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混凝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建筑施工中,随着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复杂化,混凝土出现裂缝成为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混凝土出现裂缝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重要结构部分出现裂缝,会给建筑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害。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混凝土建筑质量,做好混凝土施工工程的预防和控制,提升混凝土建筑的耐久性,尽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作为我国建筑物的主要类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就从混凝土的选材、运输、浇筑、养护等各方面来解析混凝土施工。
1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设计原因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建筑产生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从建筑的实际建设来看,因为其高度较高,所以无论是结构还是承载受力,相比于中低层建筑都有了难度提升,在难度提高的基础上,设计水平也要有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需要。但是从目前的分析研究来看,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所遵循的思想传统和中低层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就说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没有把握到设计工作的特点。因为特点掌握模糊,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结构平衡、受力荷载等无法做到细致和详细,由此出现了结构方面的问题。简言之,设计不达标使得建筑结构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由此产生了混凝土裂缝。
1.2材料原因
材料是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建筑的建设中,材料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材料使用不当,其效果的发挥往往会适得其反。比如在建筑建设中,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水泥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砂石和钢筋进行固结,从而使其实现统一,进而提升结构刚度和稳定性。但是水泥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其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需要计算砂石、水以及水泥的所占比,这样,其作用发挥才能够达到最佳,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目前建筑材料裂缝的产生,一方面是材料质量引起的,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使用不当引起的。
1.3施工原因
施工也是出现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目前的施工实践来看,产生的裂缝有两种:第一种是技术裂缝。此种裂缝主要使得是因为技术使用不当造成的裂缝,就目前的调查来看,此种裂缝大量存在。第二种是施工误差裂缝。此种裂缝是因为施工专业性不足而产生的。在施工实践中,施工人员的统一性不强,专业性偏差就会产生此问题,所以在具体裂缝防控措施中需要对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进行细致的探讨。
2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2.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加强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将降低原材料变异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风险,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拌和混凝土所需要的骨料、水泥等原材料必须经过检测合格、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场的水泥应是资质较好的供应商提供的合格产品,按照生产、到场的先后顺序依次码放在干燥的水泥仓库内,先产先出、先入先出,切忌露天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层,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以防压实;要用模板铺设在水泥底部,四周与墙面保持30cm以上的间距,以防水泥受潮结块。骨料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超逊径颗粒含量的检查,选择级配好的骨料,贮存时应保持骨料含水率保持不变状态;如果黏土和淤泥在砂子中含量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的含量超过2%,必须先将骨料清洗干净,在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在混凝土拌和前,应对原材料质量、品种、规格、用量进行再一次检测,检测合格后且每盘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计量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方可进行搅拌(每盘混凝土各种材料的计量结果允许偏差范围,水泥、掺和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
2.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要有相关的试验参数作为标准,按照相关标准根据设计要求的耐久性、强度等级等进行试配来确定,不能依靠经验主义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主要依靠水泥强度以及水胶比来确定,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是要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和水胶比这两项。因此,实验室应该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能够满足各方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2.3施工缝的留置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一般情况在浇筑过程中应该连续进行,但往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由于技术、设备或者人力上的局限性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断,无法连续进行。如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间歇中断浇筑,中断的时间应尽可能短,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之内完成浇筑振捣。如中间间歇的时间比较长,则应该设立施工缝。施工缝是新旧混凝土接触的位置,混凝土的结合力比较小,属于较为薄弱的部分,因此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应遵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设在剪力较小并且易于施工的部位。
2.4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要注意把握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施工难度大的结构,必须要施工单位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再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流程,并组织专人对混凝土的拌和、人员的组织、混凝土的配合比、浇注方式等进行监管。同时,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使得混凝土始终处于一个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始终牵动着广大老百姓的心,面对频频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切实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试配以及选料、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在减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基础上,为老百姓建造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朱聪.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116.
[2]张根明.探析建筑工程中砼结构质量控制措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2):57~57.
[3]周恒,徐宁.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
论文作者:苗成秀,曹静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