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刘丽霞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刘丽霞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即是利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铺设层面的路面,因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度而被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相比于其他路面还具有行车稳定舒适、无振动、无噪音的优势。因此利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减少破损问题和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施工技术

前言:市政道路工程直接关系着城市路面交通建设水平,在路面交通负荷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为路面交通安全性以及道路使用寿命提供保障。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沥青混凝土层道路施工而言,则应把握好拌和、摊铺、碾压、接缝等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确保沥青混凝土层施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1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层施工要点

1.1 前期施工准备

在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层施工前,首先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明确沥青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及标准配合比选择沥青混凝土材料,确保沥青具有较好的排水和防水能力。在垫层施工中,还要采取防冻措施,并对材料指标进行测试。在材料入场环节,应做好入场验收工作,按照施工进度要求安排材料进场,避免对实际施工造成影响。其次应对市政道路基础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值等指标符合面层施工要求,并做好边线外侧水平测量工作。检查无误后,应对基层表层进行清理,将施工设备在现场妥善布置,开展设备试验等工作,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一次性铺垫,施工效率快,只有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

1.2 材料拌和及运输

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原材料保持干燥,避免对配合比产生影响。在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使用量,加强温度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除了沥青材料的温度控制外,也需要控制石材加入的温度。此外,沥青混合料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容易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需要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存放时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拌和站与现场施工的沟通配合,确保材料的稳定供应。在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为确保材料粘结性,应控制好运输距离和时间,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一般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进行沥青混合料运输,应在车内设置金属底板,对箱体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材料受到污染。

1.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铺摊技术

在当前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应用铺摊机,以便于能够铺摊出平整度以及厚度符合路面设计要求的混合料层,同时也能够初步压实沥青路面。在该市路段工程施工技术中首先是选择找平基准,摊铺机的工作需要有准确和稳定的准线或者基线,所以施工人员要根据市政道路路面的下承层平整度、坡度、纵坡度、铺层厚度以及铺筑路面的平整度等要求确定基准线。其次是合理使用摊铺机,在工作之前先将机器预热,保持熨平板的表面温度高于160℃。此时施工人员要准备两块垫板,一块在初次摊铺时应用,厚度与设计厚度相一致。另外一块则是在摊铺过程中用于起步,厚度与松铺厚度、压实度有较大的关系。最后是要控制摊铺机的工作效率,施工人员要按照路面设计质量以及搅拌站的实际生产能力等方面调整工作速度。而且还要保障摊铺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4 碾压施工

沥青混凝土碾压施工对面层成型质量有直接影响,需要进行三次碾压,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通过采取三次碾压作业方式,能够提升沥青混凝土层的压实度,确保路面平整,从而为行车安全及道路外观质量提供保障。其中,初压应在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摊铺后的较短时间内进行,但要保证混合料无推移和开裂的情况。此时沥青混合料温度高,可以获得较好的碾压效果。复压在初压完成后紧密衔接,采取高频低幅的原则,相邻碾压带间保持1/3~1/2碾压轮宽度的重叠面积,采用钢轮及轮胎压路机组合进行复压,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需注意当层厚较大时应适当加大振幅,SMA面层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最后采用双轮钢筒压路机进行终压,直到无明显车轮痕迹为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接缝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中经常会连续摊铺路段,但是接缝处往往质量不佳,施工中机器几乎不能按同一工序施工完成整个施工任务。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施工,保障作业的连续性。而且在碾压施工过程中在接缝连接处要空出大约10cm的预留位置。其次是摊铺层重叠状态在5cm-10cm的厚度时,可进行重叠摊铺。2.4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检测技术检测在道路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技术地位,也是施工任务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道路施工结束后,为了保障路面符合设计要求必须要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对路面的宽度、厚度、排水性能等进行测量检验。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路面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概率,最大限度的提高道路路面质量。而如果在完工后路面出现裂纹、鼓包等问题,说明路面不平整、密实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施工技术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施工人员要合理的利用检测技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以及密实度进行严格检测,将隐患尽量在竣工之前排除,以免造成日后更大的公路病害问题。

2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裂缝防控措施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质量通病。其中,裂缝问题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回填土压实度不足、面层渗水、摊铺和碾压施工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为了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在路基回填土施工中,应采取分层回填和压实技术,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严格规范基层施工。在摊铺作业过程中,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并及时开展碾压作业,确保沥青混凝土层的成型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减少面层裂缝。此外,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路面养护作业,在路面铺盖保护层,并安排专门人员在现场进行看管,防止路面未成型前受到破坏。

2.2 坑槽防控措施

坑槽也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容易出现的一类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正式施工前,未做好基层表面清理工作导致的。在此情况下,难以保证沥青混凝土层摊铺的平整性,经过碾压施工后,容易出现坑槽问题。此外,道路交通荷载水平较高,也会加快沥青混凝土层的松散和恶化,进而出现坑槽问题。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首先应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清除基层表面垃圾和杂质,同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材料,提高路面抗压能力,从而降低坑槽问题的产生几率。

2.3 松散防控措施

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特点来看,其细粒结构可以形成薄膜,增加粗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层稳定性。但如果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过关,在施工过程中未做好材料验收工作,则难以发挥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自身优势,导致路面出现松散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应尽可能提高沥青材料质量,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工艺温度,防止发生焦化现象。通过加强原材料质量及工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松散问题的出现。因此,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采取有效的质量监管措施,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层施工过程中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可以促进其施工质量的提升。此外,应针对沥青混凝土层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通过验收要求,避免因返工重建增加成本损失。在此情况下,能够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层施工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邢国富.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32.

[2]林家明.浅谈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维护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19):37+74.

[3]历国民.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268.

论文作者:刘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解析论文_刘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