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动画创作的历史、现状与趋势(1926/2008)_国家广电总局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创作的历史、现状及趋势(1926-2008),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画片论文,题材论文,现状及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孕育、产生、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形象符号,是动画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动画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的文化根基所在。在21世纪大众传媒数字化、融合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动画创作中发挥中国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已成为摆在我国动画创作以及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2007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鼓励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动画精品。毋庸置疑,在中国动画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在动画创作中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产生重大的意义。

中国动画以1926年《大闹画室》的诞生为起始,迄今已走过8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动画的两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前辈动画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大胆继承与创新,曾创作出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动画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动画形象。这些作品要么在内容上取材自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要么在形式上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风格和元素,要么在主题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本质,其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同时也在国际上赢得多个奖项,开创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很好地起到了弘扬与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作用。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动画片在传统题材领域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少有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出现。与此同时,国外的动画创作者们却频频把目光投向中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风靡全球的动画作品。进入21世纪,中国传统题材的动画片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经典作品一再被改编,“撞题”现象突出,故事陈旧缺乏新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动画片在选材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和解读也缺乏相应的深度和技巧的现象。

基于上述情况,为客观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创作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笔者对我国在1926年至2008年期间制作完成的146部传统题材动画片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词、思想著作等类型进行题材划分的分析框架,同时对2004年至2008年期间在国家广电总局获批立项的221部约25万(251308)分钟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各种题材类型动画片的数量以及每部动画片的具体题材来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取材热点,力求从中透视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动画片的格局和走向。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2005年至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动画中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情况,在对比分析中提出对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片创作的隐忧与思考。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界定

1.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定义

本研究报告中涉及的传统题材动画片指从中国古代文化资源,主要是文学资源(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词等)中选材的动画片,且这些文学资源的形成时间在1840年以前。

2.研究角度

本研究报告主要以动画影片的创作题材为切入点,探讨国产动画创作中对中国古代文化资源的参考与借鉴,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和再创作等相关问题。

三、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一)1926-2008年完成发行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发展状况

1.在作品数量方面,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在已完成发行的国产动画片中占重要部分。除特殊历史时期外,该题材类型动画片的产量一直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以后有大幅提升。

在1926-2008年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我国大约生产了520部动画片,其中有146部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化资源,占总量的28.08%。

我国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以上个世纪40年代的《铁扇公主》为开端,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中期得到一定发展并保持较好的创作态势,分别完成了10部和6部该题材类型的动画片,如《火焰山》《大名府》《大闹天宫》。60年代末,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文化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而遭到批判,从而导致了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几乎停止,代之以大量涌现的现实主义革命题材动画片。整个70年代,我国仅制作完成了一部传统题材动画片——《哪吒闹海》。进入80年代,中国动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题材动画的产量也有了显著提升,共有32部该题材类型的动画片制作完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崂山道士》。90年代延续了这一创作热潮,有《镜花缘》《泼水节》《宝莲灯》等32部作品制作完成。

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我国动画产量的整体提升,传统题材动画片的产量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在2000-2008年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制作完成64部,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小将狄青》《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子说》等。

2.从传统题材动画的产量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动画系列片日益超越了影院动画短片和影院动画长片,成为主流片种。

我国在1926-2008年期间完成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动画短片共有1301分钟,电视系列动画片共有24351分钟,影院动画片共有1244分钟,与国产动画的整体产量趋势相一致。

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动画片主要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动画艺术短片组成。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制作出一大批经典国产动画短片,成为几代人难以抹去的童年记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电视台对节目的需求不断扩大。动画片因此有了全新的传播平台,较之以往只能通过院线进行发行的状况,其传播效应的实现和品牌价值的建立有了更加便捷宽泛的途径。同时,由于电视媒体对动画片的画面质量、动画流畅度要求较低,使得动画片能够高产量、低成本地生产。20世纪90年代至今,电视动画系列片蓬勃发展,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动画片仍将以电视系列动画片为主。

与电视动画系列片相比,影院动画片则由于制作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发行门槛高,而少有制作单位敢于尝试。据统计,在整个二十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的影院片不超过10部。从1985年到1999年将近15年间,我国影院动画片的制作一直处于空白。2000年以后,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影院动画片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整体看来,特别是与电视动画系列片相比,数量仍显不足。

从动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优秀的影院动画片往往具有良好而持久的市场效益和传播效果,能够带动包括衍生产品在内的整个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未来影院动画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国产影院动画片的生存状况还非常不乐观,甚至具有很大的风险。拍摄完成的影院动画片经常遇到无法上映或票房过低尴尬走过场的情况,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动画的局促和无奈。

3.在完成发行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题材动画片的数量,取材于哲学思想著作、古代诗词的动画片寥寥无几。

在制作完成的146部传统题材的动画片中,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稳稳占据前三甲的位置。其中,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最多,各有41部,均占传统题材动画片总量的28.08%。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代表作品有《少年狄人杰》《郑和下西洋》等,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代表作品则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幅僮锦》等。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次之,有40部,所占比例为27.4%,包括《八仙过海》《后羿射日》等作品。三者比例相加达到83.56%,占传统题材动画片的绝大部分。

另外,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词、思想著作、民间谚语也是该类型动画片的题材来源。但取材于以上几种类型的动画片与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的动画片相比,其数量严重不足,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例如,根据思想著作改编的动画片只有《五子说》《古语新说》《快乐论语》《新三字经》及《动画讲国学》5部;根据民间谚语改编的则只有《三个和尚》1部。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国产动画片的选材倾向。在多种传统文化资源中,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由于故事性较强、易于改编、题材丰富等原因更容易受到动画创作者的青睐,而像《论语》《道德经》等一些思想类著作则可能因为思想艰涩难懂、故事零散、改编难度大等原因而少有人问津,很少以动画片的形式呈现。

4.在完成发行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选材重复现象明显,一些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

在1926-2008年完成的国产动画片中,取材于《西游记》的有11部,取材于《山海经》的有9部,取材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分别有7部和6部。另外,《宝莲灯》《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八仙过海》等作品也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这也再次反映出国产动画片对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选材的热衷程度。

不可否认,与其他传统文化资源相比,《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名著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这些作品的故事内容早已通过书籍、漫画、戏剧、电视剧、真人电影等形式为人们所熟知,容易得到观众的接受与理解。但另一方面,此类题材的动画创作在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与创新程度的把握上也容易遭到观众的诟病。此类题材的创作既要体现原著的精神实质又要与现实生活有所呼应,照搬照抄早已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因而在进行题材选择时需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盲目跟风。

(二)2004-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备案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状况

1.随着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式发展,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数量显著增加,但其在立项动画片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突出。

动画片的数量(单位:部)及百分比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46,28.08% 520 221.17.35% 1274

1922~2008已完成的动画片 2004~2008新立项的动画片

■传统题材类型的动画片 □所有题材类型的动画片

图1 2004-2008年批准立项的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所占比例与1926-2008年完成发行的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所占比例比较

(以上数据根据《中国动画年鉴2006》《中国动画年鉴2007》《中国动画年鉴2008》分析整理)

由图可知,从2004-2008年,共有1274部动画片在国家广电总局获批立项。其中以传统文化资源为题材的动画片为221部,在绝对数量上得到很大的提升,预示着未来三到五年内还将出现一大批传统题材动画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数量占立项总数的比例为17.35%,与1922-2008年完成的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所占28.08%的比例相比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与其他题材,包括科幻题材、现实题材等类型的动画片的大量涌现有关,反映了我国动画片选题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2.在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电视系列动画片占绝大部分,572分钟和1144分钟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动画片长度。

在批准立项的221部传统题材的动画片里,长度介于1101-1200分钟的动画片数量最多,有28部,占立项动画片总量的12.67%,其中长度为1144分钟的动画片有25部;其次为长度介于501-600分钟的动画片,有26部,占总量的11.76%,其中长度为572分钟的动画片有18部。这说明长度为572分钟和1144分钟是当前我国动画系列片比较通行的时间长度,其规格通常为26集×22分钟和52集×22分钟。

另外,长度介于10-100分钟和301-400分钟的动画片也有相当比重,分别为18部和16部,分别占总量的8.14%和7.24%。

3.在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其选材来源仍以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与此同时,根据其他类型传统文化资源改编的动画片数量有可喜的提升。

在统计的批准立项的221部传统题材的动画片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高居榜首,有76部,占传统题材动画片总量的45.51%,如《吴越春秋》《大英雄岳飞》;其次为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分别为36部和18部,占总数的21.56%和10.78%,如《封神演义》《十二生肖传说》;从思想类著作选材的有12部,占总数的7.19%,如《诸子百家》《孔子学院》《朱子家训》;从古代诗词选材的有12部,占总数的5.43%,如《黑脸大包公之古诗学堂》《宋词动画城300首》。

与前面所统计的1926-2008年完成发行的传统题材动画片的题材来源情况相比较,可以发现,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仍然是传统题材动画片的主要题材来源。三者之中,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超越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而位居第一,并且是以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片的数量之和。

另外,取材于思想著作、古代诗词的动画片的数量有明显上升,分别为18部和12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国学著作,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的动画创作活动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力图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对青少年的成长进行积极地引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题材动画片选材范围的进一步拓展趋势。

4.在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选题重复现象突出,文学名著依然是传统题材动画片的热门题材来源。

由前面的统计可知,我国已经制作出不少根据古代文学名著改编的动画片。但通过对新立项的动画片的题材状况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动画领域,人们对文学名著的改编热情一直不减,甚至有高涨趋势。在2004-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取材自《水浒传》的有15部,取材自《山海经》的有11部,取材自《三国演义》有10部,取材自《西游记》的有9部。

另外,《封神演义》《说岳全传》《聊斋志异》《白蛇传》《八仙过海》等作品仍是动画改编的热门题材。

《论语》《唐诗》则打破“故事性不强的文学作品不适于改编成动画片”的传统观念,成为新时期动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并将通过动画形式以全新的姿态呈现于观众面前。

5.在批准立项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在历史背景已知的传统题材动画片中,以宋代、隋唐、秦汉、春秋战国为背景的动画片居多。

在统计的221部已立项的传统题材的动画片里,有35部以宋朝为历史背景,如《水浒传》《说岳全传》《大英雄狄青》《三侠五义》;有18部以秦汉时期为历史背景,如《秦汉英杰》《秦汉英雄传》;有16部以春秋时期为历史背景,如《吴越春秋》《孔子》《钱王传奇》;有15部以隋唐时期为历史背景,如《少年·狄仁杰》《隋唐英雄传》;其次为上古时期,有12部,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另外,商周时有9部,明朝有8部,战国有7部,清朝有4部。同时,有97部动画片历史背景不明确,如《牛郎织女》《十二生肖传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朝代以外的其他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动画片基本处于创作空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保护和传承的文化资源还有很多,表现中国其他朝代的人文风貌与历史图景的动画片的创作有相当大的挖掘空间。

(三)2005-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优秀动画片数量统计

60 50 40 30 20 10 0

41 7 32 4 33 0 57 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广电总局推荐的所有题材的动画片□广电总局推荐的传统题材的动画片

图2 2005-2008年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动画片及其中的传统题材动画的数量统计

(以上数据根据《中国动画年鉴2006》《中国动画年鉴2007》《中国动画年鉴2008》分析整理)

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共推荐了41部动画片,传统题材动画片有7部,包括《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济公》《五子说》等;2006年共推荐了32部,传统题材动画片有4部,包括《八仙寻宝记》《古语新说》等;2007年共推荐了33部,没有传统题材的动画片入选;2008年共推荐了57部,传统题材动画片仅有4部,包括《中国古代科学家》《寓言新一族》等。

由前面统计的数据可知,在2004-2008年批准立项的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的比例为17.35%,而在推荐的优秀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的比例仅占9.2%。优秀传统题材动画片屈指可数,既不能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也不能达到通过动画片来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国产动画片总产量的攀升,传统题材动画片的产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其质量水平尚未得到国家部门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因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片创作的隐忧与思考

2004年以后,中国动画产业进入转型期,实现着由加工到原创的转变。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国产动画片的数量实现了由2004年的年产量2万分钟到2009年的超过17万分钟的突飞猛进。根据本研究报告所统计的数据,在2004-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的动画片中,传统题材动画片有221部,占所有立项动画片总数的17.35%。也就是说,未来三到五年内,我国仍有大量传统题材动画片涌现。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的一些动画创作者出于文化自觉,从受众、市场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挥原创精神,力图通过动画的表现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生性创造。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某些制作单位为了获得政策性的资助,满足其融资需求,从而对国家的政策进行刻意迎合,大量申报该题材类型的动画项目。

通过对2005-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动画片的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与传统题材动画片大规模立项的状况截然相反的是,只有少量几部传统题材动画片被作为优秀影片进行推荐。人们不禁要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国产动画片可资借鉴的资源宝库还是阻碍国产动画片实现突破创新的包袱?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国产动画片的选材状况。通过统计1926-2008年我国完成的动画片的题材状况,我们不难了解到,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学资源一直是国产动画片的重要题材来源。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取材,制作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动画经典之作。综观这些获奖的动画精品,大多都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的结果。中国国产动画片最辉煌的年代,恰恰是将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年代。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本身并不是阻碍国产动画片发展的包袱。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展现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抒发的是中国人的情感,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观念,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包括惩恶扬善、反抗强权、诚实谦虚、集体主义等,从中散发出独特而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不管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还是成语故事、古代谚语都是动画片天然的题材来源。

因而,中国传统题材动画片缺乏精品的根源不在传统文化本身,而在于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不可否认某些传统文化会因为时代久远、文字零散艰涩、思想深邃难解等问题与现代观众存在审美疏离,这也使动画创作者的创作实践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创作具有“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故事”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动画创作人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旧有的改编模式与创作思路对动画风格的有效发挥的限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解读,把握原著精髓。

创作者要善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表现中华民族对于宇宙、自然、自我的认识以及对于生死、爱恨、生命价值等人类共同的永恒命题所进行的思考。同时创作者也需要赋予作品以原创精神,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只有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真正秉承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的再创作。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对于那些落后的、宣扬封建迷信、消极的思想观念在创作时要予以摒除,着力表现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使人进步的思想观念。

2.深入挖掘人性,着力表现角色情感。

国产动画片经常存在动画角色“脸谱化”问题。这样的角色形象性格单一、平面,难以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对传统题材进行改编和再创造时,应着力塑造出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全面而深刻地刻画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使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并且用真实的思想情感去打动观众,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3.融入现代观念,体现时代精神。

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不能仅仅拘泥于原著和传统精神,而必须在坚持民族化内核的前提下,融入现代观念,体现时代精神。尤其是改编自传统资源的作品,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往往会味同嚼蜡。现代观念和时代精神的加入可以为动画片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体现出当代人的性格特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从而更易为观众所接受。只有将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内涵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下探索展现民族特质的新道路,探索适于诠释民族文化的新的动画表现方式,中国动画才有振兴的希望。只有学会用时代的语言去讲传统的故事,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动画片中焕发生机。

4.与动画艺术的表现特点相结合,增加影片的趣味性。

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想象、夸张等特征。在传统题材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动画艺术的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晦涩难懂的文字以普适的音画形式得以呈现,以深入浅出的动画故事讲道理,以丰富翔实的视觉资料做辅引,广泛引入相关文化内容,用轻松活泼的方式使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综上所述,要实现传统题材动画片的突破与创新,动画创作者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用时代的语言去讲民族的故事,在动画片中真正表现出我国的人文精神,从而将中国独特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转化为普适易懂的动画形式,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与生命力,打造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动画精品。

21世纪,是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麾下的动画产业大张旗鼓的时代,政府的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一系列动画产业政策的出台,将社会各界对于国产动画的期待提升到了历史最高点。当代动画艺术,只有将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灵感融入传统文化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才能接通数千年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才能找到滋养动画艺术常青之树的活水源头。对于广大动画创作者来说,大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原创精神,借助动画艺术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责无旁贷。

标签:;  ;  ;  ;  ;  ;  

中国传统文化动画创作的历史、现状与趋势(1926/2008)_国家广电总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