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共性与区别论文_吴昊

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共性与区别论文_吴昊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6级3班)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也得到了一定造诣。中国三大唱法的产生是对中国唱法体系的完善,也满足了听众相对的需求。在这个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的精神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需要通过音乐的方式,更好地得到缓解。下面,我将根据这三种唱法进行各自的阐述,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与异同点。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

一、民族唱法

顾名思义:各民族的歌唱方法。五十六个民族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唱法。比如,居住在高原的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来往十分不便。在这种自然条件的催化下,使得生活在高原的人们练就了一副好嗓子。风格的处理上倾向于高亢嘹亮,前些年在星光大道上大放光彩的阿宝正是其代表之一。而平原上的人,对于唱法风格的处理,要委婉灵巧的多。其中,小时候耳熟能详地《茉莉花》就是最好的代表,对于歌中衔接处的处理,大多以轻微的转音为主。平滑之感,让人听了自然想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而北方和南方的民歌,风格上又是大相径庭,北方一粗狂豪放为主,南方则是以舒展自如为主。民族唱法来源于民间,也是我们优秀的并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根据资料:“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首先就特点来说,着力点靠前,可以使口腔肌肉紧绷,这样喷射力比较的大。同时着力点靠前,能够使得音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就像是扩音器一样,当声带发生穿过喉咙,荡在口腔中,足够的空间能够使音量得以扩足。并且由于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因此在情感上更易近人,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更容易抒发。民歌的咬字总体来说也比较清晰,而且普遍符合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感,更贴近生活的音乐接受率会因此变得比较高。这也是民歌得以长久地传承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音乐工作者,民歌爱好者对于民歌的探索,跋山涉水采集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歌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一个新的时代里,民歌唱法也不断地通过实践进行完善,大体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通过借鉴美声的唱法,创造性地加入了真音与假音,使得民族唱法能够得以完善,而且民族歌唱演员的唱龄可以延长。

二、对于民族唱法的看法

有些人说:“感觉中国的民族唱法并不是真正地民族唱法。”这点值得思考,在这个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得到了全球化的交流。所以民族唱法和欧美,美声唱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接近,只是口腔打开的程度问题,民族和美声的处理方法相似,最大不同点在于歌曲风格的不同。当然,这是经过专业训练出来的民族唱法所应该具备的特点而真正纯天然的民族唱法,其实还是很有特色的,比如像各种山歌啊,就是土生土长的民歌,在歌曲处理上没有很华丽的修饰,没有经过润音处理,依然会让人比较印象深刻,因为很有特色。但这并不是说经过专业处理后的就变味了,就不属于民族唱法了,真正优秀的文化是要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将这份沉淀已久的传统继续延续,在创新中真正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1]但现如今,将西洋理论“拿来主义”,套用到民族器乐的创作、表演和教学当中。从当代民族器乐作品的总体来说,在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洋的适度性上是失衡的。因此,在民族唱法上,“洋”化倾向不应过于严重。

在搜索资料的同时,我也看到关于看了民族唱法表演之后的相关观点。第一个是,对于歌曲选择的范围太狭隘,这会增加听众的负担。本身民族唱法就是偏向于表演性的唱法,如果没有创新型地选择,会让听众觉得很无聊并且枯燥。第二个是,唱法上的雷同。缺少了真正的民族唱法所需要的,而去更多地关注了关于美声的应用,这种现象更多地体现在了一些女歌手的身上。缺乏民族特色,尽管技巧很好,但根本上说是不长久的。

三、美声唱法

按照字义,“belcanto”的意思是优美的歌唱,并且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这种唱法应该是比较普遍并且常听的一种。最初了解美声,是通过一部音乐剧《音乐之声》的电影,电影里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有两首《哆来咪》以及《雪绒花》,玛莉对几个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的孩子进行训练,使得其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整个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有歌声的,但不会让人听了很烦,相反能给人非常舒适的体验。这可能与美声自身的特点有关,美声不同于其他的歌唱方法,是因为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这种发声方式很特别,喉头位置低,意味着喉头在一定程度上放得很松,不能过度用力。就像拉小提琴一样,如果右手的弓弦太用力,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太大,声音会非常的难听。根据资料:“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美声很讲究真假声的混用和共鸣的巧用,并且在真假声的运用是按照一定比例协调来的,并不是混乱混用。共鸣时,需要通过歌唱将所能够用到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技巧性尤为突出。需要同时兼虑这两大板块,加以很好地整合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美声唱法的普遍性很高,并且音乐爱好者的初衷也都极有可能是受到美声的感染而选择音乐这条路。但同样的,美声唱法自身的难度,以及需要歌唱者对于技巧地熟练掌握,都会使得掌握美声唱法并不容易。除了《音乐之声》这部优秀经典的音乐剧之外,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悲惨世界》。这两部电影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两种极端,一种是平凡幸福美好生活的代表,整个电影的歌曲都是带有温馨感的;而另一个则如同其名字,从头彻尾充斥着满满的悲伤之感。这种感受不仅来自于画面的直接冲击,更来自于对所听到的歌曲里面,所包含的情绪的处理,其中可以是对于曲调的分析,可以是对节奏的琢磨。因为这些外国歌曲,从歌词中分析起来稍微要麻烦一点,所以能够给人以最直接的冲击无非是听,听出来的感觉。这就如同心理学上所提到的,并不是视觉才是最王牌的知觉器官,视觉在有些时候可能会产生盲视,并且由于波长的限制,无法看到一些东西。相比较之下,听觉能处理的信息其实是非常多的,比如你能够同时听到你同桌和你说话的声音, 以及教室后面同学打闹的声音。在我的印象中,每次看到有关美声唱法的视频,歌唱者的口型总是很夸张,正是因为这种夸张,让气息能够得到更好地调整,这也是为什么美声唱法给人一种明亮,丰满,并且圆润的感觉。它是刚柔相济的一种演唱风格。同时,美声中还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微颤“歌词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六到七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慢的微颤又称声音‘摇晃’,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者洪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又称声音‘碎抖’。”微颤的抖动次数,与个人在唱歌时的情绪有密切关系,心情愉悦时可能导致抖动次数过多,而心情低沉时,次数会相对地减少。如何平稳地控制在歌唱时的情绪,以及思想上的集中,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是在歌唱前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对美声唱法的看法

有人认为:“美声唱法风格沉稳,老练,对年轻人来说挑战大,并且不适合年轻人。”美声唱法的确沉稳,给人岁月的积淀感,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生机和活力。美声能够很好地训练歌唱者的呼吸,气息的调整。通过练习美声,能够使混合音更好地得到过度,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腹部力量调整气息。唱歌发声时喉头的位置也能得到训练,喉头的固定位置是美声唱法的基本要求,音色浓厚向后靠。

五、通俗唱法

普及率相对来说是非常高的。通俗唱法又叫做流行唱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流传。“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古已有之的通俗唱法,不同于当代的。现代的通俗唱法,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地区的通俗音乐对内地的通俗音乐进行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这种音乐表达方式,并且由于通俗音乐较为开放,其限制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通俗音乐的活力是很强大的,这样人们有意愿去展示自己的生活。通俗音乐的唱法不同于美声唱法,美声多强调一致性,对于声带,气息的管理与调整,有相对应的解析。而通俗唱法,更多地是为了展现歌唱者自身的特点,并没有一板一眼地讲究,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挖掘自己的声音特色。因此使得唱法风格各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感觉。通俗唱法相对来说,随意性比较大。通俗音乐一般来说,它的歌词比较个人化,较之于美声和民族,不像美声的歌词早在一定程度上有很高的水准,显得高大上档次;也不像民族的歌词,适听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通俗音乐的歌词因为直白简单,极富平常化,因此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反响。通俗唱法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因为个人的音色和喜好而可加以区分。通俗唱法的技巧性没有美声要求的高,努力改变自身嗓音的随意性,将自己习惯的发音方式纳入科学的发声轨道之上。同时,要反对一味地模仿和盲目用嗓,对于唱法的掌握应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俗唱法与其他两个唱法最大的不同在于,通俗唱法真正能够表达情感,易于感染听众。民族唱法里,因为表现民族特色的需要,在歌唱的同时会辅以比较脱俗的表演性动作。美声唱法里,由于要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因此在辅助动作上,没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追求对技巧的掌握。而对于通俗唱法来说,由于唱法本身是歌唱者自己觉得最舒适的状态,从而使其在歌唱时,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在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常见的有闭眼挥手,伴有扬唇微笑,这些可能并不是歌唱者有意所要追求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也从侧面反映了通俗唱法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六、三者之间的相同点

另一方面,三大唱法之间也有借鉴和融合之处。[2]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传统,任何热爱音乐艺术和有志于音乐艺术的人,如果不从这些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传统音乐中汲取养料,是断难有所成就的。民族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实现真音和假音的混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歌唱年龄得以延伸,同时,加入美声唱法,也能够提现音乐的与时俱进,包容并济。民族唱法通过借鉴通俗唱法,使民族音乐能够活起来,有利于解决民族唱法的普及率问题。美声唱法中含有通俗唱法,虽然对于唱法标准有一定的破坏,但是这种创新性的方式能够让听众在接受通俗唱法的基础上欣赏到美声唱法,使得美声唱法不仅具有一定影响力,并且使这种影响力能够借助一定方式让更多人接受与感知。一首优秀的歌曲在旋律感人并且优美的基础之上,更多应该考虑到通过歌唱者怎样的练习,才能够使作品的完整性更高更好地呈现出来,才能够让听众更易于接受它,了解它。关于技巧方面,主要是喉位运用的不同,民族唱法讲究声音的连贯性,要求在歌唱时要把喉咙打开,但是不是硬性要求非要到达一定的程度,而是根据作品的风格要求去调整。通俗唱法的话,因为它以真声为主,因此喉位相对来说普遍偏高,喉咙不能打开的太大,同样的,也要根据歌唱风格的要求进行处理。咬字和吐字方面,民族唱法强调咬字的清晰准确,这是民族唱法的首要条件。而美声因为它技巧性过强,通常在咬字吐字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通俗唱法也是,对歌词的处理可以有含糊,也算作是处理方式之一。

七、三者间的不同点

民族唱法在演唱的风格上,不仅满足听觉艺术上的享受,同时它对视觉艺术上的享受也比较重视,因为它也算是一门表演艺术。民族唱法所涉及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小,因为其唱法具有民族特色,因此,大面积大范围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民族唱法的种类多,分布散,普及率低。美声唱法的话,因为它拥有的历史很悠久,并且它具备自身传承的优势,加之各种唱法在其中的借鉴,美声唱法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美声唱法在技巧上要求严苛,因此美声唱法入门容易,但是在实际的处理中,再深入地探索有实质性的困难。通俗唱法作为很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它的普及率是无可厚非的,并且由于其曲调和歌词的简单直白,能给人以最直接的心灵感受,因此在通俗唱法上,有一股较为强烈的“大众风”。但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一方面他们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唱法,民族唱法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宝粹;美声唱法体现了中国在文化交流之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充实自己;通俗唱法则是中国改革开放,思想不断得到发展,成为表现社会繁荣昌盛的一个小指标,毕竟社会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文化思想的进步,而音乐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提现。

结语

在当今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构成了风格独特,但同时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局面。相较之于春秋时期的思想上的百花齐放,这种文化上的齐放盛世对于社会的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唱法,都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并且通俗易懂,同时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作用。[3]每个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热烈向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得去学小提琴、吹萨克斯或者弹钢琴。人们常常会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各方面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同样的,青年人应对音乐领域有所了解,认识中国的三大唱法,明晰其表征区别。三大唱法,既有其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相同之处。三大唱法之间应该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使中国的唱法能够得到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宇辉《音乐批评学概论》[M]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262-265.

[2]周耘《中国传统民歌概论》[M]北京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房龙《音乐的故事》[M]北京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1-2.

论文作者:吴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  ;  ;  ;  ;  ;  ;  ;  

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共性与区别论文_吴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