有的方面则论述较为简略,如科技创新主体等。但对于一个并不是以科技创新为专攻领域的革命领袖来说,这些细节上的瑕疵是可以理解的,也并不影响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27,736,60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3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5.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rx's 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I Shi-shan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China)

Abstract: Marx's 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organic part of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main points of view,internal logic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of Marx's 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we can find that Marx's 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esents a series of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such as distinct epoch,profound dialectics,strong criticism and internal integrity.

Key words: Marx;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asic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8-0208-02

收稿日期: 2018-12-01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026);2017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YBA162)

作者简介: 雷石山(1978-),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研究。

标签:;  ;  ;  ;  

论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