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于PICC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杜丽霞

健康教育对于PICC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杜丽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肿瘤科 6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 PICC 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以50例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传统换药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就PICC置管前中后期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50例患者置管期间,4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过敏感染,占 8%,未出现穿刺点化脓及留置管道溢脓现象;3例出现导管堵塞,及时处理后通畅;2例出现静脉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治疗期间导管耐受情况良好,无1 例因并发症而拔出导管,导管达到预期留置时间。结论健康教育对减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TQ3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08-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且目前最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工具之一[1]。PICC置管远期并发症一般指 PICC 置管 2 周后出现的穿刺部位的皮肤过敏感染,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瘙痒、湿疹样小水泡或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随着 PICC 导管的推广,由于化疗周期的不同、经济费用及其他因素,PICC 置管者大部分时间在家自行护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很多见。本文以门诊换药的5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传统换药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 2016年2月门诊换药的 PICC 置管患者50 例,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 ±17 .6)岁。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管盲穿26例,4 例 2 次穿刺成功;经贵要静脉 B 超定位下置管24例。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 6 个月,平均(5 .2 ±0 .6)个月。

1 .2 方法

患者从入院开始由专人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直至出院,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每次换药对患者采用讲解、答疑、现场演示、发放小册子、与患者互动等教育方式[ 2]。告知患者当出现上肢血管走行区疼痛、前臂或上肢疼痛肿胀等并发症前兆时,可能有静脉炎或血栓发生,导管有脱出现象。发现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定时来医院通管防止导管堵塞,一般间隔时间为 1 周。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PICC置管前健康教育

2.1.1 入院时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由专业护士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有无置管禁忌证等。对有置管适应证的患者,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及相关并发症,并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经济情况,选择不同价格及型号的导管。

2.1.2 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及家属PICC置管存在的风险,包括置管并发症及穿刺失败需承担的费用等。

2.2 PICC置管中健康教育

2.2.1 心理护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癌症患者很多方面的需要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其中心理领域最多[3]。患者心情紧张、害怕疼痛和心理上的压力可刺激迷走神经,焦虑可引起痉挛和静脉收缩[4]。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其始终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

2.2.2 操作中护理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上臂外展90°,准确测量置管长度及臂围。提前告知患者当导管送至20cm左右即到肩峰时,头偏向穿刺侧肢体,下颌紧靠肩部,以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2.3.1 置管后需按压穿刺点30min,或用腕带式止血绷带,可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指导患者置管24h后,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行湿热敷,每天湿敷3~4次,每次20min;或用一种中成药制剂“中国灸” 贴敷,每贴可持续12h,可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3.2 X线透视检查告知患者行X线透视及拍胸片的重要性:PICC置管后行X线透视可排除有无导管异位及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导管位于成人上腔静脉(6.08±1.214)cm为安全长度范围[5],导管送入过长,会使导管头端进入右心房引起心律失常,导管送入过短,未到达中心静脉易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或影响导管留置时间。明确导管尖端位置及PICC导管外露的长度,是后期导管维护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2.3.3 日常护理专人维护,每天巡视病房,对置管患者班班交接,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告知患者可进行适当活动,但不可甩膀、不可长时间屈肘、不可提重物及不用患侧肢体长时间用力等,可淋浴,但禁盆浴、泡澡,沐浴时用薄毛巾包裹置管处后再用保鲜膜环绕3圈,淋浴后敷料如有打湿需立即更换以防感染。

2.3.4 敷料的护理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等及时报告护理人员。PICC置管术后24h需更换敷料。此后,每周更换敷料1~2次及肝素帽。夏季每周更换敷料2~3次。出汗多或血象低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及时更换。

2.3.5 封管的护理告知患者每天输液结束后需用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冲管,再用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输液间歇期或带管出院的患者,可将肝素帽更换成正压接头,每周冲、封管1次,以免导管堵塞。

2.4 带管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2.4.1 告知患者院外维护的重要性及潜在并发症,签署带管出院同意书,发放PICC维护手册,交代患者及家属携带维护手册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维护。如自行维护困难,建议患者回院行导管维护。

2.4.2 建立随访登记手册 本院暂未设PICC门诊,病区由专人负责每周电话回访带管出院患者,了解患者院外PICC维护情况。

3 结果

50 例患者置管期间,4 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过敏感染,占 8 %,未出现穿刺点化脓及留置管道溢脓现象;3 例出现导管堵塞,及时处理后通畅;2例出现静脉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脱出及移位发生;治疗期间导管耐受情况良好,无1例因并发症而拔出导管,导管达到预期留置时间。

4 讨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5]。通过对5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系统的、计划性的、一对一的全程健康教育,使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患者对PICC操作的接受程度高,依从性好,降低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患矛盾,增强了护患沟通及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琳.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1):61-62.2

[2]袁玲.置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05,20(1):67.

[3]Sanson Fisher R,GirgisA,BonevahiB,etal.The unmet sup- 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J].Cancer,2000,88(1):226~237.

[4]陈玉平,袁方,赵养玲,等.拔除PICC导管的注意事项[J].国外医学,2000,19(10):488

[5]贺伟.健康教育[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9.

论文作者:杜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于PICC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杜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