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外伤病人中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蒋玲 刘洁 唐银发 刘昕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541002)

摘要:目的 探析车祸外伤病人中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车祸外伤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别不同组别。对比组选择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试验组选择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分别经不同护理模式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比组的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高于试验组(P<0.05);对比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81%,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2.86%(P<0.05)。结论 给予车祸外伤患者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使救治工作根据高校、优质和规范,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车祸外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伴随近几年交通意外事故的屡见不鲜,使得车祸所致外伤的发生率不断递增。有研究表明,车祸外伤具有病情发展快、伤情复杂和发生突然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致残率,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基于此,为能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护理工作的有效及早开展非常重要。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车祸外伤84例患者为对象,经给予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现做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将2016.6~2018.7作为病例时段,选取我院接收的车祸外伤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在对比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1-75岁(50.6±2.3)岁;14例四肢伤,10例胸部损伤,6例颅脑损伤,12例腹部损伤。在试验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6岁(51.5±2.4)岁;15例四肢伤,9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13例腹部损伤。把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二者对象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

对比组选择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当班急诊护理人员在接接到急救电话后随车前往救治现场紧急救治患者,由于发生突然,未设立急救小组,只能根据班次对院内外人员进行配置,护理人员需根据各班职责进行护理干预。

试验组选择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1)设立急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骨干、护士长和科室主任等,结合每名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职称等,对相应职务合理安排,采取工作责任制,定期知识培训护理人员,从而能使其各项专业技能有所提升。(2)院前急救,值班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用简短的语言对患者的病情、数量和出事地点等信息进行获取,并用关切的语言安抚患者和其家属,并将患者知晓急救车将马上赶往现场,请耐心等待,同时指导对象做好相应的急救处理。待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对患者病情快速判断,根据先重后轻原则对受伤部位开展紧急抢救。如果患者伤情严重,且伴有呼吸道阻塞情况,需马上清理患者呼吸道,给予吸氧,防止窒息情况发生。如果患者伴呼吸衰竭情况,则给予气管插管;对多条静脉通道进行构建,加快补液,对血容量进行补充,避免休克情况出现。(3)转运期间,对患者得到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如呼吸和血压、瞳孔和脉搏等,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需马上采取针对性处理。途中对详细记录急救情况,利用车载电话和与院内保持密切联系,便于患者抵达院内后能马上开展急救。(4)院内急救,循环支持组负责静脉输液给药通路构建,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支持组负责呼吸支持和起到管理,各小组格斯启齿,将急救工作及时落实。另外,开设绿色通道,给予患者B超、CT等检查,如果需要开展手术抢救,则应事先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直接运送患者至手术室。

1.3评价标准[3]

对于护理满意度调查的制定,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自制的方式进行,量表总分为百分,评分标准可以>85分、85-60分和<60分的形式进行,其中,前者可表示为非常满意,其次是相对满意,最后是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把SPSS23.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应用(x±s)表示表示计数数据,t检验为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以0.05为界点,当P大于界点值时无统计学意义;P小于界点值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试验组患者的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表1见。

表1 对比急诊科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x±s,分钟)

3讨论

由于车祸外伤患者多具有病情变化快、伤情危重等特点,现场急救处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及时,不仅能为后续抢救工作的开展赢取宝贵时间,而且对患者预后改善,以及生命挽救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以往常规急救护理的实施,因各环节和各科室间缺乏紧密衔接,使得抢救黄金时间被浪费,加大救治难度。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属于新兴护理急救配合方法,具有各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急救程序衔接紧密等优势[4]。此护理模式开展时,通过合理安排每位护理人员,能有效保证急救工作的开展井然有序。另外,在转运期间,通过对救护车上的GPS系统的利用,能实时互换院内实现急救信息,不仅便于院内对患者病情状况的详细掌握,而且还能在车上对患者妥善救治[5]。院内,在急救小组组长通过对各职能急救护理小组的调度,能有效保证各项急救工作的开展更具高效性,保证各环节衔接无缝隙,能将非治疗时间有效缩短,保证抢救时间一分一秒不浪费。另外,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开展,能使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降低,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效率提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车祸外伤者84例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实施,能使医疗纠纷发生率降低,加快对患者抢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给予车祸外伤患者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使救治工作根据高校、优质和规范,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国容.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93-194.

[2]赵单,张进军.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救护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7,39(2):277-279.

[3]胡凤华.100例车祸外伤事故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91-2091.

[4]王宏侠.批量车祸伤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的探索[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2):64-65.

[5]张丽玲.系统性急救护理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26-1429.

论文作者:蒋玲 刘洁 唐银发 刘昕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车祸外伤病人中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蒋玲 刘洁 唐银发 刘昕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