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元素在舞剧音乐中的新运用--“呼伦贝尔·雪原”舞剧后的思考_音乐论文

民族元素在舞剧音乐中的新运用--“呼伦贝尔·雪原”舞剧后的思考_音乐论文

民族元素在舞剧音乐中新用法——写在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之后的随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剧论文,呼伦贝尔论文,雪原论文,写在论文,随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精彩的歌舞表演赢得了首都各界广大观众的好评。笔者有幸应邀担任了这次会演的评委,被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深深吸引和感动……

      值得称道的是大型民族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在本次会演中获得了金奖。会演结束之后,引发了笔者对“舞蹈与音乐”的点滴思考。

      两者的关系

      舞蹈与音乐不像文学,能把事物描绘的详细具体。它们主要描绘一种意境和情感,音乐是时间与声音的艺术,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以精炼的肢体语言为素材表达所要传递的内容,就两种艺术的特点而言,他们的传递方式都是单一的,音乐协助舞蹈体现性格,烘托气氛。尽力去营造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引导大众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所以也就注定了舞蹈离不开音乐,而音乐在舞蹈的影响下也必将变得更为具体更具感染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离开了音乐的舞蹈只能算是一具躯壳。你无法想象当一部舞蹈没有了音乐以后的画面,仅靠单纯的肢体语言去叙述心中的话语,会导致舞者自己无法适当的释放情感而使作品空洞和干枯。缺少音乐的引导,也无法深入了解舞蹈中的内涵,使人难以理解舞者的世界。而音乐作为桥梁融进舞蹈剧情之中,获得了具象化场景。舞者面目的变化,情绪的起落,肢体力量的起伏伸展也都帮助观众更深刻的理解音乐,感受那种触手可得的情境。一部优秀的舞蹈或者舞剧作品,必须有好的音乐作品配合加以润色,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得到认可。

      大型民族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在本次会演中获得了舞剧编导、表演、音乐创作的全部金奖。以丰富多姿的舞蹈与优美的音乐向人们展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风俗画卷。它的成功在于较好地把握了音乐与舞蹈表达方式的规则。在与作曲家吴旋先生交流时,他说:“好的舞蹈音乐不仅要得到舞蹈编导者的认可,而音乐自身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不被‘舞’的部分束缚音乐的发展”。舞蹈的基础是节奏,也是串联肢体动作的纽带,这是舞蹈需要音乐的重要原因,而音乐中的律动感给舞蹈提供良好的规范与提示。好的音乐能够使舞蹈语汇凝练、提示舞蹈动作及情感内涵,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更加丰富。以舞剧序曲中的“圣歌”为例,该段音乐中主要表现蒙古族巴尔虎部落人的劳动场景与强悍特征,为此,在音乐上,把美声唱法与民族民间音乐有机结合,并以交响乐队辅奏。通过美声的哼鸣唱法和巴尔虎长调糅合为一体,把巴尔虎长调的空灵深邃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张弛有度的和谐性,音乐给舞蹈以长节奏和速度,通过舞蹈流动美感的视觉,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由此可见,作曲家为既定的主题和情节创作音乐,与舞蹈编创者运用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元素,使作品栩栩如生,夺目生辉。

      ■音乐与剧情

      在舞蹈和舞剧中,音乐不仅能很好的协助舞蹈发展剧情,也能引导舞者融入剧情的发展。许多舞者在排练时都要与编导者一起反复聆听音乐,捕捉情感的最佳表达点,用心去感知音乐,在旋律中体味,寻找舞蹈动作的源头,把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剧情不是仅仅回忆动作而舞,而是等待音乐唤起情感体验后自主的舞动肢体,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剧情在脑海显现,动作随肢体涌动而来。这就需要作曲家与舞蹈编创者双方把各自的理念进行分享交流碰撞,使作曲家去揣摩舞蹈编导想要的东西,意图创造的意境,避免费劲做出来的东西却不被编导认可的尴尬。有两个因素:一是得益于作曲家的丰富创作经验,把握各种风格并根据剧情需要的情境加以创造。二是注意与舞蹈编导者的沟通,好的编导者在与作曲家沟通时是不会以节奏的整齐划一或者乐段的长度去限制作曲家的,而是以既定的舞蹈主题和需要的情感以及涉及的舞蹈样式去与作曲家沟通表达,以达到音乐与舞蹈拥有共同的节奏律动、情感内容以及意境的目的。

      ■民间与现代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音乐与舞蹈中均不同程度了融入了民族民间素材。近几年在舞剧音乐创作上,民族风格被舞剧编导及作曲家广泛重视并运用。舞剧《呼伦贝尔大雪原》的音乐,融合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蒙古族布里亚特、巴尔虎部落的音乐素材,其中巴尔虎部落牧民所唱的长调旋律在整部作品中多次出现,韵味悠长。《呼伦贝尔大雪原》舞剧主题为“雪”,是作品的又一闪光点。音乐将交响乐队与电子音乐、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相结合,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的创作形式,使得整部舞剧音乐精致脱俗、大气典雅。当然这些必须来自于对原始生活的体验,深入剖析所表现民族的地域、文化、信仰及风俗,只有全面了解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够更为精准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民族风格特点。采风工作对生活在内蒙古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与特征了解至关重要,当地的民歌演唱艺人录制的素材,使该舞剧音乐获得了真实的创作灵感。与此同时,电子音乐的音色运用大大丰富了音乐效果,电子音乐与民族音乐素材的融合,打破了常规交响乐队中表现手法而富于乐队全新的音色效果。如“冬牧”一场的音乐,作曲家引用了蒙古族特有的咽音演唱艺术“呼麦”,运用MIDI音效中采样的“蹭弦”音色,以强弱交替的手法展开音乐。呼麦上又叠入人声,由远及近,由弱渐强。所有声音在高潮之处戛然而止,这种强烈的对比充满戏剧的变化,使得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感人至深。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电声与交响乐队相结合,无论是在音乐的表现上,还是舞蹈的语汇上,都体现出一种“超前”表现,使观众耳目一新。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舞蹈剧情的编配,音乐在其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功绩。作品既有品位,同时又蕴含着民族音乐的精髓。这是民族与时尚,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

      ■创新与情韵

      作曲家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人文情感,为舞剧的民族性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民族基础。但是,音乐创作如何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舞剧的剧情,更好地体现整台舞剧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却成了舞剧音乐创作的重中之重。

      舞剧的创作最忌讳的就是音乐与舞蹈相互之间的附庸与服从,这样不仅会给舞剧题材创作造成局限性,而且更会影响作品的艺术完整性。优秀的音乐创作不仅会为整个舞台锦上添花,同时就其音乐自身而言也是十分精彩的。这就需要作曲家、编导者不断创新。相互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图,减少束缚。共同欣赏音乐,研究音乐,选择符合导演心意并能准确表达舞剧情感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捕捉创作意图,以情感和情绪运用渲染音乐,而不拘泥于节奏、节拍、曲式结构,这样才不会扼杀音乐创作的灵感和灵性。

      创新是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向,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在创作中要敢想、敢创、勇于面对挫败,不断吸收丰富艺术给养,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在艺术实践创作中迎接新的挑战。《呼伦贝尔大雪原》为中国民族舞剧音乐创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创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舞剧音乐,应始终保持自身独有的民族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标签:;  ;  ;  ;  

民族元素在舞剧音乐中的新运用--“呼伦贝尔·雪原”舞剧后的思考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