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论文_1余美群 2马蕾 3张庆 4阳春红 5 任红艳 6 杨蕾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论文_1余美群 2马蕾 3张庆 4阳春红 5 任红艳 6 杨蕾

1余美群 2马蕾 3张庆 4阳春红 5 任红艳 6 杨蕾

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护理部 833200

3.4.5.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1团医院 833200

【摘要】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护理安全的首要保证。所以,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全方位控制,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2011 年4月我院在外科建立了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经验,我院2014 年7月至2017年1月,逐步在内科系统、妇产科、精神科系统共8个病区全面铺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将改进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 年7 月-2017年1 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部留存各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登记本为依据,院医疗纠纷相关资料为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收集并统计2014 年4 月-2017年1 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查阅护理部留存各科室不良事件登记本;查阅医患协调办投诉登记等相关资料,分析、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效果。

1 .3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文件不够完善;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 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部分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更新,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1.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1.4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护理人员素质不符合职业要求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个人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当这些素质不符或偏离了护理职业的要求,就可能造成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2未严格执行职责、制度、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核心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对危重、意识丧失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

1.2.3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涌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1.2.4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患者产生冲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患者的因素

1.3.1 患者或家属期望值过高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就会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甚至拒绝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可能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3.3 患者的自身素质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工作不理解,易出言不逊或有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1.4 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措施

1.4.1进一步完善基础安全设施 医院下大力气投入,如每栋楼、每层科室均有科室指引,紧急疏散图,所有病床均带有床栏,病区走廊、卫生间设置了安全扶手,在病区及患者床头悬挂预防跌倒、预防压疮的温馨提示,并在卫生间粘贴上警示牌,提示小心防滑。开水间张贴“小心烫伤”等温馨提示。

1.4.2加强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病人进行面对面介绍“入院需知”,使患者尽快了解病区环境、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住院患者需知,探视、请假外出等制度与要求,住院期间安全注意事项等[1]。对有创检查和操作前必须行书面的告知,如保护性约束、导尿、灌肠、气管切开等,手术前相关事项的告知等。宣教内容符合病情,对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做到患者理解接受,达到宣教的真正目的,鼓励患者共同参与护理安全管理。

1.4.3简化护理文书 护理部对护理管理各项标准进行了规范和改进,统一印制,使得质量督查时标准统一,规范整齐。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书写,大大节省了护士文书书写时间,减轻了护士手工书写的工作量,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巡视病情和落实护理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1.4.4科室质控小组改进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明确分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质控小组的工作流程及标准,进行不定期检查反馈,并将检查内容反馈的问题记录与护理质控小组工作记录本上,上月检查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月改进的议题,客观地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查找相关因素,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地分析,寻找对策,加以改进[3]。

1.4.5加强带教和培训,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首先是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礼仪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4]。护理部定期组织院内培训,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上网自学等多种渠道的培训,提高了护士整体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

1.4.6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建立使用“腕带”做为识别标示制度,对新生儿、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的患者,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各个病区得到很好地落实。

2 结果

本院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落实了一系列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患者和护士互利的效果,所有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杜绝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稳中有升。

3 讨论

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因此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亚洁.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2] 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 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

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9.

[3] 宋锦平,成翼娟,向代群.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

质量[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3.

[4] 夏纯,邓瑛瑛. 临床科室的风险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2.

论文作者:1余美群 2马蕾 3张庆 4阳春红 5 任红艳 6 杨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论文_1余美群 2马蕾 3张庆 4阳春红 5 任红艳 6 杨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