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校园的建设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小学建筑设计,要力求达到功能的齐全,结构的完整,并且能够更好的融合当地文化建筑的品味及活泼的校园气氛,期望中小学建筑能像学校本身一样,带给人一种更加理性的思考以及美的感受。我国中小学校校园人均面积较小,功能流线较为简单,校园布局单一。该方案位于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永兴镇,本项目占地数十万平方米,对周边的地域产生重大影响,解决了该地区面临的教育场所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中小学;学生;遂宁
1.1 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园建设的发展也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国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为中小学校园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中小学建筑设计仍旧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个性化独特思考,仅从视觉美的角度着手,从而形成中小学校校园建筑空有其表,内涵缺失的状况。(2)缺乏对基地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考虑,与之格格不入,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空间氛围。(3)未能充分考虑建筑使用者本身对建筑的需求,以及整体空间的营造。
1.2 本项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遂宁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腹部,属于地震高发带,学校是未成年人密集场所,本方案对抗震的设计。(2)项目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中心位置,如何处理好项目与周边环境的衔接,以及交通流线的处理,避免对周边造成干扰。(3)基地一侧为医院,如何处理好与医院的关系。(4)遂宁市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较热,雨热同季,旱涝交错。因此如何处理好水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以及生态环保建筑的设计尤为重要。(5)海绵城市的使用与细则。(6)如何结合当地特色,营造具有当地特色风格的建筑空间。
2.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对技术等层面有一个更家深入的研究了解。同时对学校建筑进行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功能结构等多个层面了解学校建筑的发展概况以及现行的模式,为进一步的方案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
2.2 遂宁及项目基地现状
2.2.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永兴镇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是遂宁市河东新区建设的一部分,船山区地处于四川盆地的中部,涪江中游。东面紧邻南充,西接成都市,南部为重庆市,北面靠绵阳市,是遂宁市的北部大门,也是川渝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地貌多以浅丘、平坝为主,土质多为沙壤。船山区内的气候十分宜人,四季较为分明,光热条件良好好,年平均气温18.2度,平均降雨量992mm。
2.2.2 项目基地现状
本项目基地位于交通要道旁,基地南部为永兴镇主要道路,基地西侧为永兴镇医院,北部为山坡,东部为住宅区。基地整体平整,地块方正。位于永兴镇中心,居于整个乡镇的中心位置,方便该镇各处的学生到达。该镇东侧为318国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 遂宁历史文化
遂宁市历史十分悠久,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古建筑分布十分广泛,遂宁历史以来产生了许多名人,例如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明代女文学家黄峨等,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教育氛围历来浓厚。
2.2.4 教育现状与当地政策
截至2011年遂宁市有各级各类学校600多所,在校生50多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0多万人,有教职员工3万余人。遂宁市教育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分布不均匀,再加上资源相对分散,需要设立集中的更加专业的教学单位,以更好的服务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遂宁市自2015年以来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因此在方案深入设计阶段,需要对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对其实施手法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学习与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设计的需求,以及更好的服务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同时更加完善当地的教育资源配套,更好的满足当地文化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3 建筑方案设计
3.1 总图设计
基地整体较为平整,地块为南偏西倾斜的方正地块,由于中小学标准足球场要求正南正北设计,所以对总图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本案把标准球场放在了基地远离道路的一侧,方便学生使用的同时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同时把教学区跟生活区适当的隔离,避免流线的交叉,及环境的干扰。
3.2 建筑单体设计
本案为54班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及综合楼单体设计方案,单体设计主要针对综合楼教学区域的设计。建筑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在疏散及抗震等各方面有更高等级的要求。同时,学校规模较大,需要结合当地政策考虑海绵城市的设计,功能布局全面,空间复杂,需要更加深入的设计探讨。
3.2.1 海绵城市的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手法的引入与使用,主要是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的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等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设施。建筑、道路、绿地等进行竖向设计时应考虑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2.2 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综合楼单体设计主要包括教学以及配套的实验用房,教室办公场所等,功能复杂,人流量大,平面布局要求更加严格,要做到流线不交叉,功能不重叠。
3.2.3 建筑材质选择
项目位于遂宁市永兴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为了结合当地环境以及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学校,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立面材质主要选用灰白黑,打造一种传统中国建筑的理念。
4 结束语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好的学校影响一个人少年的成长时光,学校的建设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资源配套的一种体现。本项目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形式打造出一种更加现代化适合儿童成长发展的空间。同时才有海绵城市的设计手法,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屈健.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10(1):29-32.
[2]韩丽冰.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适应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论文作者:郭立苹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遂宁市论文; 建筑论文; 永兴论文; 中小学论文; 海绵论文; 基地论文; 学校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